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为1776年英国漫画家

托马斯·科利创作的一幅时事漫画《女战士》,画面中的两位女性,正发生激烈争执。贵妇蛮横地对少女说:“我必须迫使你服从,你这个造反的荡妇!”(“I’llforce you to obedience,you rebelliousslut!”)少女也不甘示弱:“母亲,自由,只要我活着,我就要永恒的自由!”。

(Liberty,liberty forever,mother,while I exist)画面左下方的后牌下,写有“为了服从”(For obedience)的字样……画面右下方的盾牌上是一只公鸡,法国素有“高卢雄鸡”之称……盾牌下的配文是“为了自由”(For liberty)。

——摘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美国史》

材料二   美国崛起进程:

时间事件
1787制定、颁布《联邦宪法》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扩展到北美
1823发表《门罗宣言》
1861南北战争爆发
1869中央太平洋铁路建成通车
1898对西班牙发动战争,美国胜利

——摘自唐晋《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女战士”赢得永恒自由的有利因素及其文化影响。
(2)从以上表格中任选两个事件,说明其在美国崛起过程中所起作用,综合材料一、二、分析美国崛起的启示。
2024-06-0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义乌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仆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巴黎和会上三巨头妄图怎样操纵世界?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内在联系?
(3)材料三对消除“三头怪兽”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起到了什么作用?
2024-04-0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了……资产阶级兴起之时就提出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崇尚理性,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竞争和机会均等。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   公务员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就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取而代之的是民主、法制、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观念。这种观念上的更新反映在政府人事管理领域就是迫切要求改革传统的不合时宜的人事制度……从1984年下半年,中央决定加强干部人事立法,主要经历了调研准备、试点运行、推行实施、健全完善四个阶段。在这一背景之下,在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干部人事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1993101日正式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摘编自中国网《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10年历程》


(1)指出材料一中四幅漫画对应的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并简单列举各选官制度的弊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指出材料一中漫画4对应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产生背景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公务员制度推行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4 . 材料一   这幅漫画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


材料二   列宁:

“《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1)材料一漫画中五头怪兽和猎物分别指什么?这幅漫画表达了德国人怎样的情绪?
(2)根据两则材料,指出“凡—华”体系的突出特点,简单分析原因。
2022-08-20更新 | 22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的合纵连横更趋白热化,联合、遏制、威逼、妥协,外交上的阴谋、阳谋迭出。围绕着巴尔干地区以及海外殖民的争夺,逐渐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奥、意三国同盟。两大阵营的对峙、博弈暗含了各种矛盾与相互仇恨,其中令法兰西上下彻骨痛恨的,就是踩着法国迈向欧洲大国之巅的近邻德意志。虽然在1905年和1911年两次摩洛哥危机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都从德皇威廉二世那里占了些便宜,但对法国而言,这只是复仇的序曲罢了。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杀,使老皇帝约瑟夫一世悲痛欲绝。奥匈帝国立即向自己窥视已久的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德国先后加入,法国也找到了报仇的良机。马恩河激战,法国由败转胜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信心,而德国则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1916年,西线又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极其惨重。

——摘编自吴广伦等《老漫画中的法国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协约国就紧锣密鼓地召开了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并成立了一个维护战后和平的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从而确立了战后国际新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生的重大国际事件,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联。该体系的确立,目的是为了维护战后的和平与安宁,但是从其形成的第一天起就酝酿着新的更加激烈的争夺,埋下了另一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摘引自赵文亮、崔美《这才是真实的一战历史》

材料三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情”。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构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条约,并用一句话概括该体系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共同认识。
2023-05-23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6 . 材料一 苏轼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宋代)出于科举。”

材料二:



(1)指出材料二漫画对应的材料一苏轼所说的选官制度,简单列举每一选官制度的弊端。

材料三 “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2)“一个时代的结束”指什么?“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又指什么?

