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计,是由下级行政长官向上级定期报告有关统计数字的制度,战国时应运而生,秦汉基本因袭,户口调查始终是关键内容。尽管西汉的户口资料在东汉初年可能已残缺不全,但班固《汉书·地理志》中的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户口数仍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全国性人口数据。这项数字包括西汉政权设置郡县、直接统治地区的户口总数:12233062户,59594978口;103个郡或国分列的户口数;长安等5县的户口数;宛县等5县的户口数。由于西汉的赋税对象包括3岁或7岁以上的全部男女人口,因此这项数字还是公认现存历代户口数中最准确的数据之一、

材料二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作为筹备宪政的一项措施,设统计司制定全国人口普查计划, 并向各省发出了详细要求和标准表格, 由新建立起的警察系统执行。两广总督袁树勋要求将此次调查户口“拟酌缓至乡镇巡警编设及识字学塾较多之时再行补办”。广西巡抚在奏折中说:“桂省幅员寥阔, 村落零畸, 兵雙迭经, 流亡未复,调查户数较他省为难。加以民智额愚,人心浮动, 未悉调查宗旨, 将有抽丁增税之疑, 办理稍未得宜, 易致滋生事故。”这次普查匆匆开始、草草了事,但它是中国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

——均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材料三   1952年,由于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要求,迫切需要准确的人口数字,因此国家统计局筹备并实施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在这次普查中,很多妇女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字:普查员还配备了农历干支或民国纪年的换算表,虚岁也一律折为周岁。1954年1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其中城市人口占13.26%,男性占51.82%,17岁以下的青少年占41.1%。

——摘编自陆新蕾《从筹备到实施: 现代人口普查在中国(1936-196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来源和内容两个方面, 简要说明“2年户口数”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与古代户口调查相比, 晚清全国人口普查的特点, 并简析其“草草了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意义。
2024-03-24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石、骨、蚌器农具开始逐渐为铁器农具所取代。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墓葬出土的179件铁器中,包括:犁4件,镢4件,锄36件,铲10件,镰1件。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唐代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三   由于传统选种技术的发展,培育新品种的速度加快,明代中后期的水稻品种已相当丰富,南直隶……浙江等地的水稻品种已有三十八个,不少属于优良品种。此外,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南方部分农民还因地制宜,采用农林牧副渔综合生产的办法,形成了一种较有特色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巧妙利用水陆资源和各种农业生物之间的互养关系,把土地利用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摘编自王天有、高寿仙《明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对土地制度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表格中数据反映的历史信息,据此信息说明唐宋时期的经济现象并简述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代中后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领域的变化对商业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民主迎来了黄金时代,并出台宪法规定:凡属国家机关,雅典公民都有权参与管理,凡属国家大事,雅典公民都有权参与决策。辩论是雅典公民对重大国事问题决策过程中常见的讨论形式。辩论后,由公民以举手或投石(将石头投入壶中)等民主方式作出裁决。“雅典人不相信专家政治”,各级管理机构的国家公职人员不是由君主任命,而由公民轮流充任。据亚里士多德统计,一年之中,轮流担任雅典公职的公民在七百人以上。

——摘编自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及其局限性》

材料二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为宪法的内容(部分)。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雅典民主政治与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耕地与粮食种植情况统计(部分)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2.35.723.856.427.210.714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94949090908585

材料二   对粮食安全的衡量可以从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粮食的总供应量充足,二是能够使所有人获得需要的粮食。在传统社会,农业的收成主要依赖于自然因素,一旦气候变化,就会对粮食产量进而对粮食安全形成较大的影响。在生产力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地理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粮食产量的高低。在同一时间,有的地区粮食丰收却“粜售不出”“粮价低贱”,而另一地区则因为粮食歉收而人们“食不果腹”。同时,在古代阶级社会里,无地少地的农民因封建剥削制度的影响而在粮食分配中处于弱势,最易发生粮食危机。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影响古代粮食安全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5 . 历史畅想。阅读下列图文,回答问题:

