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来自世界市场的白银深刻影响了明朝的社会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开辟新航路之时,就是中国对白银的需求上升的时候。16世纪中期,西班牙人在西属美洲发现了两座大银矿,分别位于秘鲁的波托西和墨西哥的萨卡特卡斯。西班牙人开采的白银主要运往两个地方,一个是西班牙,另一个是现在的菲律宾吕宋岛。白银运回西班牙,工业更发达的英国和荷兰等国把工业品卖给西班牙换回白银,之后这些白银又跟着印度洋航线被运往马六甲、菲律宾,后来葡萄牙甚至直接把白银运到了澳门。而吕宋(岛)则由于中国商人的帆船贸易,成为大量向中国输出白银的重要口岸。这两种贸易线路,我们现在叫作环南海的地区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白银聚集地。很多研究著作指出,当时世界上一半的白银都流入了中国。

——引自刘志伟《白银与明代国家转型》

材料二   中国在商业经济的扩张中似乎对白银有一种无限的渴求。白银由明初的不合法状态,到了晚明成为合法的货币。尽管白银的货币化并没有出现在明初的皇帝的诏令中,然而它却通过一个“过程”从无到有,即官方接受了白银并使之货币化。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照理会引起通货膨胀,但实际上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有能力吸收更多的白银,扩大手工业者和农民的就业和生产。

——据王国斌《白银资本·序二》等整理

材料三   《明史·食货志》高度概括了正统初年以后的白银货币化过程,但赋税的折银并不始自正统。而赋税的货币化,也并不始自正统初国家法令向全国的推行。考诸历史事实,大规模的货币化是在成、弘以后在全国展开的,白银货币化极大地扩展,迅速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赋役征收的货币化,而这更促使白银货币化加速进行,推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货币化。根据白银货币化过程的分析,可以认为明代一条鞭法的实行,既是白银货币化完成的标志,又是白银货币化的一个结果。

——摘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与制度变迁》


(1)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根据材料一,指出与传统的印度洋贸易齐头并进的两大新兴海路贸易的名称。结合所学,写出“1492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并列举“环南海地区”向中国输出白银的重要港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明朝货币体制的演进历程。分析白银货币化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3)指出正统年间“赋税折银”的表现。综合本题线索,试以一条鞭法的背景和内容为例,论证“明代一条鞭法的实行,既是白银货币化完成的标志,又是白银货币化的一个结果”这一观点。
2022-08-28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战争与科技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1年莱茵河西岸被并入法国后,由于实行了拿破仑法典,贵族的封建特权被取消了,行会制度被废除了。对德国的最大影响表现为普鲁士的两次改革,这是因为1806年普鲁士在对法战争中失败,丧失了1/3的领土,德国人从对这次失败的反思中认识到,拿破仑的胜利基于法国革命,基于这个革命引发的自下而上的改革,及由这一改革焕发出来的民族精神,德国人要洗刷掉这次失败带来的耻辱,就必须自下而上的改革做起,这就导致了斯太因和哈登堡的改革,这些自由化的改革成为德国现代化的开端。

——摘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二   随着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进,世界历史进程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质变,孕育了世界大战发生的结构性矛盾。整体性世界的形成从理念上要求各国超越民族、国家利益的局限,从全球利益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事实上20世纪初的世界发展与之背道而驰。一大批国家迅速赶上和超过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使得对商品市场、原材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争夺更趋白热化。此时的国际社会尚缺乏处理世界整体发展背景下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调控机制,矛盾冲突无法及时得到缓解与调控,进而形成一种国际无政府体系。

——整理自徐友珍《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历史反思》

材料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能否应对好这一大变局,关键要看我们是否有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问答》


(1)举出拿破仑与第六次反法同盟在德国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根据材料一,概述拿破仑战争对德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结构性矛盾”的内涵。以美国和德国为例,从科技进步角度概括“一大批国家迅速赶上和超过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原因。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大变局”在目前国际政治领域的主要表现,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立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以及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
2022-05-3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温州中学、金华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3 . 真相的裙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真正教导亚历山大的时光只有3年。上课是在一个前后贯通的山洞里。他按照希腊文明的最高标准塑造着亚历山大。他让14岁的少年喜爱上了希腊文学与荷马史诗,并对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广阔的知识产生热情。更重要的还是政治思想。亚里士多德为教育亚历山大专门写了《论君主》和《论殖民地》。

——潘岳《战国与希腊》

材料二亚历山大吸取波斯的教训,十分尊重埃及本土的宗教。……他深入内陆,拜访位于西瓦(Siwa)的宙斯——阿蒙神庙。从神庙回来,亚历山大着手在先前经过的入海口兴建了一座新城,取名亚历山大里亚。这是他兴建的第一座城市,也是最著名的一座。时值公元前332年4月。

—陈超、刘衍钢《地图上的古希腊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分析亚里士多德力图把亚历山大塑造成为怎样的“理想君主”。
(2)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线索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是如何成为亚里士多德眼里的“理想君主”的?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在全国4.62亿亩耕地面积中,南方12路中约有耕地3.18亿亩.....大致是当时北方耕地面积的2倍。南宋、金对峙时期.....不算南宋前期50年间新辟土地,南方土地面积仍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5.03%。唐代中后期,北方已由原来占有优势而衰退变化为与南方保持基本平衡的状态,至南宋时期,南方已跃升为主导地位,粮食产量显著地超过了北方....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

——张全明《中国历史地理学导论》

材料二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以下是古代政治制度概况线索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提炼并概括关键信息。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并分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对文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的线索图,自拟一个标题写出你的看法,并论证。(要求有标题,有论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5 . 考察近现代中国的外交,需要关注国际环境变迁、国内政治变革与中国外交演进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之后,中国社会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但量变中有局部的质变,过程因此而显出了阶段性。庚子和辛丑之交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半殖民地的深化在这里表现为半殖民制度的确立。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已经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了。……一个西方历史学家说:到了这个时候,它(中国——引者)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                                                                                             

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外部是一个两极世界,内部实现了高度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形势、中国内政和中国外交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外交格局的变动相当清晰地显示了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对国家利益的估算和外交指导思想的发展;同时,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和国内问题的认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外关系和国内政治之间的互动。

——章百家《20世纪中国外交基本线索刍议》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指出“庚子和辛丑之交”中国半殖民制度确立的标志。结合这一时期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说明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2) 开罗会议就中国领土问题做出了规定,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完成划线部分的内容,并简述开罗会议的意义。
(3) 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结合材料三和所学,从国际形势角度分析确立这一外交政策的依据。
2021-04-2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嘉兴一中、湖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