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09年,大型史料丛书《民国史料丛刊》在克服重重困难后正式出版发行。下表内容是《民国史料丛刊》中收编的部分史料及学者对其价值的推断。

史料内容史料价值
(1)《内政调查统计表》虽然收录得并不完全,但依然有一定的系统性。其中包括1932—1935 年全国以及各省医疗卫生机构、水利行政机关、农村经济的概况和灾害统计、土地变动、各省县管辖面积等数据从某一领域展现了社会发展面貌,对于理解某一领域历史发展的实际状况有直接的帮助
(2)《地方参政制度》讨论了当时中国的民主政治、地方政府之民主问题、战时地方民意机关应如何设立、地方民意机关问题评议、地方行政与地方参政、地方民意机关的建立、省县参议会的工作等问题
(3)民国知识分子们的热议话题之一——《缩小省区草案》讨论怎样将当时的大省分割成数小省,以缩小行政区划,并确定缩小省区的原则、草案,附有“内地十八省统计简表”“边地十省统计简表”“缩小省区统计简表”“缩小省区属县详表”“缩小省区图”等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可作为当时知识分子思维活动非常活跃的证据

——摘编自孙燕京《史料与史学研究——〈民国史料丛刊〉的价值及其应用》

请仿照事例(1)(3),撰写(2)的史料价值,并据以上三则事例及所学知识,指出丛书《民国史料丛刊》在史料收编上存在的困难。
2024-05-02更新 | 7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3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青铜礼乐重器。两周时期,礼乐制度发达,钟文化也蔚为大观,曾侯乙编钟正是这种礼乐文化集大成的产物。编钟的铸制集中反映了范铸技术的新水平。全套编钟共65件,钟架长7.48米、高2.65米,钟体总重量达2500多公斤,是名副其实的编钟之王。编钟及钟架、钟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音律学专著。对编钟的研究,印证了七声音阶、十二律、十二个半音体系、一钟双音、和声概念在中国先秦的存在。同时,这些文字也是楚系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书法总体偏于美术化,是南方花体篆书的典型。

——摘编自刘玉堂、张硕《文化史视野下的曾侯乙编钟》

材料二   在唐宋时期。家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重视,出现了家训的范式,并且在方法上、形式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相对系统的家法和族规,从而家训开始以一种系统化的形态出现。同时儒学的重新整合和复兴,为唐宋时期家训的理论化奠定了思想基础。……新儒学的出现,使唐宋家训开始理论化,从而为唐宋家训由上而下的系统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

——摘编自陈志勇《唐宋家训发展演变模式探析》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将鸦片战争以来国人追求思想解放的潮流提升到了“对传统求解放”这样更加自觉和深刻的层面上来。同时,长期积累的盲从西方的非理性倾向也被放大了。“对西方求解放”这一新的诉求的提出,不仅是欧战后西方现代思潮变动的影响所致,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自身的可贵超越。

——摘自郑师渠《完整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内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曾侯乙编钟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元素。结合所学,指出商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史料价值并简述该时期青铜铸造业发展概况。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唐宋时期家训呈现的新特征。结合所学,分析“新儒学”对宋朝基层教化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求解放”和“对西方求解放”的主要表现,并分析新文化运动实现“可贵超越”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契约的有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69-1487年徽州427件土地买卖契约使用宝钞、谷物、绢布、白银情况


——据万明《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等整理

材料二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明清福建经济契约文书选辑》

材料三   目前发现的契约文书呈现出数量多、分布广、价值大等特点,是中国历史变迁最生动的载体,它们就像一个个的点,是古人经济交易活动最真实的写照。日本学者寺田浩明认为:只要接触过明清时期民间文书史料集的人都会认为,当时的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或日常的社会关系都是依靠这些相互性“契”或“约”来支撑的。

就契约文书的内容与格式而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又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从此出发可以让我们对于中国文化有更为深层的理解。

——摘编自仲伟民等《契约文书对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1)写出材料一中反映白银使用情况图例的序号,说明判断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提炼明朝土地买卖的相关信息。
(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概述契约在经济与社会中的作用。契约文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又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反映出中国文化有何特点?
2023-11-12更新 | 22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回眸中朝关系,展望中国式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与新罗保持了长期、频繁的友好往来。但从文献史料中,我们只知道朝鲜半岛一方港口有唐恩浦、党项城等,而且其均为朝鲜半岛人士朝唐的出发地。然而,入唐使者返回着陆地是何处?人们知道的并不多,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金石碑志史料提供了新罗僧侣、使者返回港口的相关资料。

