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工农武装割据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三者结合起来,引导中国革命赢得胜利。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的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并且“建议中央,用大力做军事运动”。

1928年2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九次扩大会议作出的《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问题的议决案》,断定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游击战争,建立的小块根据地是散乱的,不相关联的,必致失败的,强调要以城市为中心。中共中央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导。

1928年5月、10月,毛泽东主持召开湘赣边界党的第一、第二次代表大会,已经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且对于中国农村小块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进行了论证。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的报告中进一步系统地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的实践中,特别是从1929年到1930年,毛泽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1930年,周恩来指出:“农民战争和土地革命”是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要特征”。同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必须这样,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也必须这样,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总而言之,必须这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至此,毛泽东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一1949)等


(1)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呼唤革命理论的产生。请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谈谈你对当时“中国革命形势”的理解。
(2)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结合所学,简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历史意义。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体育观念的形成

人类历史上“体育”观念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其形成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16-17世纪,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人们打开了一扇认识“自我”的窗口。机器和工厂大量出现,庄园体育、乡村体育随农村人口一同进入城市,“身体”获得解放的普通人有了娱乐时间。当时的狂欢节流行绕圈赛、赛马和竞走比赛,体育成为“去身份化”的大众项目。17-18世纪,学校引入打猎、游泳、爬山、赛跑、跳跃等体育活动。进入19世纪,学校加入更多项目,建立起“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的新观念。

我国古代没有“体育”的概念,它作为专门术语是在甲午战争之后从日本引入的。当时常与“体操”混用。1912年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提出“体操课应注意兵式”,即军事训练。北京四存中学每周安排2学时体操课。1923年,中学课程中的“体操”改称“体育”。中国大众传媒广泛报道各类体育活动,其价值主要定位在“增强体质健康”与“为国增光”。

——摘编自刘桂海《“体育是什么”:一个概念史的考察》等体育观念的形成带有时代络印。


结合材料有关欧洲或中国的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3 . 时空观念

材料一   14941月哥伦布写给西班牙国王夫妇的报告写道:“这里需要各种物资,粮食应该(继续)运到这里,直到我们在这里播种和栽种的作物收获为止。我们要的是小麦、大麦和葡萄藤。……应该运来一些活羊,最好是羊羔,母的比公的更好;还要公母都有的牛犊。……这里多么需要有角的牛羊和驮载的役畜……如果在一千个移民中有一百骑兵,那将很不错,而且是甚为有益的。”

材料二   马作为畜力的使用,改变了美洲以人力为主的劳动模式。羊随哥伦布于1493年到达。16世纪初,牛也被引进美洲的峡谷地带和中美洲。美洲有大片肥沃的草场,特别适合放牧牛群、羊群。膘肥奶足的牛羊为人们提供了肉食和奶类,渐渐取代猪肉,促进了人口的营养和健康。牛仔们放牧牛群,催生了美洲的特色文化。除这些大动物之外,老鼠也藏在航船中漂洋过海到了美洲,这对美洲的生态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阅读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哥伦布大交换影响的认识。

材料三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1-25更新 | 554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辩论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各州代表就“全国行政官”的人数和权力等问题展开激烈辩论。以下为6月1日—7月19日的发言节录:

拉特里奇:赞成把行政权委托给一人,但不能赋予此人宣战和媾和的权力。

谢尔曼:行政官只是把立法机构的意志付诸实施,这一人或数人,只有国会才能委任,且只对国会负责。

伦道夫:坚决反对把行政权集于一人。这是君主制的胚胎,不要以英国政府为模本。为了维护全国行政官的独立,就应该由一人以上担任。

威尔逊:全国行政官由一人担任。若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独立,行政官就应拥有绝对否决权。

巴特勒:赞成设立一人为行政官,但反对授予此人否决立法的全权。难道美国不会出现克伦威尔式人物?

汉密尔顿:主张选举产生一位行政官,他应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

莫里斯:设立行政官的目标之一是控制国会。国会会抓住战争、入侵、动乱等时机扩权。因此需要一位行政官做人民的保护者,抵制由大人物和有钱人组成的国会。

1787年宪法最终确立了总统制,但关于总统权力的争论还在继续。

(1)各州代表关于设立“全国行政官”有哪几种观点?归纳其理由。
(2)有学者在谈到18世纪英美政治体制时,认为美国总统是“没有君主制的国王”。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2021-09-06更新 | 3685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1年高考北京卷历史变式题
5 . 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一五”计划指出:“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其目的就是在于求得建立巩固的国防、满足人民需要和对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 部分五年规划(计划)发展目标简表

“六五”计划(1982年通过)
继续贯彻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
“九五”计划(1996年通过)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有效供给能力增强科技教育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成效,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规划(2006年通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产业结枃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三五”规划(2016年通过)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为什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一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规划(计划),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其发展目标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1-09-06更新 | 3542次组卷 | 31卷引用:2021年高考北京卷历史变式题
6 . 西域都护

