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政治主张
孔子“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韩非子》

孟子、荀子虽然对儒家思想加以发展,但他们这种以“仁义道德”统一天下的思想主张在战国争霸时期终究是纸上谈兵,不能适应战争兼并的形势……由于商、韩思想是将以“富国强兵”为基本目标的功利追求通过“尚农战”、“重赏罚”等突出强调功利予夺的制度性、操作性中介与“君主专制”紧密联系起来,既是商鞅、韩非思想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战国政治的重要特点。

——摘编自乔健《从“重礼义”到“尚功利”——中国君主专制体制形成的一条重要线索》

材料二   “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徵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徵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

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因为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材料三   法国于1804年颁布了《法国民法典》。这部法典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定封建特权,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它确认了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规定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等,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这部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摘编自王贵水《一本书读懂法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时期儒家与法家之争的胜者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并概括《唐律疏议》在中外法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国民法典》的颁布者并概括其基本原则。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简要比较中国《唐律疏议》与《法国民法典》本质上的差异。
2023-11-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学的根源可追溯到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古典时代的希腊和中世纪的穆斯林世界。不过,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原因似乎在于,只是在西方,科学家与匠人才实现联合,互相促进……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提出了挑战……近代初期,西欧的商业和工业有了迅速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上的进步,后者转而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受到科学的促进。科学革命甚至比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更大的意义。农业革命使文明成为可能,但是,一旦前进了这一大步,农业就没再作出进一步的贡献。科学则相反,恰好借助于它的研究方法而不断地稳步发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直接结合,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科学研究走上集体攻关道路,1873年德国“国立物理研究所”、1876年美国爱迪生实验宝即在此背景下创立。各国大量创办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领发给个人,18%领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围家领发专利总数的一半。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等

材料三   随着互联网的壮大,一个新的虚拟世界正在诞生。由于很大一部分活动都将可以在同上开展,因此,人们的交往方式将发生质的变化……互联网的非中心思想更加契合现代民主思想,在网上,每一个网民是充分自主、充分平等的。互联网使地球村成为真正的现实……网民们通常以有目的寻找始,以无目的的漫游终。这就使人类面临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生活的意义被虚无化、真空化……早有思想家说过,或器的进步使人的道德下降,坐在电脑前士兵发射一枚导弹,与他们平时在网上进行战争游戏,从感觉上讲毫无区别。

电脑和网络时代带给人类更大的问题是人对机器的过分依赖性。人类通过工具的使用解放了自己的手脚,获得了自由,但久而久之产生的对工具的依赖性,却使刚刚获得的自由又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这就是黑格尔曾经说过的主奴辩证法在起作用了。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使近代科学得以不断稳步发展的研究方法。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9世纪晚期以来的相关史实,围绕“科技与人类文明”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9-2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崇化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随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19世纪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文献记载,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存在重大局限,随着研究的深入,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希腊和古代印度文明史都大大往前推。

——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编写致力于破除“西方中心论”,力图揭示世界历史从古代的多中心,到近代的单一中心,再到现代和当今的多中心的发展进程。近代以西方作为中心,共4个单元。欧洲国家依靠强大的实力,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这种极不合理的状态,在欧洲内部遭到马克思主义的揭露批判和工人运动的冲击,在世界上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坚决反抗。同时欧洲广泛吸收和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

——摘编自晏绍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

材料三   中国历史始终是世界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是回答“中国追求建设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重大课题,这既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作出的顶层设计,又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动中,中国这样定位角色:中国是①世界和平的建设者;②全球发展的贡献者;③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文明的发展,因中国的方案更加丰富多彩和完整。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晏绍祥《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文明发展的特征。指出除文献外,人们还可以依据哪些史料突破对古代文明史认识的局限。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全球联系的角度扼要分析“近代以西方为中心”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提供的线索,联系20世纪的史实,简析现当代是如何进入“多中心的发展进程”的。
(3)选择材料三中的任意角色,以“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是____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标题完整,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3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周平王东迁前后开始,“中国”的周边地区,特别是在南方的“蛮夷”地带,随着生产手段的进步,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除了移居中原的,当地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华夏”靠近的趋势,结果使得蛮、夷、戎、狄地区自身也逐渐转化为“中国”。……转化的动力,都在于他们认同华夏文明是一种比他们自身原有文化更加卓越的文化形式。

