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周朝建立之初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其中大多为姬姓王室或姬姓宗族之人所有。但到了战国时期,保存下来的姬姓诸侯国所剩无几,战国七雄中只有燕国是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宗法制度的衰落B.君主集权的趋势
C.分封制度的成熟D.世袭制度的崩溃
2023-12-06更新 | 173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后,执政党可以利用其议会多数的优势,改变和操纵议会工作议程,使之有利于内阁。这反映出英国(     
A.行政权呈扩大的趋势B.国家权力中心发生了变化
C.内阁权力的过度膨胀D.权力之间失去了制约平衡
2022-07-06更新 | 790次组卷 | 7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一举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顿然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社会不存在纳税人或纳税人组织与官府争夺税权的斗争,大至赋税结构的演变,小至某项税额的增减,一概由官府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偶然出现商税超过农税的现象自然是官府控制的结果。

——摘编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并说明其演变的原因。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4 .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A.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
C.使冷战紧张气氛得到缓和D.导致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943年,罗斯福就授意戴维斯提出了以美、英、苏三大国合作为前提,树立美国在战后世界的领导地位的构想。杜鲁门继任总统后,把苏联看成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制定了遏制苏联、扶助盟友、控制中间地带的进攻型扩张战略。19462月,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给了美国国务院一份电报,首次提出对苏联“遏制”政策的理论概念。

——摘编自王玉红《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对峙》

材料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了西欧、中国和日本等新的力量中心,再加上第三世界力量的增长和发生的各种动荡所造成的全球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世界。这一时期尼克松意识到,对中国的遏制与孤立已经失败,希望谋求与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从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对外政策中对外扩张势头明显放缓,逐渐专注于国内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摘编自徐蓝《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0世纪70~90年代冷战态势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苏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的影响。
2022-08-2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9-20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6 .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摘编自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了在中国建立共和政治作出的主要努力。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
2019-09-03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分析数据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表是1917至1932年苏俄(联)经济数据表

1917年1920年1932年
工业总产值(亿卢布)10314.1368
煤(十万吨)29087644
原油(万吨)9103902140
钢(万吨)42219592.7
棉织品(亿米)25.31.226.94
粮食(百万吨)144.452.5111.6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1917至1932年苏俄(联)经济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苏俄(联)社会主义的探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83年,清朝政府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处为外国人来华通商口岸。1717年,康熙以防范西方各国可能对中国侵略为由,除保留东洋贸易外,对南洋各国只允许外国来华,禁止中国商人前往贸易。1757年,清朝政府决定关闭漳州、宁波、云台山三个口岸,只留广州一口通商。随后,又设立了公行,兼有外交和商务两重任务的半官方机构。此外,清政府还在广州设立商馆,制定对外商的防范措施,并对国内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严加限制,如严禁粮食、五金、硝磺等出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表2近代英国贸易政策变化大事记

时间事件
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保护英国本土航海垄断贸易的《航海条例》,此后不断修改完善,为此还引发了与海上强国荷兰的战争。
1690、1693年征收进口商品附加税,开启了关税壁垒不断增高的进程,多数进口商品关税从5%增加到20%—25%。
1815年英国议会颁行“谷物法”,严格限制外国谷物进口。
1839年在伦敦成立了全国性的反谷物法同盟。
1841年英国保守党领导人皮尔出任首相,取消和降低了1000多种商品的进口税,全部废除了出口税,自由贸易占据上风。
1846年废除《谷物法》,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公开宣布“所有民族之间的贸易必须享受完全的自由”。
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
1852年国会以468票对53票正式通过并确立了自由贸易原则。

—据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贸易政策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贸易政策发生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9 . 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多极化趋势加强,在欧洲一个“同盟”走向解体,另一个“同盟”一体化进程迈入新阶段。文中先后提到的两个“同盟”分别是。
A.华沙条约组织欧洲共同体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西欧经济共同体
C.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
D.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主要职能,由防范军事威胁为主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路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这一转变的背景是
A.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制约着强权政治
B.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D.第三世界的兴起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
2018-01-23更新 | 466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