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新中国外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其实践内容极为丰富,其经验启示十分宝贵,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六大特点:一是始终坚决捍卫和有序拓展国家利益;二是始终追求和平外交政策,探索和平发展道路;三是顺应时代潮流、伸张国际正义和履行国际责任三位一体;四是坚持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完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五是外交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目标明确,涉台、涉藏、涉疆外交地位突出;六是新中国外交逐步走向全方位、全领域,外交制度、决策机制不断加强、规范和完善。

——摘编自郭树勇《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外交的特点”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摘编自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

材料三   1921年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就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付出诸多努力,最终使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党史学习教育,以“赶考”精神做好新时代答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开展的运动,并简要分析为什么说这些运动都是失败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并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标志性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为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人民解放所作出的重大努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生天地之间,所以异于禽兽者,谓其知有礼义也。所谓礼义者,无他,只是孝于父母,友于兄弟而已。若于父母则不孝,于兄弟则不友,是亦禽兽而已矣。李三为人之弟而悖其兄,为人之子而悖其母,揆之于法,其罪何可胜诛。但当职务以教化为先,刑罚为后,且原李三之心,亦特因财利之末,起纷争之端。小人见利而不见义,此亦其常态耳。恕其既往之愆,开其自新之路,他时心平气定,则天理未必不还,母子兄弟,未必不复如初也。特免断一次。本厢押李三归家,拜谢外婆与母及李三十二夫妇,仍仰邻里相与劝和。若将来仍旧不悛者,却当照条施行。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名公书判清明集》

(1)根据材料,分析该案中李三被判“免断一次”而“押归家”的原因。
(2)概括材料中该案件处理体现出的当时社会治理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

朝代

宰相职位名称

丞相、相国

相国、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内史、纳言

尚书令、纳言、内史令、中书令、侍中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右仆射、太宰、少宰

中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

明初

中书左右丞相

——据黄本骥《历代职官表》整理

材料二   明初的中书省组织庞大,职权很重,这一部门远承古代的宰相制度,近袭元朝中书省“录军国重事”的旧制。胡惟庸案不过是一个偶发的事件。问题的实质在于,朱元璋对于中书省在自己执行皇权时造成掣肘和潜在的威胁,早就高度不满和戒备。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三月,明太祖下旨,“令奏事毋关白中书省”,明显的意图是要限制中书省的职权,但这还不能从制度上根本解决问题,矛盾仍然相继出现。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因胡惟庸恃功骄纵,跋扈揽权,最终撤销中书省,废除宰相制。但是,事态的发展难以尽符主观愿望。首先是,以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来驾驭一个封建大帝国国家机器的运转,是极难做到的。仅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日之间,收到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奏件就有1660份,其中反映的事件共有3391件。要求皇帝一一亲自批答如此浩繁的章奏,一一裁决如此众多的事件,显然是不可能的。“密勿论思,不可无人”,设置一定形式的辅政机关仍然有必要。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废除宰相制的原因,并评析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立”与“废”。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以降,历代统治者均高度重视发展对外交往。随着疆域的扩大,中国古代封建政府对外交往的距离由近及远,从西太平洋地区拓展到印度洋地区。交往的对象——“四夷”,由最初的王朝域内边疆部族,扩展到王朝周边的政权,再到更远的城外地区。中国古代封建政府对外交往主要沿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分别从西域、东南亚地区向西延伸。随着中央王朝统治中心的东移,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主要路线。在官方发展对外交往的同时,民间对外交往始终存在着,它们共同构成中国对外交往的内容。

——摘编自刘祥学《远迩相安共享太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宗旨》

材料二   198554日,邓小平会见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吴奈温时指出:我们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这符合世界人民的愿望,也是我们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这一方针,解决国际问题,解决我们同国际上的问题,也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如香港问题、台湾问题。我们的对外政策有了一个调整。我们过去曾说过建立“一条线”的反霸统一战线,现在不搞那些,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国际上一切和平力量都是我们的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我们也不搞集团政治,不依附任何集团。这一政策对于维护和平比较有利。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主要理论依据和表现。
6 .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面对国家危机,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真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清政府)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三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材料四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四月