——据拜根兴《朝鲜半岛现存金石碑志与古代中韩交往》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罗与唐朝友好交往的方式,说明金石碑志史料的价值。结合所学,简述高丽王朝仿效唐朝制度的表现。

材料二   多少天我们同日月相伴,爬过白雪皑皑的高山,涉过刺骨寒冷的冰河,身体像刀割一样的生痛。我们不能有光,敌机在头上盘旋……阳历新年我们是在大雪纷飞向南挺进的路上度过的,按实说确实是艰苦的,但一想到祖国人民现在正是歌舞尽欢的快乐时光,我们就觉得特别有意义,我们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摘自志愿军战士谢伟礼家书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时指出,抗美援朝是靠党的正确领导得来。抗美援朝是中国对美国霸权和强权的反击,是为了维护整个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充分显示了中国对和平的追求和对朝鲜独立自主的维护。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中勇毅奋进、不懈斗争。

——摘自郭培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验借鉴》


(2)写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年份。阅读材料二,提炼“谢伟礼家书”体现的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概括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验借鉴”。
2023-06-1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年高一下学期学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赋役之法,唐租庸调犹为近古。自杨炎作两税法,简而易行,历代相沿,至明不改。太祖为吴王,赋税十取一,役法计田出夫。具上、中、下三等,以赋十万、六万、三万石下为差。府三等,以赋二十万上下、十万石下为差。即位之初,定赋役法,一以黄册为准。……洪武九年,天下税粮,令民以银、钞、钱、绢代输。

——摘编自《明史·食货志》

材料二   鱼鳞图册是明清政府统计民间土地占有情况,并据此征收田赋的册籍,由此形成了系统的土地管理制度。总图上一块土地挨着一块土地,状若鱼鳞,因此叫作"鱼鳞图册"。此后土地买卖过割,父子兄弟分家,都要写明鱼鳞图册上的编号。



康熙四年(1665)《歙县二十六都——图新丈使字号鱼鳞册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初期赋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歙县二十六都一图新丈使字号鱼鳞册底》的史料价值,并分析鱼鳞图册发挥的作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勋章     大英政府陆军部寄给张全杭的信封

注:上图是一战结束后, 英国陆军部寄给张全杭一枚“战争勋章”。勋章为铜质,直径3.6、通长15.6厘米,正反面有不同图案,正面为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头像:背面图像为一名手持短剑的骑马士兵,上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马蹄下有骷髅等图案,这些数字和图案表示一战的时长以及战场上的人员伤亡。

材料二 “东北四省与台湾、澎湖群岛为已经失去五十年或十二年以上之领土,而能获得美英共同声明归还我国,而且承认朝鲜于战后独立自由,此皆为国民革命之主要目标与期望,而今竟能发表于三国共同声明之中,实为空前未有之外交成功也。”

声明正式公布后,立即引起国际舆论的极大反响,当地多份报刊纷纷加印版面,刊登三巨头以及蒋宋夫妻的大幅照片,并发表《日本帝国之丧钟》的社评,赞扬“中国在对日作战之地位极为重要”,亦“为亚洲方兴未艾之强国”。

——摘自高素兰编《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等

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周边外交的一个巨大进展就是将中亚和东盟确定为两个优先方向,两个板块,一东一西,一个在海上一个在陆上,体现了周边外交的立体感。中亚和东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两个重点地区,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个首倡之地。在经贸合作领域, 东盟连续三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自建交起已增长100多倍。地区政策的形成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进展,表明在中国的思维方式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不再只聚焦于中国自身的利益诉求,而是以整个地区的共同利益为目标。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制度化建设,不断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机制。

——摘编自方长平《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就》


(1)从史料载体的角度,指出材料一中“战争勋章”和“信封”的史料类型,并说明其历史价值。结合所学,写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有关中国问题的决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三国共同声明”的名称,并简述“空前未有之外交成功”的具体成果。从东方主战场的角度阐释时评赞扬“中国在对日作战之地位极为重要”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概括“将中亚和东盟确定为两个优先方向”的必要性。结合所学,举例说明21世纪中国在这两个地区参与“制度化建设”的努力。
2024-01-0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材料二1965年2月,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访华,请求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并告诉中国领导人,这条铁路对于坦赞两国和其他正在争取独立的非洲国家的特殊意义。周总理明确表示,中国愿意援建坦赞铁路,“铁路建成后,主权是属于你们和赞比亚的”。对于援助非洲,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表示:“先独立的国家有义务帮助后独立的国家。”……坦赞铁路接轨通车并进行试运营,“把中国和非洲这两个各自寻求独立自主国际地位的国家和地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为非洲解放的“自由之路”和中非合作的“友谊之路”。