1876年7月3日,淞沪铁路通车。当时的《申报》报道说,火车启动后,包括妇孺在内的“乘者、观者一齐笑容可掬,啧啧称叹”。但由于淞沪铁路是英商在未经中国当局同意下私自修筑的,结果清政府与英方议定,在淞沪铁路运行一年后,由中国政府购回。次年10月,清政府以白银28. 5万两购回淞沪铁路,随即拆毁,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就此夭折。


(1)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谈你对淞沪铁路通车及夭折的认识。

1953年7月15日,长春“一汽”开工建厂。1956年7月13日,“一汽”暨新中国生产的第一辆卡车,披红挂彩地开下了生产线。这第一辆卡车,从建厂到下线,不到3年时间。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对“一汽”投产非常重视,毛泽东主席亲自命名为“解放”牌。这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代表着民族的骄傲,代表着民族的希望。



(2)结合相关历史背景,指出长春“一汽”建成投产对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

(3)分析表一、表二,两表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6 .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丰富多彩、灿烂辉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促进的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

年代

科技发明(件数)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

67

38

57%

29

43%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在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商人阶层的崛起投影于中晚明文坛,吸引了众多作家的目光,一个个鲜活的商人形象开始不断涌向文学殿堂,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人物画廊中。在明代小说里,作家们塑造了许多传统诗文里没有、以往小说里罕见的令人敬重的商人形象,他们的存在,充分反映了明代小说家们摒弃轻商贱商的价值标准,坚定地以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标尺结构故事、塑造人物,商人的地位再次得到极大的提升,商人阶层获得了总体性的肯定。

——摘编自周柳燕《论明代小说中的商人形象》

材料三   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下,文学作品中也很少有对商人形象的刻画,即使出现商人,也是将其视为贬斥的对象。明代冯梦龙所创作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凌潆初编撰的《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塑造了众多的商人形象。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商人形象作为晚明时代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所具有的鲜明特征,对于当今社会美好品德和人性的弘扬与传承,具有一定程度的教化和劝诫意义。

——摘编自刘畅《“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及其意义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科技的地位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的变化及时代背景。
7 . 贸易自由主义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其进程中,也会时常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从清康熙元年(1662年)开始,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1680年,福建官员杨捷等人为缓解百姓生活压力、防止敌对情绪再次高涨,上琉请求开海贸易,同年,金门、厦门、铜山、海坛四岛率先开海,之后整个海禁政策随之松动。1683年,郑氏反清力量覆灭,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正式废除海禁政策,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大量中国商船出海贸易,海外商船也纷纷来华,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增长,中外交往也随之增多,清朝国力进一步提高。1757年起(乾隆二十二年)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摘编自王玉婷《康熙年间的海禁政策初探》

材料二   18世纪70年代,美国取得独立,资本主义新工业开始发展,但大量英国产品的输入严重打击了美国新工业的发展。美国政府通过保护关税等贸易保护政策,扶植新兴民族工业的发展。1789年,美国制订了第一个关税税则,平均税率为8.5%,此后到1808年,关税税率不断提高。1861年,美国通过了《莫里尔法令》,将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从1861年的18.8%提高到1862年的36.2%.1864年,又通过了《战争关税法》,进一步把进口平均税率提高到1865年的47.6%和1866年的48.3%,期间钢铁工业、毛纺与丝织工业等快速发展。1876年,美国结束了长期进口大于出口的状况,开始出现贸易顺差。189010月,美国通过《麦金莱关税法》,美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达到平均49%的创纪录水平,而且个别项目的税率比此平均数还要高得多,美国的贸易保护达到了建国后的顶峰。

