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一部人类历史是一部人类不断自我解放的历史,其中思想解放又是人类自我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请阅读下表中先秦诸子观点,依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观点思想流派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材料一


(2)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欧洲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前者相比,后者有何变化?

材料二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现在咱们中华民国,虽然不过一个十岁小孩,但咱们却是千信万信,信得过他一定与天同寿。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3)依据材料二指出该文章的写作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在思想解放方面的意义,并分析中华民国未能如梁启超所信“与天同寿”的原因。

材料三   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世纪70—90年代我国是怎样冲破思想观念藩篱的?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现阶段解放思想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思考中国历史中之社会变迁时,实应以各时期士的动态作为探求的中心。在某一时期中,士在何等地位中产生和占有何等地位,士以何种方式参与政权、操控政权,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若依此观念来作为中国社会分期的基准,来说明中国历史中社会的任何演变,将感觉比较容易。

——据钱穆《国史新论》整理

(1)将下列基准特征:①门第社会、②封建社会、③游士社会、④科举社会 填到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数字代码)。选择其中任意2个时期对所填写的“基准特征”作出解释说明。
时期基准
特征
解释说明
西周、
春秋
战国
两汉郎吏
社会
西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实行察举制选拔孝廉人才,在太学等各级学校中设五经博士教授儒学,这一制度实行于两汉时期。
魏晋
南北朝
唐以后

注:太学毕业成绩优秀者分派到中央部门作为“郎”,成绩较次者派遣到地方政府作为“吏”。

材料二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北宋中期士人群体觉醒,一方面,儒学复兴旗帜的高扬,为学术思想的整合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共政”的理念与政治格局,成为宋代文化的中心内容……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却都以“兴起斯文为己任”,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与胆魄。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简述唐宋时期“新型士人群体形成”的影响。
2024-06-0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在中国古代史上,由于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人口始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动力和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南北方人口变化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
数比例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58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摘自扬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我国清朝不同时期人口与人均耕地数变化情况

时间人口
(百万)
耕地
(万顷)
人均耕地
(亩)
资料出处
168581.37560.196.88《康熙会典》
170681.65551.956.76《清圣祖实录》卷227
1722103.05784.377.16《清世宗实录》卷2
1734109.42820.357.50《清世宗实录》卷150
1753183.68677.583.69乾隆《大清会典》
1784286.33700.942.45乾隆《大清一统志》

材料三:注重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对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江浙、湖广、四川、福建等稻产区一般亩产都在二三石,多者达五六石,甚至七八石。康熙年间,在江南推广两季稻,单位面积产量成倍提高。一年三熟的稻、麦轮作复种技术,在南方地区日益推广。而玉米和番薯的种植也在全国普及,推动了粮食的增产。

——《中国经济史》章开沅主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户)超过北方的原因,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人口流动迁徙呈现出何种趋势?产生哪些影响?
(3)材料二中 1722年以后人口的增长与哪一赋税制度的推行有关? 表格中的情况凸显了何种社会问题?依据材料三,分析为缓解人口压力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思考中国历史中之社会变迁时,实应以各时期士的动态作为探求的中心。在某一时期中,士在何等地位中产生和占有何等地位,士以何种方式参与政权、操控政权,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若依此观念来作为中国社会分期的基准,来说明中国历史中社会的任何演变,将感觉比较容易。

——据钱穆《国史新论》整理

(1)将下列基准特征:①门第社会、②封建社会、③游士社会、④科举社会填到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数字代码)。选择其中任意2个时期对所填写的“基准特征”作出解释说明。

时期

基准特征

解释说明

西周、春秋

战国

两汉

郎吏社会

西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实行察举制选拔孝廉人才,在太学等各级学校中设五经博士教授儒学,这一制度实行于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唐以后

注:太学毕业成绩优秀者分派到中央部门作为“郎”,成绩较次者派遣到地方政府作为“吏”。

材料二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北宋中期士人群体觉醒,一方面,儒学复兴旗帜的高扬,为学术思想的整合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共政”的理念与政治格局,成为宋代文化的中心内容……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却都以“兴起斯文为己任”,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与胆魄。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简述唐宋时期“新型士人群体形成”的影响。

材料三   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的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新陈代谢不仅表现在新的士类在数量上的激增,更表现于时代发展对旧的士类的淘汰……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诗书墨卷中人的出路,使之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新式知识分子则成了时代的骄子,他们尖锐地抨击王朝秩序,又向社会传播各种新的观念意识……他们成为20世纪士类的主流。

——摘编自陈旭麓等《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原因。
2023高一上·天津·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从2008年夏奥会到2022年冬奥会,北京成为了奥林匹克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她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延续发展。在近现代,她见证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金、南宋、西夏对峙图

图2元朝形势图

图3清朝形势图

材料二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活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下,许多人忧愤填膺,他们聚在一起便畅谈国家面对的危局。一旦经历过五四这次大风暴的洗礼,在他们眼前便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从来没有的思想大解放,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紧接着他按动了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时,乐队奏起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四

1932刘长春代表中国只身赴美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未小组出线。
1984中国代表团参加美国洛杉矶夏季奥运会,共取得15枚金牌。
1990北京承办第十一届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位列奖牌榜第一名。
2008北京主办,多城市协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成为首个登上奥运金牌榜榜首的亚洲国家。
2022北京、张家口联合主办第24届冬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位列奖牌榜第三名。