——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二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而体制的进步活力,则可以最终归结为北方的独特历史道路……北方少数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

材料三   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重要阶段。辽夏金政权一方面推行以儒家文化和中央集权制为主导的统治方针,使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一体化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因俗而治的二元体制推动了“华夷一体”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深化了民族交融。

——摘编自高福顺《辽宋夏金时期内聚性不断增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并根据材料概括出这一新变化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北朝“汉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并简述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辽夏金政权在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结合所学,简述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2023-11-2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礼的侵入,法律思想的德化,法律制度的儒化,使道德高于一切,法律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人们的意识中道德的标准高于一切,道德意识较强,法律意识是服从于道德意识的。另外,由于德礼为先,属主导,将法的作用限制到一个极小的范围即罚以内,人们对于法的认识仅在于是镇压、惩罚,这样一来,人们避犹不及,更谈不上运用和掌握。

——郑永流       萧伯符《再议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析中华法系的“礼法结合”特点。
2024-03-31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4届高三3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6 . 思想文化具有传承性。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线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性主义思想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古希腊。早期的理性思想是作为一种哲学上的认识论而存在的,旨在指明一种研究世界和规律的方法,以及应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和人类自身。

——摘编自杨哲《论古希腊的理性主义思想》

材料二   牛顿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明一切,不仅钟表是机器,动物、人类甚至国家也不过是一部机器,它们都可以用力学原理加以解释……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

——摘编自姜守明等《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启蒙运动乃是相互交叠而联系紧密的三代人的共同成就。第一代人以孟德斯鸠和长寿的伏尔泰为领袖……在1750年以前完成了大部分成果。第二代人在18世纪中期进入成熟阶段;富兰克林、卢梭、狄德罗……把反教权主义和科学思想融合成一套现代世界观。杰斐逊、康德……属于第三代,他们进入了新的领域,包括科学的神话研究、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政治经济学、司法改革乃至实际的政治斗争……新人接踵而来,论战持续不断,于是,批判变得越来越深入和广泛,影响越来越深远。

——摘编自【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上)现代异教精神的兴起》


(1)指出古希腊哲学家中,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是哪位。
(2)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时间和背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科学革命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作者所说的启蒙运动“第三代”代表人物,并写出其各自的思想主张。
2022-09-2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6月统测(一)历史试题
7 . 战争与科技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1年莱茵河西岸被并入法国后,由于实行了拿破仑法典,贵族的封建特权被取消了,行会制度被废除了。对德国的最大影响表现为普鲁士的两次改革,这是因为1806年普鲁士在对法战争中失败,丧失了1/3的领土,德国人从对这次失败的反思中认识到,拿破仑的胜利基于法国革命,基于这个革命引发的自下而上的改革,及由这一改革焕发出来的民族精神,德国人要洗刷掉这次失败带来的耻辱,就必须自下而上的改革做起,这就导致了斯太因和哈登堡的改革,这些自由化的改革成为德国现代化的开端。

——摘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二   随着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进,世界历史进程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质变,孕育了世界大战发生的结构性矛盾。整体性世界的形成从理念上要求各国超越民族、国家利益的局限,从全球利益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事实上20世纪初的世界发展与之背道而驰。一大批国家迅速赶上和超过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使得对商品市场、原材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争夺更趋白热化。此时的国际社会尚缺乏处理世界整体发展背景下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调控机制,矛盾冲突无法及时得到缓解与调控,进而形成一种国际无政府体系。

——整理自徐友珍《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历史反思》

材料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能否应对好这一大变局,关键要看我们是否有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问答》


