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基督教诞生后的1500年里,其教义长期把劳动和财富看成是一个消极的因素。宗教改革后,人们普遍认为,上帝拣选某人得救的迹象可能就包括一个人在世俗职业上的成就一上帝的护理使其成为可能。于是,勤奋工作和物质成就会受到赞许。中世纪的隐修生活被弃绝,取而代之的是在世俗世界符合上帝旨意的奋斗。这说明(     
①西方新教伦理出现了对财富态度的转变
②人的价值立场和取向影响人的行为
③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人们态度的转变深受自由主义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3-05-27更新 | 26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世纪早期,西欧社会普遍认为财富只是维持“生存”的手段,追求财富遭到鄙视,禁止放贷收取利息。11世纪后,追求财富的价值观兴起,财富成为价值增殖的资本,城市市民法认定放高利贷并非对社会的罪过。以上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城市的复兴和发展B.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展开
C.教会特权遭到挑战D.王权与市民阶层的联合
3 . “雷锋精神”来源于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的凝练,其不断发展的动力始于其内在运行和时空境遇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民日报》对雷锋精神的报道

日期

标题

内容

1961年5月5日

《苦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民战士》主要介绍雷锋生平事迹。

1963年2月7日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把雷锋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是因为他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解放军,雷锋的革命自觉性源于他对毛泽东无产阶级思想著作的学习。

1977年3月24日

《雷锋精神是禁锢不了的》这一时期的雷锋精神主要表现在与“四人帮”的斗争方面。

1981年3月5日

《八十年代更需要雷锋精神的大发扬》“雷锋的可贵,不但是他做了大量助人为乐的好事,而且是因为他是一个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分子。”

1983年3月5日

《新时期与雷锋精神-纪念开展学雷锋活动二十周年》针对当时“雷锋的道德价值过时论”进行回应,指出学雷锋要与时俱进,号召青少年要像雷锋那样树立为国家、为人民学习的态度,用最新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自己。

1989年12月16日

《雷锋精神的火炬永不熄灭》“发扬雷锋精神首先是引导人们在改革开放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需要。”

1993年3月5日

《雷锋精神永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有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精神是永存的。”

1997年3月4日

《论雷锋精神的生命力》“雷锋精神在今天之所以没有过时,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同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所要坚持的社会主义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据何小芳《试论雷锋精神从革命性到道德性的变迁》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雷锋精神的变迁”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4-21更新 | 346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的工业革命是后来居上的代表。19世纪初,德意志各邦纷纷实行全民义务教育,一些邦政府还兴办中等专业技术学校。30年代,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德国工业革命起步。在巴伐利亚国王支持下,德国第一条铁路于1835年建成通车。从40年代起,汉诺威、普鲁士等邦国开始规划和建设铁路。1850年以后,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超过轻工业,煤炭、生铁产量分别在1860年和19世纪70年代初超过了法国。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不变价格是用某一时期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目的是为了消除各时期价格变动的影响,保证前后时期之间指标的可比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计局先后五次制订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相关统计情况如下:

表1   1949—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业总产值轻工业重工业
194914010337
1957784405379

表2   1981—1984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业总产值轻工业重工业
1981517826632515
1984703034843546

备注:本表工业总产值数据不合村办工业,1984年如包括村办工业则为7606亿元。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物资统计司编《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德国工业化的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表1、表2中数据变化的原因。
2023-04-21更新 | 638次组卷 | 12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北京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81年9月,卫生部发文对退休医生开业行医的争议作出解释:退休金是退休医生过去长期从事医务劳动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应得补偿报酬,而开业行医收入是他们重新付出劳动所得的报酬,应该允许(他们)开业行医,继续为人民服务。该文件的刊发(     
A.打破了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B.体现了尊重劳动的价值导向
C.迎合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
2023-04-09更新 | 59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二模拟(北京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24年,苏维埃政府进行币制改革,使卢布的价值逐渐稳定下来。1925年联共(布)召开中央全会,决定放宽对私人工商者的信贷条件,降低高额税率。在农村取消对农民经商的限制,增加对农民的贷款。这主要反映了苏联(     
A.根据国情调整经济政策B.政治经济危机日趋严重
C.重视缓和与农民的关系D.切实注重提高生产效率
7 . 探究学习
为了开展关于“明清江南”的合作探究活动,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明清苏州府市镇数量

