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在早期鲜卑部落社会中,存在“母强子立”的权力传承模式,北魏建立后,道武帝拓跋珪制定了"子贵母死”制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深受汉文化的影响B.为了防止外戚干政
C.父权制社会的发展D.女性社会地位下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法国《人权宣言》的内容变化(部分)
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宣言》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1793年《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强调“平等”重于“自由”;“起义权”是“最神圣的权利”;任何公民享有劳动权、受救济权和受教育权。
1795年《人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宣言》删除“始终平等”和“起义权”相关条款;维护财产权是社会秩序的基础;训导人民要做“好儿子、好兄弟、好妻子和好朋友”。

上表内容说明法国大革命期间
A.启蒙运动的制度蓝图渐次实现B.权利观念的混乱导致社会失序
C.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逐渐转变D.私有产权始终是革命焦点问题
3 . 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总兵力是550万,经过精简,到1958年底军队规模为240万人左右。到70年代中期,军队员额大幅上升,最多时达 600 多万。导致 70年代军队员额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苏联政府和军队的支援B.国际形势和周边局势恶化
C.大规模三线建设的需要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从1950年起我国在农村广泛推行代耕制度,即军烈属家庭缺乏劳动力或没有劳动力,由政府出物资请人代为耕种。1956年,农村的代排制度逐渐取消,开始推行优待劳动日制度,即给予军、烈属家庭一部分劳动日补偿以保障其生活水平不低于一般家庭。这种变化(     
A.反映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B.提高了军、烈属的优待标准
C.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D.适应了城市化的发展需求
2022-07-29更新 | 1335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妖言容易引发损害国家统治稳定的叛乱,因而备受统治者重视。秦代存在“行沃(同妖)律”甚至不惜兴起大狱,汉文帝废除诽谤妖盲之法,东汉统治者曾多次针对妖言案颁布赦令。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
A.国家统治坚持以妖言人罪B.全面废除关于妖言的法律
C.统治者反省和慎重的态度D.政治制度受到鬼神论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英语 gentleman(绅士)一词从法语 gentilhomme(贵族)演变而来,它的含义随着时代变化而扩大,每隔一段时间,所指的人的社会地位就更低一点,最终被用来泛指所有公民。这种变化
A.促进君主立宪制完善B.受到了宗教改革影响
C.冲击英国的君主专制D.反映了民主化的过程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冷战世界一分为二,不仅体现在“铁幕”两侧以政权组织形式为特征的全方位对抗,也体现在各种社会和文化属性的跨国组织的对抗。1946年,在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学生联盟筹备会议上,来自38个国家300位代表达成了共识-全世界学生团结起来防止法西斯复兴。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后,国际学生运动内部的形势变得紧张。1948年,一些美欧学生组织指责国际学生联盟日益倒向苏联,其后,美国、瑞典、爱尔兰等国学生会组织纷纷退出国际学生联盟。1950年,西方国家学生团体在斯德哥尔摩成立国际学生大会,正式发起了对国际学生联盟的反击。双方都希望成为世界学生运动的最大代表者,国际学生运动自此走向彻底的分裂。然而,随着美苏多次制造核战争边缘事件,特别是随着国际层面学生交流的增强,学生群体的立场发生了变化,并且日渐形成反现有冷战国际体制的共识,国际学生运动转而推动了冷战进入缓和的进程。

——摘编自张杨《“学生冷战”及其悖论——以国际学生大会为中心的探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学生冷战”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国际学生运动发生的变化。
8 . 南朝时,铜矿有限,政府俦钱困难,市面上铜钱渐少,优质布帛逐渐取代铜钱成为交易媒介。世家贵族对这一变化表示积极支持,这主要是因为(       
A.政府权力被门阀士族所垄断B.庄园拥有了生产货币的权力
C.庄园经济自给自足不受冲击D.士族依赖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2-04-21更新 | 36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试卷(九)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初,朱元璋规定:“内庭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但是明朝中后期,宦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甚至协助皇帝“批红”。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君主专制逐渐衰落B.朱元璋失去影响力
C.宦官专权操弄朝纲D.皇权独揽亲政懈怠
10 . 在当时的条件下,苏联没有集体农庄,就不可能实现工业化,而没有工业化,苏联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击垮了。此外,集体农庄使人们的生活有了变化,“与集体农庄相伴随的新生活方式,如会议、谈话、宣传报告等现象,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比以往更有趣味”。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A.符合历史的时代要求B.服务于工业建设需求
C.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D.维护了社会环境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