(1)举出拿破仑与第六次反法同盟在德国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根据材料一,概述拿破仑战争对德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结构性矛盾”的内涵。以美国和德国为例,从科技进步角度概括“一大批国家迅速赶上和超过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原因。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大变局”在目前国际政治领域的主要表现,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立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以及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
2022-05-3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温州中学、金华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8 . 来自世界市场的白银深刻影响了明朝的社会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开辟新航路之时,就是中国对白银的需求上升的时候。16世纪中期,西班牙人在西属美洲发现了两座大银矿,分别位于秘鲁的波托西和墨西哥的萨卡特卡斯。西班牙人开采的白银主要运往两个地方,一个是西班牙,另一个是现在的菲律宾吕宋岛。白银运回西班牙,工业更发达的英国和荷兰等国把工业品卖给西班牙换回白银,之后这些白银又跟着印度洋航线被运往马六甲、菲律宾,后来葡萄牙甚至直接把白银运到了澳门。而吕宋(岛)则由于中国商人的帆船贸易,成为大量向中国输出白银的重要口岸。这两种贸易线路,我们现在叫作环南海的地区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白银聚集地。很多研究著作指出,当时世界上一半的白银都流入了中国。

——引自刘志伟《白银与明代国家转型》

材料二   中国在商业经济的扩张中似乎对白银有一种无限的渴求。白银由明初的不合法状态,到了晚明成为合法的货币。尽管白银的货币化并没有出现在明初的皇帝的诏令中,然而它却通过一个“过程”从无到有,即官方接受了白银并使之货币化。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照理会引起通货膨胀,但实际上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有能力吸收更多的白银,扩大手工业者和农民的就业和生产。

——据王国斌《白银资本·序二》等整理

材料三   《明史·食货志》高度概括了正统初年以后的白银货币化过程,但赋税的折银并不始自正统。而赋税的货币化,也并不始自正统初国家法令向全国的推行。考诸历史事实,大规模的货币化是在成、弘以后在全国展开的,白银货币化极大地扩展,迅速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赋役征收的货币化,而这更促使白银货币化加速进行,推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货币化。根据白银货币化过程的分析,可以认为明代一条鞭法的实行,既是白银货币化完成的标志,又是白银货币化的一个结果。

——摘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与制度变迁》


(1)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根据材料一,指出与传统的印度洋贸易齐头并进的两大新兴海路贸易的名称。结合所学,写出“1492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并列举“环南海地区”向中国输出白银的重要港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明朝货币体制的演进历程。分析白银货币化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3)指出正统年间“赋税折银”的表现。综合本题线索,试以一条鞭法的背景和内容为例,论证“明代一条鞭法的实行,既是白银货币化完成的标志,又是白银货币化的一个结果”这一观点。
2022-08-28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真相的裙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真正教导亚历山大的时光只有3年。上课是在一个前后贯通的山洞里。他按照希腊文明的最高标准塑造着亚历山大。他让14岁的少年喜爱上了希腊文学与荷马史诗,并对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广阔的知识产生热情。更重要的还是政治思想。亚里士多德为教育亚历山大专门写了《论君主》和《论殖民地》。

——潘岳《战国与希腊》

材料二亚历山大吸取波斯的教训,十分尊重埃及本土的宗教。……他深入内陆,拜访位于西瓦(Siwa)的宙斯——阿蒙神庙。从神庙回来,亚历山大着手在先前经过的入海口兴建了一座新城,取名亚历山大里亚。这是他兴建的第一座城市,也是最著名的一座。时值公元前332年4月。

—陈超、刘衍钢《地图上的古希腊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分析亚里士多德力图把亚历山大塑造成为怎样的“理想君主”。
(2)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线索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是如何成为亚里士多德眼里的“理想君主”的?
10 . 长线索观察、大视角分析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统一。……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201812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习近平以人类向往的“天下大同”为核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认为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各个国家应当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唯有如此,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才能够实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将“大同”社会视作一个逝去的理想型社会。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所提倡的“大同”社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儒家这一政治理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两个“宣言书”,并结合这两个宣言书的内容,概述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分析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背景,并用一句话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②以新型国际关系和大国关系为视角,概述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努力。
2022-05-28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2届高三5月第三次选考科目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