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海洋战略开始被清政府真正提上议程,当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部分士大夫指出:“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这客观上促进了清政府对海洋的认知,海防战略也由此确立下来。19世纪80年代,北洋舰队成军标志着当时海防战略的实施。与此同时,清政府还积极利用国际法来维护海疆权益。如1875年日本兵船因在朝鲜海域非法测量,而遭到炮击,面对日本公使的责难,李鸿章则对以:“查万国公海近岸十里之地,即属本国境地。日本既未与通商,本不应前往测量。高丽开炮有因。”

——摘编自胡林梅文绪武《中国近代海洋安全与发展路径嬗变及新时代的创新》

材料二

时间表格
1949~-1977在防御力量建设上,以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为核心目标;在防御范围上,奉行沿岸防脚和近库防御的海洋防御战略;在防御内容上,为维护海年主权为主,如宣示海岛主权、发布顺海声明。收回丧失的海权等
1978~-2001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海洋运榆业、船舶制造业、海上石油业、海洋生态等海洋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注重海洋资源开发,发展海洋科技,向深海、极地领域进军
2002~2011提出“和谐世界”与“和谐海洋”的理念,积极开展与世界大国的合作、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以及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合作的领域主要是环境保护,海洋防究减灾等低敏感领域。此外,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指导下,中国权极推进海洋领域的管理和立法工作,以便接轨国际
2012年~至今海洋强国战略,其内容包括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和陆海经济-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战咯,以建设与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海上军事力量为核心的海评安全战略,“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战略,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发展全球蓝色伙伴关系、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重点的深废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战略

——摘编自王琪曹文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洋战略变迁的制度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海洋战略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海洋战略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党的十八以来我国海洋战略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98年粤汉铁路修筑权被美国合兴公司攫取,引起国人不满。后该公司违约把三分之二的股票出售给比利时,至1904年,修筑权已呈易人之势。对此,湘人“大动公愤,纷电政府疆吏,立持废约之议,自行筹办”,鄂、粤两省亦有此议。这反映出(     
A.保路运动广泛开展B.列强在华利益一致
C.民主革命思潮兴起D.民众救亡意识增强
2024-04-18更新 | 10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3 . 改革开放以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史学界对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历史文化认同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国近代社会进程的基本线索等方面的理论创造获得了一批很有意义的成果。这些研究(     
A.有助于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
B.源于“双百”方针“二为”方向提出
C.表明中国史学研究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D.改变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中赞扬中国君主的道德,他在转述雍正皇帝关于各地处理重罪案件,必须呈送皇帝御览,否则不得对人犯处以极刑的谕令时,发表了如下议论:“颁布这一敕令的理由有二。其一为:不得视人命如草芥。 其二为:君王对百姓须爱民如子。”伏尔泰对处于中国统治阶层的儒学文人也充满敬仰之情,“跟他们一道在北京生活,浸润在他们的文雅风尚和温和法律的气氛中,却比在果阿宗教裁判所陷身囹圄,最后穿着涂满硫磺、画着魔鬼的罪衣出狱,丧命在火刑架上,更妙得多”。对中国文明的高度赞美和对中国开明君主社会的向往使伏尔泰将中国奉为理性社会的圭臬。他系统地阐述中国的历史、法律、宗教、道德、科学、哲学和风俗等问题,竭力推广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他指出“由于它(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它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以侧击路易十四崇尚的专制和不明白什么是宽大、容忍的缺点。孟德斯鸠认真研究朱子学中的世界观、宇宙生成论及政治理论。在中国理学家所推崇的理性观中,孟德斯鸠看到的不是传教士所抨击的无神论,而是宋儒的法治的政治主张。他“从朱熹的‘法者,天下之理’和‘礼法,应与时宜之’思想中得到启示”,在传世之作《论法的精神》的第一章,就开篇明义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人也有自己的法。”……孟德斯鸠也从中国文化中获得创建其“三权分立”政治理论的思想灵感。他指出正因为没有“法”的精神,中国“在开国初的那三四个君主以后,继任的君主就成为腐化、奢侈、怠惰、淫逸的俘虏”;“人们曾经想让法律与专制主义并行,可是任何事情一旦与专制主义联系起来,就丧失了自身的力量。”

——摘编自郭丽娜、康波:《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的中国思想文化因素》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各有何发展变化,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借鉴。并概括启蒙思想家借鉴中国文化的目的。
2024-04-06更新 | 65次组卷 | 12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该陈列以古代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出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据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介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的八个部分中任选2~3个部分,拟定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达顺畅)
2024-03-29更新 | 181次组卷 | 25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的监察制度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领导,它独立于中央各部和地方政府,形成了皇帝对整个官僚系统的全面监控,大致包括御史制度、言谏制度和地方监察制度。监察机构的监察范围广泛,上至官府,下至民间,包括行政、司法、军政、财政、教育,甚至思想和学术领域等,都在监察之中。同时为了保证监察机制的规范运行,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监察立法活动。例如,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前后相继出台了《宪纲总例》《纠劾官邪规定》《出巡事宜》《巡抚六察》等一系列监察法规。

——摘编自李丽《试论明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1987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行政监察机关的通知》,各地随即设立了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旗、区)三级行政监察机关,有的地方在乡、镇也设立了行政监察机构。从监察对象来看,《行政监察条例》《行政监察法》出台后,明确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从领导体制来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双重领导,监察业务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这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监察体系和反腐败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刘晓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演进趋势及改革目标》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监察制度的共通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监察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024-03-25更新 | 95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
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
A.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
C.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D.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
2024-03-02更新 | 67次组卷 | 37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8 .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超过1.3万亿斤,城镇化率超过60%,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这些成就的取得(     
A.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B.破除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崇拜
C.有利于推动对外开放向内地延伸D.源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2024-02-29更新 | 250次组卷 | 1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适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亵渎国王仪式是新巴比伦王国新年活动的重要内容。届时,国王将所有象征权力的饰物交给祭司,随后祭司抽打国王面颊,推搡他来到神像前,国王向神报告一年的业绩后,祭司归还饰物。”上述材料可以(     
A.研究社会等级观念弱化B.证明王权合法性的来源
C.反映祭司拥有绝对权威D.说明国家治理程序规范
2024-02-28更新 | 145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朱熹认为,儒家经典《仪礼》 “不是古人预作一书如此,初间只是以义起,渐渐相袭……圣人见此意思好,故录成书”。进而又讲: “礼时为大,使圣贤有作,必不一切从古之礼,疑只是以古礼减杀(减省)从今世俗之礼。”朱熹意在(     
A.追求儒家伦理规范的适用性B.否定传统礼仪道德的正当性
C.推动社会道德伦理的个性化D.顺应市民社会生活的世俗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