——摘编自刘鸿武、林晨《中非关系70年与中国外交的成长》

材料三长期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其经济的发展,而中国高铁具有运营里程、经验和建设成本领域的优势……中国高铁“走出去”,能够改善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有利于减少当地的贫困人口,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相应贡献……高铁属于低碳环保型交通工具,中国高铁及其相应装备“走出去”有利于降低能耗,降低全球气体的排放,也同样有利于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高铁出口将有力改变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局面,促使中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转变,从而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国家软实力。

——摘编自施张兵《新丝绸之路时期的中国高铁外交研究》


(1)根据材料一,从史料载体的角度指出其史料类型,并分别分析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援建坦赞铁路所体现的此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非之间加强友好合作的重要举措。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重要意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国际影响力与国家软实力”在高铁领域的表现。
2023-12-2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喜(前262—前217年),秦朝书吏。197512月,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被发掘,出土1155枚秦简,墓主即喜。


喜墓中竹简的分类与内容简表
分类内容
《端年记》记述公元前306~前217年秦统一全国的战争过程,以及喜的生平事迹
《语书》公元前227年南郡长官整理律令后发给本郡各县的文告
《秦律十八种》详记《泰律》的内容
《效律》关于核验官府物资财产要求的法律条文
《秦律杂抄》是抄者根据需要摘录的《秦律》条文
《法律答问》用问答形式解释《秦律》的条文和术语
《封诊式》对官员审理案件的要求以及案例的记录
《为吏之道》供官员学习的关于处世做官规矩的书
《日书》可占卜吉日的书籍

材料二   喜墓中竹简记录的一些案例

原文参考译文
甲盗钱以买丝,寄乙,乙受,弗知盗,乙论何也?毋论甲偷钱并买了丝线,寄存在乙处,乙接受了丝线,但不知道甲偷钱的事情,乙应该怎么处置?答:不应论罪
夫盗千钱,妻所匿三百,何以论妻?妻智(知)夫而匿之,当以三百论为;不智(知)为收如果丈夫偷钱一千,妻子藏匿三百,妻子应该怎样定罪?答:如果妻子知道丈夫偷钱而藏匿,当以偷钱三百论处,如果不知道,就不予追究

——以上材料整理自鲁西奇《喜:一个秦吏和他的世界》等


(1)分别说明两则材料对研究秦朝法律制度的价值和局限。
(2)概括材料中体现的秦朝“法治”的特点。
(3)除上述材料外,研究秦朝历史还可以借助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023-01-03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以前,“镇”“市”的内涵与功能存在显著区别。目前,关于镇的设置最早史料见于元琛在北魏道武帝时的一封上书:“昔皇始以移防为重,盛简亲贤,拥麾作镇”。宋代,政府将镇市列入行政建制,位居县城之下。《嘉泰吴兴志·卷10》记载:“诸镇省罢略尽,所以存者特曰监镇,主烟火兼征商。”在宋代存世方志中,多有“市镇”一条,可见宋代“镇市”或“市镇”已成为专用名词。

——根据张倩《宋代“镇”“市”结合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中国古代地方政府体制结构,是以设置城乡合治的地域性地方政府为基本构架。从民国初年开始,在人口集中的城镇地区设置城镇型地方政府——市、镇。完全不同于乡村的城镇型地方政府的出现,导致地方政府体制类型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地方政府体制结构的主导类型中形成了城乡分治的格局。

——根据陈小京、伏宁、黄福高《中国地方政府体制结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宋代以前,“镇”“市”的内涵与功能有何区别?宋代“镇”的功能为何发生变化?简述宋代至明清“镇”的发展过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我国地域性地方政府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4-04-3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作物起源是一个世界性、多学科的话题,但目前多见于历史文化圈。植物学、考古学、遗传学界的作物起源研究已非常透彻。判断植物起源应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有确凿古文献记载;第二、有该栽培植物的野生种被发现;第三、有考古发掘证明。史学工作者多从文献角度出发是很片面的,很多同名异物与同物异名情况,很多文本在流传过程中都存在后人串入现象,所以需要先审慎对待辨析文献史料。更为可靠的是考古学家们的工作,以玉米为例,洛根·基斯特勒等人研究表明:大约从9000年前开始,人类开始驯化墨西哥类蜀黍。上个世纪,有人持玉米起源中国的观点,本世纪该观点不攻自破,这些谬论存在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研究者没有作充分的学术回顾,不了解当前学界研究最新、权威论述,还是把一些早已过时的文章作为自我立论的凭依。

——摘编自《世界物种交流》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部分史学工作者在物种起源研究上存在的问题,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并结合中国原始农耕说明其问题存在的原因。
2024-01-23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浙江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