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大批欧洲和非洲人口涌入美洲,使美洲单一的蒙古人种的印第安人居住区成为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根据官方统计,1509—1550年,15480人离开西班牙前往美洲。到17世纪末,达到40万~50万。最初移居到美洲的西班牙人中,妇女很少,所以,西班牙男性和印第安妇女的同居和通婚现象十分常见。“在1514年,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的684名西班牙人中,就有64名娶了印第安妇女为妻”。在庞巴尔时期(1750—1777年),为了尽快同化印第安人,他颁布了法令,“规定任何与印第安人结婚的葡萄牙人将获得优先的晋升机会”。结果,在美洲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种——梅斯蒂佐人。

——摘编自王学玢《浅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移民的增长极为迅速。1965年,全球国际移民只有750万人,1990年增至1.54亿,2000年增至1.75亿,2005年增至1.95亿,2010年增至2.14亿。数据显示,2013年,按地区发展水平划分,近59%的移民居住在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的国际移民占世界移民总数的41%。2013年,居住在北方①的1.36亿国际移民中,8200万(60%)来自于发展中国家,5400万(40%)出生于北方。

(注:①是指出于统计需要被划分为“发达”类别的国家或地区。)

——摘编自张秀明、密素敏《国际移民的最新发展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向美洲移民对美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移民的特点及原因。
2 . 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和过程,是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的基本前提。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律令严明,人遵划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不复知有明禁,群相蹈之……今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僭拟无涯,逾国家之禁者也。……望其服,而知贵贱;睹其用,而明等威。今之世风,侈靡极矣”

——(明)张翰《松窗梦语》

材料二   一位研究新消费主义的学者断定:“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大众消费主义正是以这种方式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的,它已变成全球20世纪的社会标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某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数据(按百分比%)


——相关年份《安徽统计年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出的消费观念。并指出这一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西方消费观念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某省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不同时代消费观念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中国人观测星象,主要是为生活生产服务,往往只描述观测结果。商周时期留下了世界上最早关于日食、月食的记录。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利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后人保留下来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古希腊人带着超然的心态观察天象,试图探索宇宙的本质。公元前2世纪,天文学家希帕克斯利用天球的模型对星座进行观察,制订了一个不少于850颗恒星的星表。这是西方第一个星表。他还编制了太阳月亮运动位置表,能够预报日食和月食。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与希腊在天文学研究方面的异同。

材料二   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对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进行了统计,数据如下: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年453271%1329%
公元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2)根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以前中国科技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历史条件。

材料三   “他(哥白尼)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大自然和大自然的法则藏匿于黑夜之中;上帝说,让牛顿出世吧!于是世界一片光明。”“以达尔文著作的出版为界,在此之前是传统基督教世界观的思想意识占据着统治地位。那种世界观得到了圣经权威的认可,……认为动植物物种是各自分别被创造出来的,而且自它们产生以来就从来不曾改变过。”“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家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


(3)阅读材料三,模仿)示例,简述以上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并从思想解放的角度阐释其影响。
示例:16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了教会所鼓吹的地心说,使自然科学逐渐从教会的控制下解放出来.得到独立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材料三   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时间

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

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中国

西欧

中国

西欧

1500年

25

17.9

600

774

1600年

29.2

19.9

600

894

1820年

32.9

23.6

600

1232

——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文学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认识。
2024-06-0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一中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教育与科技

材料一   《科学技术与发展.干管研究》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古代科技与教育的相关系数 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但不如经济、人口与教育的相关度大。

材料二   儒学教育对科技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项 (如表所示):

儒学传播了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儒家经典中包含了大量的科技史料, 儒学体系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儒学思想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创造精神与探索精神
儒家伦理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材料三   医学、算学先后在南北朝进入官学,唐代还有明算科和医举,并建立了太史局、太医署、太仆寺等直接服务于朝廷的职业性科学研究和教育机构。

材料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姜国钧《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教育盛衰》

(1)以上四则材料中,哪则(几则) 是对历史事实的呈现?哪则(几要) 是对历史认识的呈现?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教育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利弊。
2024-04-11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

时期年份口数出处
东汉157年(桓帝永寿三年)5600《晋书·地理志》
西晋280年(武帝太康元年)1600《晋书·地理志》
581年(文帝开皇元年)2900《隋书·李德林传》等
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5300《通典·食货》

材料二   《后汉书·仲长统列传》记载:(东汉后期)“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

材料三   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东汉至西晋人口数量变化较大的原因,并分析表格中的人口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清朝人口数量增长的原因及产生的社会问题。
2024-03-28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7 . 国际货币体系是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需要而建立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材料一   1819世纪,金本位制、银本位制、以及金银两种货币同时按国家法定比率流通的复本位制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使用过。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率先采用金本位制。德国、荷兰、美国、日本等纷纷效仿,以黄金为基准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一个统一而松散的国际货币制度,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黄金自由输入输出,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挂钩。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消除了汇率波动,有利于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美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编著《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   


——根据【美国】保罗·克鲁格曼《汇率的不稳定性》编制

材料三   


——摘自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发布的数据


(1)根据材料一,归纳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建立起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含义,结合所学,从“金本位的角度”,说明它“有利于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现实的基础”;从货币的角度,分析该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
(3)结合所学,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的标志。根据材料三,分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点。
2023-08-08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城市治理反映了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和政治意识形态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60年,根据《中英天津条约续增条约》的规定,天津成为北方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天津开埠后,吸引了一批外国商人,他们“希望这个港口能在重要性上压倒上海或其他敌手,或者至少把这些地区的商业吸引过来”。此后,每年都有大批洋货通过天津输往华北各地,除一部分分销直隶各地外,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中级市场或初级市场的进口商品都是通过天津转运过去的。如果说开埠使天津在经济上逐渐摆脱了对北京的依附,那么20世纪初年以天津为中心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则使天津在经济上逐渐摆脱了对上海的依附。随着天津对外贸易特别是直接贸易的增长,为其后成为中国北方第一大城市和全国第二大城市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何一民《开埠通商与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及早期现代化的启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天津城市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上海对外经济贸易数据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累计实到外资2400多亿美元。现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87家、外资研发中心448家,是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走出去”网络遍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上海对外经贸合作的新机遇和新空间。

——摘编自国新网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促进因素。
2024-01-1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环城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

东印度公司及其后继者有权在15年的任期内,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贸易的自由和特权,可以自由在东印度的所有岛屿、港口、城市、城镇进行贸易。

(东印度公司) 总督及其临时代理人有权制定合理的法律。

——摘译自《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1600年12月31日)

材料二 第5条:除了纯粹的商业信函外,公司所有有关印度的信函必须先交给督察委员会(作者按:督察委员会在英国本土成立的,成员由国王任命)审查,然后才由公司董事会将指令发往印度,不经过审查,公司董事会不能直接向印度发出任何指示。

第42条:为了更好地管理印度,英国政府将在印度设立总司令一职,对公司所属军队享有最高统帅权。

——1784年议会通过的《改善东印度公司和不列颠印度领地行政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英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特许证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政府对东印度公司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年份国家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年22%8%13%①10%
1913年15%11%13%8%4%

注: ①为1872年数据。

——根据[德]库钦斯基著,陈东旭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编制

(3)根据材料三,说明表中数据反映的问题。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与世界市场的关系。
2024-01-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1.069.0
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
玄宗时期322148.7106.6
代宗时期112149.3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弹”;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

——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
2023-06-21更新 | 4251次组卷 | 28卷引用:天津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