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20世纪初,出现了一股兴办学堂的高潮。如仪董学堂于1902创立,是扬州第一所官立中学,“学堂初开,中西并重,引领江淮风气”。这种现象的出现(       
A.解决了人才匮乏的问题B.标志着科举制度被废除
C.引发新文化运动的开展D.得益于清末新政的实行
2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下列选项中,关于货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元前8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B.宋代交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C.自清朝起,白银逐渐成为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D.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逐利增财向互补余缺转化
2024-01-30更新 | 46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关于这一赋税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彻底废除了人头税减轻了人身依附B.国家一年按照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
C.赋役合并折银征收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劳动时间
4 . 据《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狩二年,浑邪王降,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又将酒泉、武威二郡分别拆置敦煌、张掖两郡”。”自此“河西四郡”成了中原王朝对外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对该地域治理状况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汉朝——设西域都护府B.唐朝——设安北都护府
C.元朝——设立甘肃行省D.明朝——设乌思藏都司
5 . 开国大典前一天,周恩来对外事组强调: “遗留在中国的外国使领馆……(中国政府)均不承认其外交地位。今后的建交工作,要通过谈判进行,要他们表明与台湾断绝一切外交关系,我们才予承认。”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
6 . 中国古代王朝与朝贡国交往时,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以“中国既安,四夷自服”为上策,反对“穷兵黩武,敝中国以事四夷”。据此可知,古代中国致力于(       
A.建构稳定的天下秩序B.传播先进的中华文明
C.追求丰厚的经济利益D.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7 . 贾谊《新书·忧民》载:“民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九年而余三年之食。”汉代政府规定,壮丁,二十岁开始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到了二十三岁才开始服兵役。由此可见,这一规定(       
A.满足了军事和战争的需要B.得益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C.表明了农业生产水平低下D.兼顾了经济与道德的考量
8 . 武则天时援引“北门学士”参预重大诏敕的撰拟工作。唐玄宗时“选朝官有词艺学识者,入居翰林,供奉敕旨。”唐宪宗时以宦官为枢密使,与宰相“共参国政”。这些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三省运行机制退化B.社会重学风气浓郁
C.宦官擅权现象严重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钱穆先生评价孝文帝改革“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不能因反动而归咎改进之本身……魏孝文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之反动,追难孝文!”他的评价(     
A.采用了二重证据法B.体现了客观辩证的思想
C.选用了多类型史料D.摒弃了后世的否定看法
10 . 户籍制度自秦汉以来便与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形成三位一体,明清时期却走向与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分离。这一变化反映了(     
A.人身依附控制减弱B.基层治理的失控
C.赋役征收对象扩大D.贫富差距的缩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