(1)作者认为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指出“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的主要内容。
(2)材料中的“运动”指什么?作者认为此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
(3)材料中马克思指出哪一思想的怎样的局限性?
(4)据材料指出戊戌维新运动有怎样的局限性?
2023-09-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72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朝贡贸易逐渐发展为层次分明的朝贡分级体系,以“一年一贡”、“两年一贡”或“三年一贡”的分别对待,来区别各国与中原王朝的亲近疏远。

1842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架炮攻城。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1984529日,小平同志在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时这样说: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新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奉行的外交政策总原则和基本的外交方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
8 . 阅读下表“2003-2009年上海合作组织与联合国互动的大事摘编”,这些互动(       

年份

大事摘编

2003年

莫斯科峰会上,上海合作组织元首们指出,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方面,联合国及联合国安理会发挥重要作用

2004年

在联合国大会第65次全体会议上,上合组织被赋予了作为观察员参与联合国大会的权利

2009年

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与上合组织之间的合作》,再次表明联合国与上合组织提升协调合作水平的必要性
A.反映出上合组织主导全球治理机制改革B.表明上合组织逐渐成为永久性政府间组织
C.增强了上合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正当性D.体现上合组织替代了联合国大会部分职能
9 . 【个人与时代】

材料   见证者:一个非洲人的漫长而奇异的返乡之旅

1760—1792年间,一个史称托马斯·彼得斯的西非人四次过大西洋。1760年,猎奴者捕获了彼得斯,将他送到法国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在种植园工作。他试图逃跑过至少三次,遭到殴打并被戴上脚镣等。1770年,北卡罗来纳的一个苏格兰地主买了他。18世纪70年代,当北美英属殖民地进行独立战争,他和逃亡奴隶一起,为殖民地的英国统治而战。殖民地战胜英军之后,彼得斯全家逃亡到加拿大东南部的新斯科舍。

在这里黑人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但白人统治者强迫他们开垦边疆的土地。二百个黑人家庭推选彼得斯为代表到伦敦请愿,争取改善待遇。1790年,彼得斯来到英格兰,他建议在非洲塞拉利昂为重获自由的奴隶建立一块殖民地,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翌年他回到加拿大的新斯科舍。1792年他带领1196名黑人和15艘船,第四次渡过大西洋。他们安全抵达塞拉利昂的弗里敦,彼得斯成为那里的黑人社群领袖。但由于安置移民及领导社群的巨大压力,抵达塞拉利昂后不到四个月,他就因病去世了。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托马斯·彼得斯漫长而奇异的返乡之旅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托马斯·彼得斯的返乡历程。
2023-06-29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年,黄中慧明确提出:今“无业游民生计日绌,苟不早为之所,则民不聊生,人心思变,更何堪设想?……兹谨拟工艺局章程若千条,防患未形,寓养于教”。在1902-1909年间,山东、浙江等22个省都创办了省级工艺局。农工商部之工艺局开业之时,就把游民中的少壮者作为主要的招收对象,到1907年时招收艺徒的规模已达500人,且“分隶各科,责成工师,认真指授,就所学之难易,分别二年一年毕业”。

1903年,袁世凯创办了北洋工艺局,作为“北洋官营实业之总机关”。该局“先后毕业生共计二千余人。各属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场毕业工徒”。一些士绅纷纷开设工场,吸纳了北洋工艺局毕业的工徒,仅高阳一地的棉布生产在1909年就达95万匹,1910年上升到148万匹。四川工艺局成立后,到1910年已有近百家工艺局所和工场,生产有革制产品、肥皂、……其中不少“改良土产十分行销”。在晚清开办的工艺局所中,虽然有相当数量的传授科目是现代工艺技术,但是,传统工艺的手工业技术培训仍是各地工艺局所中的大宗科目,如木工、竹工等,而且还有不少属于特种手工艺的科目等。

——摘编自张九洲《论晚清官办工艺局所的兴起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官办工艺局所”创办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官办工艺局所”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