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有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以下表格。该同学从表中所得出的历史认识最恰当的是(     
历史时期古代罗马的历史发展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
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西晋灭亡,东晋建立(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公元5—6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许多王国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A.古代中国历史陷入治乱循环B.民族迁徙决定东西历史走向
C.外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分裂D.历史发展存在相似性和特殊性
2 . 秦朝规定:“甲徙居…弗为更籍,今甲有耐、赀罪,问吏可(何)论?耐以上,当赀二甲”即秦朝百姓要迁徙时,若没有取得官府的同意,则该情况就被视为擅迁,这说明秦朝(     
A.国家疆域得到不断扩大B.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法律条文具有可操作性D.形成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2024-03-13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2024-03-02更新 | 173次组卷 | 11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东汉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郡国守相进行察举,主要根据乡党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随着地方豪族势力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乡党舆论逐渐被官僚家族(同时又是豪强)所支配。这一变化导致东汉时期(     
A.地方长官失去举荐人才的权力B.门阀政治的逐渐形成
C.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D.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
5 . 天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曾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全球天花根除认证委员会于 1979 年签署认证书,宣告人类消除天花疫病。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西蒙森说:“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进行合作……这是多边体系最伟大的成就。”材料旨在说明(     
A.疫情推动各国意识形态的改变B.抗疫需要全球各国间团结合作
C.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抗疫成效
2024-02-02更新 | 283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中世纪的英国,肉是奢侈之物。进入15世纪,英国乡村屠户的生意逐渐兴旺起来,村庄永久性啤酒馆相当普遍。这表明(       
A.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B.食物储备技术进步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C.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推动饮食结构变化D.君主立宪制政体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方近代企业制度生成的过程中,公司制度的缘起较之于工厂制度要早。大致上从16世纪起,西方社会就开始出现最早的特许制公司组织,其主要的经营领域是对外贸易,其中如1555年获得特许状的俄国公司,1600年获得王室特许状的著名的东印度公司等。1720年《泡沫法案》对公司的设立进行了强制性的规制。英国海外贸易法人的建立一般被认为是世界近代公司制度的起源。18世纪60年代,纺织、冶炼、机器制造、造纸、玻璃等行业建立了一系列工厂,工厂制度开始形成。工厂制度与公司制度在制造业领域普遍化的内在结合是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使用的扩大,固定资产规模大大扩大了,股份公司制度就被引入工业制造业。

——摘编自张忠民《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来源》

材料二   与西方工厂制度脱胎于旧有的工场手工业,并且最早产生于棉纺织业不同,西方的近代工厂制度传入中国之后,由于中国的近代工业最早产生于国家特许、甚至是国家经营的军用重工业,资金耗用以及生产规模的巨大,使得近代中国最早的工厂制度一开始就走上了与公司制度相结合的演进道路。只不过当时的中国,由于尚无明确的经济立法,无论是工厂制度还是公司制度,都缺乏相应的适用法律调整,使得当时的近代工厂企业显现出明显的早期制度特征。

——摘编自张忠民《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来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近代企业制度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工厂制度的特点,简析其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文化有如下看法

美国人类学之父博厄斯(18581942)认为:“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文化最简单的部落基本上是那些与世隔绝较长时期、无法从临近部落的文化成就中获益的部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指出:“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独特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利益的角度予以肯定。”

——摘编自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围绕“文化与国家”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553年,西班牙科学家塞尔维特从天主教的宗教裁判所里死里逃生。但不到四个月,他又在瑞士日内瓦被捕了。在与当地宗教进行大量法庭辩论后,他又被判以火刑处死。塞尔维特再次获刑被处死表明(     
A.天主教阻碍近代科学发展B.宗教改革具有明显局限性
C.意识形态斗争不可能缓和D.日内瓦司法审判存在偏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北魏的建立者拓跋珪即位之初,便令朝野皆束发加帽,紧接着又置五经博士,增国子太学生员三千人,并令称县大索书籍汇集平城,五年后又设王、公、侯、伯四等爵位并置散官五等累积九等官阶,随后还从中央到地方安排人手“辨其宗党,品举人才”。这些举措(     
A.体现出北方民族交融的深化发展B.全盘学习了汉族的先进制度
C.完成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D.缩小了北魏内部的阶级差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