县名

吴江

长洲

昆山

常熟

昊县

合计

(明)正德

7

9

9

14

6

45

县名

昊江

震泽

长洲

元和

昆山

新阳

常熟

昭文

吴县

合计

(清)乾隆

11

7

8

9

14

5

14

24

8

100

注:雍正年间,因江南经济发展较快,人口众多,遂将一些县分设为两县。

——整理自《乾隆苏州府志》等地方志

材料二   明代(嘉靖至弘光)通俗小说出版分布表

福建

江浙

其他地区

地区不详

37种

55种

10种

7种

——整理自陈江《江南教育与科第文化》

材料三   今以苏、松、常、镇、杭、嘉、湖、太仓推之,约其土地无有一省之多,而计其赋税,实当天下之半。是以七郡一州之赋税,为国家之根本也。

——(清)钱泳《履园丛话》

材料四   杭嘉湖三府属地,地窄人稠,民间多以育蚕为业,田地大半植桑,岁产米谷,除办漕外,即丰收之年尚不敷民食,向藉外江商贩接济。

——《雍正朱批谕旨》,程元章奏疏

材料五   大抵日本所须(需),皆产自中国,如室必布席,杭之长安织也。妇女须脂粉,扇、漆诸工须金银箔,悉武林造也。他如饶之瓷器,湖之丝绵,漳之纱绢,松之棉布,尤为彼国所重。

——(明)姚士麟《见只编》

材料六   明末江南刊刻了大量汉文西学书籍,《泰西水法》《几何原本》等被运至日本,在知识人中间辗转抄写、研究,并为朝鲜思想家所容受。

江南的生丝、丝绸、棉布等通过全球化贸易流向世界各地,通过丝一银环流,大量白银流入中国。1571-1821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其中二分之一或更多都流入中国。

——摘编自邹振环《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全球史意义》

(1)请你以组长的身份,围绕“明清江南”提炼三个主题作为分组依据。
(2)从三个主题中任选一个,完成以下任务:
①说明选题意义;
②围绕主题选取两则材料,简述其价值
③为了研究该主题,还需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
2023-03-31更新 | 70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匠人营国

材料一 《周礼·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知年代最早、最为系统的城市规划理论文献,其成书年代大致为春秋战国时期。关于王城布局,该文献提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材料二 周公是兴周灭商﹑辅佐成王和创立周代礼乐制度的元老重臣,其封国为鲁。根据考古发现,周代鲁城布局如下表。

形态特征考古实测资料
长宽东西约9里,南北约7
城门已发现南面2门,东、北、西各3
道路东西、南北向各有五条干道
核心功能布局宫庙居中,面朝后市,居民区居东,墓地居西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文献记载的王城布局与考古发现周代鲁城布局的差异,并结合所学推测原因。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述周代鲁城考古发现的价值。
2022-04-30更新 | 408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体育观念的形成

人类历史上“体育”观念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其形成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16-17世纪,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人们打开了一扇认识“自我”的窗口。机器和工厂大量出现,庄园体育、乡村体育随农村人口一同进入城市,“身体”获得解放的普通人有了娱乐时间。当时的狂欢节流行绕圈赛、赛马和竞走比赛,体育成为“去身份化”的大众项目。17-18世纪,学校引入打猎、游泳、爬山、赛跑、跳跃等体育活动。进入19世纪,学校加入更多项目,建立起“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的新观念。

我国古代没有“体育”的概念,它作为专门术语是在甲午战争之后从日本引入的。当时常与“体操”混用。1912年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提出“体操课应注意兵式”,即军事训练。北京四存中学每周安排2学时体操课。1923年,中学课程中的“体操”改称“体育”。中国大众传媒广泛报道各类体育活动,其价值主要定位在“增强体质健康”与“为国增光”。

——摘编自刘桂海《“体育是什么”:一个概念史的考察》等体育观念的形成带有时代络印。


结合材料有关欧洲或中国的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军费与财政

材料一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

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

材料二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
2022-09-08更新 | 3247次组卷 | 24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