(1)北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呼,指出材料一图2中的“2”所标识的地点在当时名称是什么,该朝代在管理地方上采取了怎样的制度?图1中金在治理国家中保持了本民族的管理系统,请指出该管理系统名称。1644年清兵入关建都北京,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在边疆治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并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的主要影响。
(3)材料三描述的是什么事件?请简述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表格和图片概括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取得了什么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取得该成就的原因。
2023-12-1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0题) -天津专用
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

材料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墨子

材料二   

材料三   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匹配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中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A.天人合一、道法自然B.崇德尚贤,天下为公C.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孟子;荀子;墨子;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以a为例完成表格。
阶段遭遇直接原因
a遭到沉重打击秦朝焚书坑儒
b
c
d
(3)20世纪初期,儒学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4)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2024-02-25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南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从2008年夏奥会到2022年冬奥会,北京成为了奥林匹克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她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延续发展。在近现代,她见证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金、南宋、西夏对峙图                         图2元朝形势图

图3清朝形势图
(1)北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呼,指出材料一图 2中的“2”所标识的地点在当时名称是什么,该朝代在管理地方上采取了怎样的制度?图1中金在治理国家中保持了本民族的管理系统,请指出该管理系统名称。1644年清兵入关建都北京,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在边疆治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并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材料二: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活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下,许多人忧愤填膺,他们聚在一起便畅谈国家面对的危局。一旦经历过五四这次大风暴的洗礼,在他们眼前便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从来没有的思想大解放,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的主要影响。

材料三: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紧接着他按动了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时,乐队奏起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上的今天》


(3)材料三描述的是什么事件?请简述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1932年刘长春代表中国只身赴美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未小组出线。
1984年中国代表团参加美国洛杉矶夏季奥运会,共取得15枚金牌。
1990年北京承办第十一届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位列奖牌榜第一名。
2008年北京主办,多城市协办第 29 届夏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成为首个登上奥运
金牌榜榜首的亚洲国家。
2022年北京、张家口联合主办第24届冬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位列奖牌榜第三名。


(4)根据材料四表格和图片概括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取得了什么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取得该成就的原因。
2023-01-1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朝统一中国十几年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得国力大损。到了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势力的冲击,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潮。

——根据百度等相关材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这些发展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材料四       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表

前期中期后期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北方278人84.5%274人63.9%121人40.3%
南方51人15.5%155人36.1%179人59.7%
(3)材料四表格所示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2022-11-1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从古至今,货币在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实行着有别于欧洲和西亚、印度的货币系统。其特点长期以铜钱为主要货币,这是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中国古代货币形制和币材也在不断变动,货币经济也起伏波动。

——黄纯艳《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十八讲》

材料三   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货币形态变化简表学科   

阶段1
秦朝至隋朝
秦朝统一全国货币,通行半两钱。汉武帝时开始发行五铢钱,并且禁止私人和地方郡国铸造,中央政府完全掌握了铸币权。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经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朝长期使用,是古代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钱币。
阶段2
唐朝
唐朝开元通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汉以来的五铢钱是计重钱体制,开元通宝不标重量,淡化本身价值,加强符号化特征,由重量货币发展到名义货币,是一个进步。开元通宝钱最早对铜钱成分配比加以制度化,有利于铸钱质量的提高。开元通宝“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成为后世铸造铜钱的规范。
阶段3
宋朝至明朝
宋元时期纸币大量流通,形成纸币和铜钱共同使用的局面。纸币自身无价值而法定价值大,能够适应大宗交易和大额支付需求。但宋朝和元朝政府往往利用滥发纸币搜刮百姓,弥补财政亏空。明朝初年力图恢复纸币制度,但是发行量过大,纸币不断贬值。纸币制度最终名存实亡。
阶段4
明朝和清朝
1840年前)
明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最重要的货币。白银作为贵金属自身有很高的价值,“大额用银,小额用钱”,形成银钱并用体制。以白银为主要货币可以避免封建政府操纵货币搜刮人民。白银货币化改变了支付手段,提高了结算效率,推动了商品生产和商品大规模流通。但是,白银过度依赖进口也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1)从材料来源的角度,说明材料一中“④拜占庭帝国金币”对研究中外贸易往来所具有的史料价值。观察材料一并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特点。
(2)从材料三表格中选择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必须前后相继),概括货币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时代要求
1.商鞅变法A.为巩固统治,进一步适应民族交往交融发展
2.北魏孝文帝改革B.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3.王安石变法C.缓解因冗官、冗兵造成的财政困难和统治危机
4.戊戌变法D.以变法实现富国强兵,适应社会大变动趋势
5.改革开放E.为应对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19世纪初,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张服务,选拔有效的班子充实政府职务,改革呼声越来越高。这一时期,英国出版了大量著作和刊物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1870年以前,这类文献至少有120种。

——摘编自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材料四   根据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调整空间战略,是党夺取政权、掌握和巩固政权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空间战略选择与布局,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必须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摘编自崔保锋《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


(1)请将表格左侧不同时期的改革与右侧的时代要求相对应(填写英文字母)
(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与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确立的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农村正确的“战略选择与布局”,并说明其战略意义。
2022-10-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