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Ⅰ欧美地区Ⅱ亚非拉地区
A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E协定关税
掠夺工矿利权
B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F轮船招商局
京张铁路
C英国议会改革
美国内战
G英法控制苏伊士运河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D①____
②____
H③____
④____

(1)如表中Ⅰ和Ⅱ栏的内容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另选恰当角度,完成表格填空并指出各自选取的角度。
(2)从已完成的表格Ⅰ和Ⅱ栏中各选取一组信息,从世界整体的角度提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政治制度篇)

材料一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时间人口数(单位:万人)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约1900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26年)约4142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约4532
唐玄宗天宝二十三年(755年)约5291
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约1699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约1576

(走向衰亡篇)

材料三  公元755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三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结合所学在答题纸完成下列“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表格。

国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法国伏尔泰自由与平等
法国三权分立原则;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法国卢梭

材料二     图片历史:


(2)材料二中三位历史人物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分别形成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三大理论成果在中国近代历史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2020-11-18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4 .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1900年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简表

材料二邓世昌殉国后,光绪皇帝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材料四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请回答: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材料二中的邓世昌壮烈殉国于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哪一次海战?
(2)材料三中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表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

(以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基数,年平均增长率%)

国别
年份
1951~19811951~19601961~19701971~1980
联邦德国5.28.64.72.8
美国3.43.23.83.1
日本7.87.911.24.8
法国4.85.05.63.7
英国2.52.82.91.8

表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

(以1950年的工业产值为基数,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国别
1951~19811951~19601961~19701971~1980
联邦德国5.49.95.31.8
美国4.04.05.03.2
日本11.016.213.84.4
法国4.56.44.93.0
英国6.18.87.23.5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历届政府继续进行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增长。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抛弃美国的传统经济政策,采用新对策,使美国成为西方世界第一个走出“滞胀”困境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把美国领入“新经济”时代,保持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及日本的经济重建和发展之路虽然各具特色,但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不同程度上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促进经济的复兴和持续增长。

请回答:

(1)材料一两张表格中的数字反映出了哪些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和联邦德国20世纪50-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青年毛泽东思想之转变

内容

出处

从哲学和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1914年,毛泽东《心之力》
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做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湘江评论》(创刊宣言)
如列宁之以百万党员,建平民革命的空前大业,扫荡反革命党,洗刷上中阶级,有主义,有时机(俄国战败),有预备,有真正可靠的党众,一呼而起,下令于流水之原……中国如有彻底的总革命,我也赞成,但是不行。1920年9月5日,毛泽东在《大公报》发表的文章
历史上凡是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非等到人家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用和平方法去达共产目的,要何日才能成功?……无产者既已觉悟到自己应该有产,而现在受无产的痛苦是不应该,因无产的不安而发生共产的要求,已经成了一种事实。1920年12月1日,毛泽东给蔡和森的回信

材料二   从那时开始,毛泽东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并在日后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俄国革命道路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了一条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又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摘编自金民卿《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之路:毛泽东是怎样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发生的主要转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择一个或多个实例,阐述材料二中的观点。(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11-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三)历史试题
7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材料一   1953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执行“一五计划”,贯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1956115日,距农历春节差不多还有一个月,天安门广场却显得比春节还要热闹。首都数十万人在这里举行集会,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随即,全国各大中城市也相继举行同样的集会,宣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大规模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即将拉开。……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一大批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

——摘编自罗平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材料二   下表是根据《中外历史纲要》教材整理的“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部分)。

时间进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伟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性转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和1980年设立的四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琼州府志·地理志》记载:“海南史志河渠、水利,其来久矣。琼自唐以前,水利无可考"。由于海南自古无战场。靖康之变,中原纷扰几三十年,此郡独不见兵革。宋元时期大陆移民一再大量迁入海南,宋代海南的大陆移民从唐代的七万增加到十万,促使海南水利建设从宋元时代开始迈出较大的一步。

