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使近东地区战争连年不断。1453年土耳其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不仅控制了地中海的商业通道,致使北路交通基本断绝。欧洲商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西欧国家组织多次探险,希望找到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如果从整体上讲,他们(土耳其人)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出于他们的声名狼藉的消极和保守主义而增加向东方交通的困难……葡萄牙海外探险先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被威尼斯商人和阿拉伯商人排挤的热那亚和佛罗伦萨商人转而支持西葡两国开辟新的航路,因此推动葡萄牙寻找向亚洲的绕好望角之路。

——摘编自王三义《“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近东殖民》

材料三   据记载,哥伦布在结束第一次的航海返回西班牙时,玉米被不经意间带回了欧洲,但当时美洲的玉米饮食文化却没有相应地传入欧洲。由于玉米的种收比是小麦的5至20倍,所以16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在威尼斯平原规模种植玉米当作粮食,而不再是观赏作物。到16世纪末人们已用玉米面、小麦粉、还有其他谷类的粉混合烤制面包。玉米从西班牙和意大利两个较早的发源地出发,以扇形阵势向巴尔干地区扩展。从 17 世纪早期,玉米被引种到俄国和周围地区。玉米传开后,欧洲多种作物的轮种开始推行,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冬季休耕的农作制度。18世纪欧洲的小麦价格约等于玉米的两倍,故有学者称,“在十七世纪,尤其是在十八世纪,由于玉米充当农民的主食,小麦就能提供大宗的商品粮”。由于稻米在欧洲栽培很少,故玉米在欧洲慢慢发展为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这一点不同于亚洲。它与从美洲传入的其他粮食饲料多用途作物马铃薯、甘薯一起,支撑起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

——摘编自张箭《美洲玉米初传欧洲论略》等


(1)指出材料一、二对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观点存在的分歧。你认同哪则材料的观点,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绘制一个有关玉米在欧洲传播的时间轴(要求:用黑色中性笔作图,包含时空等信息)。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玉米传播对欧洲的影响。
2023-07-0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到1949年,这段历史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方面的事项,觉得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相睡梦中着一个霹雳,因想到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据梁启超《五十年来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表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代表性旧址。


材料三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知,“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中国既要实现社会主义,也要完成现代化。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且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

——据罗平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梁启超三期“进化”的代表性人物及主要活动。
(2)分别指出材料二中革命旧址所代表的历史时期革命,并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担负的主要革命任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在经济上进行的实践活动。
2023-07-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由于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的航路,因为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帝国切断,同时开辟新航路的条件也已具备。

材料二:黄金、香料、珠宝是西班牙人和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另一个重要动因。由于《马可 · 波罗行纪》中关于中国与日本的财富无穷的神话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的无限遐想。

材料三: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列举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远航尝试。
2023-04-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革命是人科动物成为真正的人类之后所取得的第一项重大成就。这一革命使古代大河流域文明有可能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发展起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作为山地高原型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里,难以逾越自然界的重重障碍而将其文明的星星点火,带到更远的地区。

——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通过撰写各种小册子,走上街头宣传演讲等形式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进行着唤醒民众的工作……为欧洲文明的发展开辟了思想道路。

——董小燕《西方文明史纲》

材料四   多样性是成功的保证,每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寻找自身发展的道路,恰恰是现代文明的特征……当文明的多样性再次呈现、文明之间恢复平等时,人类将面临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文明将共存,人类将共荣。

——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的未来》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有哪些辉煌的文化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印第安人创造的古代文明。根据材料二,指出印第安文明难以“带到更远的地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启蒙思想家们倡导的精神内核是什么?如何理解启蒙思想家“为欧洲文明的发展开辟了思想道路”?
(4)根据材料四,归纳“现代文明”的特征。
2023-04-1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封建世袭,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统……。但到秦汉时期便不同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利,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武帝时确立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及积极影响。
2022-12-0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材料三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韩非子》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2)指出材料二、三中的老子、韩非子分别是哪一思想流派的代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
2022-11-28更新 | 666次组卷 | 23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交融的主流。

——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材料三   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乐、胡舞、胡饼”所反映的现象,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统治阶级如何“同化、融合周边各族”。
(3)你是如何看待材料三的观点的?
8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缔造了一种新的体制。在这个制度下,王位是被保留的,但国家的权力中心转移了。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民主”的历史与现实》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为非法权力。几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税,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摘编自1689年《权利法案》

材料三

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征税等一系列国家主权权力,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其余宪法未列明的权力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均实行任期制。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近代的民主制度,是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孕育、发展起来的。英国通过7世纪革命,成功建立起合当时本国国情的、具有本国特色的制度。美国人民在独立战争后,不仅摆脱了对英国的依附关系,而且确立起符合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利益的民主共和制度,新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创立了,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虽然英、美两国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政治体制,但是,它们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民主政治。

——摘编自人教版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英国缔造的“新的体制”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回答“国家的权力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7年宪法体现的主要原则,并指出美国的政体。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
9 . 某中学高一(1)班正在开展“中古时期的西欧”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到两个小组的研究活动中进来。

第一组:研究主题【黑暗愚昧的中世纪】

材料一   


材料二   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领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领主干活,领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领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材料三   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正确”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

第二组:研究主题【曙光初现的中世纪】

材料四   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兴起迟而发展快,不仅是由于社会经济勃兴的推动和市民的奋斗,而且还得益于它找到了合适的盟友王权的支持。城市与王权结盟,使得在封建割据的夹缝中生长起来的城市增强了力量,更有能力与封建领主的侵逼和社会经济运行不畅的困难做斗争,在艰难竭蹶之中成长壮大,使城市工商业得以发展兴盛。同时,这样的联盟也促进了王权的加强,促进了西欧各国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封建割据的历史进程,并导致了西欧政体的演变。

——摘编自黄健荣《中古西欧城市与王权的盟友关系》


(1)材料一中的西欧封建制度的名称是什么?请概括这一制度的实质?
(2)结合材料二,分析庄园有何特征?指出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3)根据材料三,“黑暗愚昧的中世纪”反映在思想上的表现是什么?
(4)分析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寻找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曙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世界不同文明在相互碰撞、交流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河北涿州的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枚金币。据考证,其为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五任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在位时所造,年代为回历80年,即公元699-700年(中国唐朝武则天圣历二年至三年)。这是阿拉伯世界历史上铸造的第一种货币。此币没有人物或偶像图案,两面有文字,正面的阿拉伯文意思为“别无他神,唯有真主,真主举世无双”。

——摘编自王雪农《涿州唐墓出土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金币》

材料二   (巴格达)市场上有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和马来群岛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中亚的红宝石,东非的象牙、金沙和黑奴,北欧和俄罗斯的蜂蜜、黄蜡、毛皮和木材……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材料三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当然也有和平交往,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枚金币的史料价值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的表现。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并谈谈你对古代文明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