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据《周礼》记载,周代设有“典妇功”,掌管“典丝”“典臬(掌管麻草及制作麻布的材料)”“内司服”“缝人”“染人”五个部门,且明文规定编制,如“缝人”部门中相当于工头的“奄”为2名,“女御”8名,有技术的“女工”80名,干粗活的“奚”30名。这一记载反映了周代(     
A.妇女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B.纺织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大
C.重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D.手工业已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根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西汉前期,工农商贾所生产和经营的产品,大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品和农民的生产资料;西汉中期以后,社会消费市场所里的商品,大多是专供统治阶级消费的奢侈品。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社会经济的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
C.“丝绸之路”的开通D.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2022-11-21更新 | 446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A卷)- 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3 . 据记载,所有权转让登记制度首先产生于罗马国家的部分行省中,其后逐渐流行于罗马帝国。该制度主要以土地登记簿为载体,规定所有权发生转让的法律效力以登记转让行为的实施为必备要件。据此可知,罗马的所有权登记制度(     
A.一定程度优化了司法程序B.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C.反映了民事法律的随意性D.提高了自然法的地位
2022-10-29更新 | 903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全国乙卷A卷)- 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创立了以记载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历朝历代的正史也以纪传体为主,因此,在中国古代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为众多史家所关注。两宋时期在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以纲常伦理为主。明代随着心学的发展,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出现了新的变化,对以三纲五常伦理道德为内涵的宋明理学发出了挑战。这一时期,一些学者也在实践着这一思潮的变化,明代思想家李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李在其著作《藏书》中对800多个历史人物进行了重新评价,反对以义理纲常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李认为历史人物评价具有相对性,主张在历史发展脉络中评价帝王,以史实为依据评价臣子,提出了“无求备于一人”的大臣观,急世之所急、注重功效的名臣观,德行合一的儒臣观,智信仁勇严的武臣观,修已安民的外臣观等。

——摘编自曹姗姗、李艳红《李贽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新路径》


(1)根据材料,概括李贽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资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2023-08-3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一)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元前403年,瓜分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卿大夫居然被周天子命为诸侯,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以现代的视角来看,“三家分晋”是春秋时期社会大转型的结果,韩、赵、魏三家分立后,为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宋神宗在《资治通鉴》序中写道:“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司马光指出:“先是,大夫专国者多矣,未有敢自君者。至是,三大夫始受天子之命,礼之纪纲尽矣。”《资治通鉴》以此为史事评价的准绳,批判三家卿大夫的僭越行为。司马光记载“三家分晋”,其深意为引出对“天子之职”的规谏,系统阐述“以礼治国”的政治思想,“礼之大节”在于君臣之位不可乱,而维护君臣秩序的主要手段是名器。司马光认为,晋国的韩、赵、魏三家专权已久,却不敢擅自逾越君臣秩序而自立为国;周天子却升其为诸侯,实乃自坏长城。

——摘编自刘江《司马光写“三家分晋”的深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光对“三家分晋”的态度及司马光有这种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事件评价的因素。
2023-08-30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为魏晋时期的“烧烤”画像砖。据记载,“灸(烧烤)”本是游牧民族烹饪肉类的手法,“自泰始(西晋武帝同马炎的年号)以来,中国尚之。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宾,皆以为先”,灸肉成为魏晋时期上层贵族喜爱的一道美食。这说明(     
   
A.民族隔阂日渐消失B.民族交融得到发展
C.中原民族出现异化D.华夏认同空前加强
2022-10-08更新 | 1274次组卷 | 18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顾炎武《日知录》记载,明朝在地方邑里,皆设置申明、旌善二亭,民有善恶行为都会被记录下来,以示奖惩。这表明
A.政府对基层的治理得到加强B.宗法血缘对社会的影响减弱
C.儒家自觉承担社会教化职责D.明代基层管理自治色彩浓厚
2022-05-28更新 | 47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题(全国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文献记载,商代历法已开始设置闰月,最初没有定制,有时甚至出现再闰或三闰的现象。大约公元前6世纪后,中国已有十九年七闰的“章”法。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
A.观测技术出现重大进步B.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C.阴阳合历促进历法发展D.小农经济日益发展成熟
2022-05-27更新 | 364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题(全国甲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重视地方医疗体系建设,逐渐确立了派遣医学官员前往地方的驻泊医官制度。《宋会要辑稿》载:“在京医学等员数甚多,并令尚书省措置。契勘翰林院见今医官至柢候七百余员,并无职事。”这为朝廷派遣驻泊医官提供了基础。公元1113年开始,朝廷实施了按地区分等、分别派遣驻泊医官二至七人的制度。从有限的记载来看,驻泊医官医术多优于民间医人。驻泊医官除了治疗疾病之外,还参与地方赈济、救助灾民等事务。在差遣过程中,朝廷对驻泊医官的行为加以严格规范,对其官品也进行限制,同时通过任期内的治愈率对驻泊医生进行考核。但是,“医职初官,两迁便至升朝”的升迁优势,使得驻泊医官成为转官的阶梯而为人钻营。由于诸州郡驻泊医官的数量有限,在地方医疗方面的作用又相当有限。

——摘编自陈曦、吕文艳《宋代驻泊医官制度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驻泊医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代驻泊医官制度。
2023-04-15更新 | 353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全国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记载,1900年创立的中国近代第一家百货公司——先施公司,其经营方式不同于传统营销方式,而是引进了西方的商场制度,出售的商品一律明码标价。这一新型营销方式
A.破坏了商业灵活定价原则B.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使诚信经营逐渐得到民众认可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