材料四 关于科举考试的功过是非,历来莫衷一是。

唐太宗李世民“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历史学家钱穆《国史大纲》:“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唐代中叶以后,中国有两项很大的变迁,一项是南北经济文化的转移,另一项是社会上贵族门第的逐渐衰落……;近代西方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相反的责难也很多,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李光耀更直言:科举使中国被摒弃于西方伟大科学工艺发明和工业革命的门外……。康熙说:“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 ”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2022-08-20更新 | 20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佳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随着全球海路大通各地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各国也因此经济上互相依存度剧增,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愚蠢的“权宜之计”——“教皇子午线”的划定:数世纪前,当西班牙和葡萄牙为殖民利益吵闹不休时,教皇大笔一挥把世界地图划为两半,于是西班牙得到了美洲,而葡萄牙霸占了东半球。后因教皇偏袒,西班牙得寸进尺,几经变动,矛盾丛生。一条人为的分界线并不能够阻止其他国家对财富的争夺,随着新航路的进一步开辟,越来越多的国家(如荷、英、法)加入了探索新世界的行列,尤其是欧洲将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摘编自郭方《全球通史(少年彩图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漫画说明:在名为《和谐之桥》(PONTDELA-CONCOED【法语】)的漫画中,法国外长舒曼(SCHUMAN)正在指挥起重机架设“煤钢计划”(COALANDSTEELPLAN)的桥梁,深壑对面的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ADENAUER)也在积极配合施工。但是,在他们中间却隔着深深的沟壑,沟壑壁上写着“猜疑”(SUSPICION)和“不信任”(MISTRUST)。这正表明,西欧联合之路,德国是核心,法德和解是关键。

——节选自《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经过从此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深刻的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此后帝国主义各国间包括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等各种矛盾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到21世纪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但人类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有人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整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阅读材料一,概括早期殖民国家“探索新世界”的手段和方法。结合所学指出这些手段和方法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967年以法德为代表的六国成立的欧洲新联盟名称。进一步概括当时世界格局下除欧洲外多极力量的成长。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成立的传统的全球治理机制。分析说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何更适应时代潮流。
2021-09-04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德国在欧洲乃至世界近现代史上都扮演着一个极其复杂的角色,时而令人振奋、欣喜,时而让人胆颤、绝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开始于德国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

——赵林:《在天国与尘世之间》

材料二



图1                                                       图2

(漫画注解: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着座位上仅剩下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墙上的帽子写着波兰、挪威、丹麦、比利时、法国……最后一顶帽子是英国,作为病人的英国手中拿着一把和医生一样的钳子。)

材料三   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德】路德维希·艾哈德

(注:路德维希,艾哈德:德国政治家、经济学家。1949—1963年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经济和劳动部长,1963—1966年任联邦总理。)


(1)根据材料概括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材料二中图1到图2,是德国一步步摆脱“凡尔赛体系”的严格限制,把战争带给欧洲的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过程?图3表明英国的对德政策发生了明显变化,试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路德维希·艾哈德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政府是如何实践这一主张的。
2021-08-2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材料二   漫画《炉边谈话》


材料三   与一战后不同的是,除了对侵略国施以惩罚外,盟国还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改造措施。一是对德日领土实施暂时占领与改造。在欧洲,由美英法苏四国对德国领土实行分区占领,进行了比较彻底的非纳粹化运动;在亚洲,美国对日本实施了单独占领,进行了民主化改造。……二是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

——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一,归纳作者是如何认识德国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说明同盟国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2)材料二漫画中两位老人争论的焦点在于“要不要修改《中立法案》”。结合所学,任选一方回答。①如果你认为不需要修改,请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说明理由。②如果你认为必须修改,请简述修改后的《中立法》内容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对侵略国处理与一战相比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其意义。
2021-03-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高中发展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在远东卷土重来……192111月至19222月召开的备受世人注目的华盛顿会议,便是欧美列强企图遏制日本独占中国、在远东重建新的势力格局的努力。……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指数为100,战争结束时的1918年已下跌至66.1,而到1924年已恢复至119.61926年更增加到135。在外国商品重新大量涌入中国的同时,他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也迅速增加。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漫画《炉边谈话》



译:是否修改《中立法案》
(1)根据材料一,归纳作者是如何认识德国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说明同盟国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3)材料三漫画中两位老人争论的焦点在于“要不要修改《中立法案》”。结合所学,任选一方回答。①如果你认为不需要修改,请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说明理由。②如果你认为必须修改,请简述修改后的《中立法》内容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