——摘编自彭红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与政策演变》

材料三   随着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在经济上互补的传统使这两类国家在当前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具有更为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42%的出口,西欧47%的出口,日本48%的出口均依靠发展中国家。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不发达,贫困问题不解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独口通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和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不同之处,并说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2022-07-2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时间40110001001150015011840
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70%58%29%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洛克开启了现代科技文明。他的“经验主义”是把“感觉”做为唯一可靠的认知基础。洛克指出,人认识世界只能通过不断积累、实验、归纳、推理,最后得到的才是可信的知识。而不是神神叨叨靠什么圣灵启示。洛克的这个发现,就是后世科学的原则,既是实践原则,也是检验原则。在洛克经验主义的原则之下,三百年来科学才找到了正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等自然科学才有了飞速发展。

——摘编自《洛克杂谈》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组成“巴黎统筹协会”对我国所需的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封锁禁运。1956年,我国将半导体作为急需发展的最新技术列入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此后,北京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校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土生土长”的半导体人才。1958年,我国第一枚晶体管试制成功。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依靠自身的力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半导体工业体系。但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我国半导体企业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普遍缺乏市场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半导体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区,世界大型半导体公司均在中国布局。经过数十年努力,我国半导体产业取得了很大进展,逐渐引起美国的不满,中美半导体领域的贸易摩擦不断。

——据王龙兴《集成电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二)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1501~1840年的科技发展渐趋衰微的原因。
(2)列举出“三百年来”科学在物理学、生物学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应对中美半导体领域贸易摩擦的有利条件。
2022-01-2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年代科技发明
(件)
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1~400452862%1738%
公元401~1000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472194%45396%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统计

材料二从广义说,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确实,到了伽利略时代,可以说科学发明的技术本身被发现了,其结果就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统一世界,科学为全人类所公有。—李约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

材料三   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蒸汽机车电灯第一台计算机

材料四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调查显示,截至2009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33亿,占网民总数的60.8%。其中,网瘾青少年更多地尝试过使用手机上网。在使用手机上网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比例为16.2%,他们平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都超过半小时。在使用手机“玩网络游戏”和“玩单机游戏”方面,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也远高于非网瘾青少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什么趋势?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典型例子说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要进步得多”。
(2)根据材料三,说明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生产力发展的飞跃,分别开辟了哪三个历史时代?
(3)材料四涉及到的手机是第几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成果?互联网又最早出现于哪一国家?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2021-11-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文)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1947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冷战升级,迅速复兴的德国成为美国在欧洲与苏联抗衡的重要砝码,这时压制德国政策及对德国工业水平的限制已经与美国的全球战略背道而驰了。于是在美国的主导下,美、英大量削减了用于支付赔偿的工厂数量。在1946年IA.RA.接受分配的工厂只有31个,价值6400万马克。194911月,联邦德国与西方盟国签订《波恩议定书》,拆迁方案停止执行,早先被拆除而尚未运离德国的工厂仍还给德国。在最初的方案中,有1977家工厂被列入拆迁项目中,实际上仅有754家被拆除,比例为39%。据战后相关统计,柏林西占区赔偿总额仅占德国生产能力的5%。

——摘编自桂莉、孙文沛《美国对二战后德国赔偿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尼克松政府于1973年提出“欧洲年”计划,建议美国和西欧拟定新的大西洋宪章,确立共同目标,双方在防务、贸易和东西方关系上协调各自政策,意在重新界定美欧关系以适应新形势需要。然而,出于种种原因,“欧洲年”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遭到欧共体国家强烈抵制,并由此引发了美欧自二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旷日持久的外交拉锯战使“欧洲年”一波三折,尼克松对欧洲的访问未能成功,英美“特殊关系”、大西洋联盟皆因此遭受重创,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

——摘编自梁军《“从未有过的年代”:基辛格“欧洲年”计划中的美英外交考察》

材料三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世界格局不断发生变化,力量中心不断转移。近代西方国家的崛起进程伴随着延绵不断的战争。当今世界格局演变大势是“单极化”与“多极化”的较量。

——摘编自张顺洪《战争能否避免:世界格局的演变与我国面临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美国对德国赔偿政策演变带给德国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尼克松政府“欧洲年”计划出台的背景。
(3)结合以上史实,谈谈你对当今世界格局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