——摘编自王冬梅《试论宋元时期海南水利建设与农业开发》

材料二   下表是史书中关于宋元时期海南水利兴修的相关记载。

工程名称修建者记载
琼山度灵塘 琼州知州李易(宋)《宋史·河渠志》中提到“州南五里有度灵塘,开修渠堰,溉水田三百余顷,居民赖之”
洪口溪万安知军贺贾(元)《道光广东通志》中记载:“元大德二年(1298年),知万安军达鲁花赤贺贾导踢容河,知军捐俸助,万宁县民吴显昌凿洪口,导 河水至小海,设陂十三所开沟十八条,灌田七千余亩”
义丰堤闸学正张宜举(元)《万历广东通志·琼州府》中记载:“其间义丰、遵化、丰好等处,民田往因洪水冲决,陵谷变迁,难以稼穑。……堤桥车闸,修制 有方,七年之内,方始成效。凡通水利一十八处,成熟田者凡十 万余顷”
湳丹坝黎族酋长陈荐观(元)《正德琼台志》中记载:“有水泛流。元末,酋长陈荐观疏通,泄 于大江”
密泽陂峒主王观泰(元)《万历琼州府志》中记载:“近龙滚江,元末,峒主王观泰集众筑 坝以防,又垦荒原数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南岛水利兴修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海南岛水利兴修发展的影响。
2023-09-2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中县琼中中学2024届高三9月全真模拟(一)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1


                                             海南岛最早的文化遗址 三亚落笔洞遗址及在其中发现的人类牙齿

1992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师生在落笔洞遗址采集到了5枚人类牙齿化石,经C14测定其时间距今约为一万年。经考古对比分析,落笔洞遗址与两广大陆的白莲洞、黄岩洞和独石仔等洞穴遗存在文化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史料2下表古代大陆向海南岛移民的汉人数量

时期秦汉至魏晋唐代南宋元代明代清代中叶
数量约2万人7万多人10万人17万余人50万人217万人

——据《海南岛志》(1933年)等整理

材料二历代封建中央政府派系斗争激烈,海南岛成为流放贬谪官员的理想地方。……苏东坡谪贬儋州三年,开辟儋州学府自编经义,自讲诗书,培养造就一批人才,如王霄、姜唐佐、黎子云、符确等,使他们成为饱学鸿儒。儋州地区“书声琅琅、弦歌四起”,是当时海南文化教育的中心,有“小稷下”之称。……在广东、福建等地移民的影响下,以“闽南”移民为主的海南人所操的“闽南话”逐步演变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海南方言——“海南话”。

——据陈纯殷《古代海南岛移民史略》等整理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史料对于探究海南岛移民的史料价值,并对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陆移民对海南岛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4-01-10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内容是现代中国学者(部分)对“焚书坑儒”的观点

学者观点
贾军喜从史书来看,焚书事件并不是秦始皇一个人决定的,李斯才是整件事情的策划者以及执行者,秦始皇只不过是对李斯提出的计划加以允许……因为秦始皇所在社会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地主阶级的利益就是秦始皇乃至国家的利益,因此当李斯提出有益于地主阶级利益的焚书要求时,秦始皇自然而然地就会同意李斯的要求,进而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邓旭焚书只是针对流传的家藏书,而对于坑儒,学界也普遍认为这只是朝堂上的法儒之争引发的一起政治事件,而不是秦始皇要将儒家思想整个绝灭的标志……所以从史料上看,“焚书坑儒”只是法儒两大思想学派斗争的个案,而不是对古代思想的一种毁灭打击,反而是项羽入城后,大肆焚烧了许多的文化史料
李开元秦国长期奉行法家路线,商鞅辅助秦孝公变法时,就曾提出过焚书的建议。……李斯所建议的焚书政策,其思想和政策的渊源,正可以在商鞅那里找到。……这些年来,新出土的文物,也为秦始皇焚书一事提供了旁证。所以,《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的焚书记事,其史料来源于记录秦王朝大臣奏事和名山刻石文的史料集《奏事》,故秦始皇焚书这件事情,思想源流清楚,多种证据齐全,是确凿无疑的史实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位学者关于“焚书坑儒”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焚书坑儒”的认识。
2023-06-21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