材料一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初置。”《汉书·郑言传》载:“自元狩(汉武帝年号)之际,张骞始通西域;至于地节,郑吉建都护之号。”

材料二 汉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西域的莎车(西域诸国之一)等国在天山南道发动叛乱。《汉书·冯奉世传》记载,都护郑吉、汉使冯奉世等“遂以节(古代使节的权力凭证)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拢其域。”

材料三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发生内乱,《汉书·西域传》载:“其后日逐王畔(叛)单于,将众来降,护郑善(西域诸国之一)以西使者郑吉迎之……是岁,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也。乃因使吉并护北道,古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



(1)对比《汉书》不同篇目对西域都护设置的相关记载,指出其异同,并谈谈你对记载差异的看法。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西域都护设置的作用与意义。
7 . 武王伐纣

材料一

出处内容
《史记·周本纪》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於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武王)陈师牧野……纣师皆倒兵以战……甲子日,纣兵败
《尚书·武成》甲子日昧爽(黎明)……会于牧野,(敌)前徒倒戈……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
《白虎通·礼乐》纣为恶日久,残贼天下,武王起兵,前歌后舞。克殷之后,民人大喜

材料二   图是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的青铜器利簋,簋腹内底铸铭文如下:“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官职)利(人名)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译文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在甲子那天岁星(木星)正当其位的早晨灭亡了商。辛未那天,武王在军队驻地赏赐青铜给随从武王参加战争的利。利觉得很荣耀,为此铸造了这个青铜簋以作纪念。


材料三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专家采取碳14测年法,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作了测年,框定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范围。天文学家依据铭文中所记“甲子”日“岁星”(木星)在中天的天象,用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表》,参照《国语·周语下》等文献记载的日月星辰位置的天象记录,结合文献、考古信息和天文条件的密合程度,在推算出的几个时间中,最终选定武王伐纣的最优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甲子日)。


(1)依据上述材料中的信息,简要介绍“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要求:表述成文,内容全面,逻辑清晰。
(2)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武王伐纣”时间界定研究过程的认识。
2021-05-05更新 | 1203次组卷 | 1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服饰变迁

材料一   自唐宋以来,龙袍和黄色为王室所专用。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文官的补子用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平常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分身份,长大者为尊。皇帝戴乌纱折上巾,帽翅自后部向上竖起。官员朝服戴展翅漆纱幞头,常服戴乌纱帽。普通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袭了旧传统。服饰用色方面,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色。

材料二   近代一些中国人仿效洋人,穿西装、西裤,用手帕、围巾等,成为广大民众追随的对象,使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出现了许多新变化。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人的服饰逐渐呈现出争奇斗艳、日新月异的景象。如西洋服装、中山装、时髦的西式摩登妇女装和中国的旗袍交相呼应。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穿戴相对自由。喇叭裤先在年轻人中间流行。随后从各级领导干部到乡村打工仔都穿西装,西装热带动时装热,穿衣观念发生了变化。后来人们认为中国旗袍是高雅体面的时装,高跟鞋、旗袍重新流行。90年代中国人的服装出现了文化衫、休闲装、各种款型的牛仔裤、乞丐装等形式。新世纪从众着装被追求个性的着装观念所取代。


阅读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服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1-04-21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9 . 蒲安臣使团出使

材料 互派驻外使节制度是近代国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标志。《天津条约》签订后,各国公使进驻北京,但当各国要求清朝也派出驻外使节时,清政府以“无须遣使”来加以驳斥。

1867年,清政府面临列强修约的强烈要求。此时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即将离任,清政府委任他为中国出访欧美使团的全权使节,并规定“蒲安臣前往有约各国,与现在英法诸国大臣住京者等级无异”。清政府对于出访的礼仪问题三令五申,却始终没有交代出使的具体任务。蒲安臣赴美后,利用其充分自由的权力,签订《中美续增条约》,规定了双方派遣留学生、允许华工赴美、美国在华传教和创办学堂等内容。……蒲安臣出访时向各国元首行鞠躬礼,但回国后,清政府认为鞠躬礼“系泰西之礼,与中国体制不同。因中国无论何时,国体总不应改,不必援照办理”。

——摘编自朱时宇《近代中国外交的艰难起步》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蒲安臣使团出使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述。
2021-05-09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中共产党的历史分期

材料一   有学者以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作为节点,对党的历史进行分期、整理为“中国产党历史分期示立图”如下:


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是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中国共产党党史分期应突出党的发展历程,即党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具体的历史条件和任务制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执行情况。同时应重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即中国共产党发挥的社会历史作用与突出贡献。


(1)在材料一①②③④处写恰当的内容。
(2)依据材树二,结令所学.任选材料一“示意图”中的两个时期,说明这样分期的理由。
(3)结合上述材料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认识。
2021-05-14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