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经济发展篇)

材料一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见下表



(走向衰亡篇)

材料三   公元755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从材料一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
2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禁烟运动之前,鼓吹武力侵华,通过战争来强迫中国向其全面“开放”的舆论已经甚嚣尘上……与鸦片贸易相关的商人团体纷纷上书英国政府,要求运用武力为他们取得“补偿”,并利用这一“机会”使中英关系问题“获得永久解决”。

材料二   “亚罗号事件”的消息传到伦敦后,引起英国政府内部的激烈争论。……巴麦尊的对华战争案得以通过,英国随即派出了侵华远征军。

1853年,法国神甫马赖来华后,他违背条约,私自到广西西林县传教。他吸收的教众良莠不齐、行为不端,与当众民众产生冲突。1856年初,西林知县张鸣凤令马赖离境,马赖未予理会,张鸣凤遂于2月下旬将马赖与两名教徒处死。事件发生后,法国以此为借口,决定出兵中国。

材料三   法国侵越的目的,除了在越南建立殖民地以外,还企图以越南作为跳板,北上攫取中国的资源。使法大臣曾纪泽致书李鸿章说:“法人之夙志,非徒并越,而特欲以越为根脚耳。越边之煤矿,滇中之金矿,无不垂涎,此间人之著作,多可为证。”

材料四   趁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到18946月下旬,日本入朝兵力达7600……其兵力远在清军之上。……日本抛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已达到即使日军赖在朝鲜不走又能拖住清军的双重目的,……日本政府电令其驻朝公使大岛圭介:“不妨利用任何借口,立即开始实际行动。”

材料五   英法德美四国公使团于19001月下旬向清政府发出联合照会,要求清政府发表一道上谕,宣布镇压义和拳和大刀会。……3月上旬,英国公使窦纳乐主持召开五国使节会议,……不但要求中国政府在《京报》上颁布取缔义和团的上谕,而且威胁说,如果中国政府不同意这项要求,各国公使将建议他们的政府直接出兵干涉,“代为剿平”。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1)以上材料分别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分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完成表格填写)

战争

不平等条约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2)面对着数千年未有的危局,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和探索,请写出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的抗争与探索。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19世纪九十年代:
20世纪初:

材料六   日本臣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所有在中国制造之货,与进口货物一样享受优待,免征一切杂捐。

——摘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3)材料六出自哪一条约?该项内容表明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024-04-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中国近代史试卷
3 . 不同时代标语口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标语口号

①1922年“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②1925年“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商人们奋斗到底!自由统一的中国万岁!”

③1927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打土豪,分田地”

④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⑤1935年“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⑥1939年“自己动手,生产自给”“一面战斗、一面工作、一面生产、一面学习”

⑦1946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⑧1949年“将革命进行到底”

—整理自《中国共产党各时期历史口号》

(1)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分类依据标语口号编号
国民革命
十四年抗战
(2)结合所学知识,对十四年抗战的具体标语口号分别进行解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6年7月24日,英国伦敦的《绘图》杂志发表了《帝国联盟:表现1886年英帝国幅员的世界地图》。它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中心,地图上的英属殖民地以粉红色填充,包括加拿大、英属西印度、英属印度等,另外还标注了英国掌控的要塞及港口。在亚洲大陆的空白处,附有一张小地图,讲述了100年来帝国空间的大拓展。在印度、加拿大等和英国本土旁边还附有统计表格,对比了1851年和当前的面积、人口、贸易总量,以及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进出口数额。

地图下方,象征英国的不列颠尼亚女神手执三叉戟和米字盾牌,两旁环伺着被殖民土著的人像和代表性动物。右侧由上至下的三位女性,代表希腊、日本和罗马,暗示了帝国“文明”的传统之深与散布之广。地图上方另有三位女神侧卧在藤床之上,举起“自由”“博爱”和“联盟”的横幅,在她们之间则是口衔橄榄枝的鸽子。

——摘编自宋念申《地图帝国主义:空间、殖民与地球规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帝国世界地图创作的背景。
(2)某学者认为,地图不仅是对地理空间的再现,更是人们对地理空间的主观解释。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反对或另拟一个观点均可,评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4-03-1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于工业化的历史分期,学者们历来众说纷纭。 比利时雅克·斯佩伊博士主张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将工业革命阶段称为工业化第一阶段,将电气化阶段称作工业化第二阶段。将工业化第一阶段前的手工工业时期称为工业化前阶段,将工业化第二阶段以后时期,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阶段称为工业化后阶段。 苏联斯·阿·海因曼以工业的机器体系为中心,把工业革命时期称作机器体系的建立时期,把电气化时期称作机器体系的进一步扩大时期,把现代科技革命时期称作机器体系的自动化时期。德国于尔根·库钦斯基认为,生产力的第一次革命是1540—1640年,第二次革命是1760—1860年的伟大的工业革命,第三次革命是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的电气技术革命,第四次革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

——摘编自文暖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分期问题当议》

材料二在18世纪大部分的时间里,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英国,但总量仍然与英国有差距。 下面两个表格是两国在18、19世纪某些时候经济发展的一些数据。

表1   1700年左右与1789年左右英国和法国的人均收入(单位:英镑)

总体农业工业与贸易
英国法国英国法国英国法国
1700年左右7.284.383.983.273.281.18
1789年左右11.957.75.315.296.512.42
增长幅度(%)6576346199120

表2   英国棉纺织业的劳动生产率

印度的手工纺纱者(18世纪)50000(100磅棉花纺纱需要的小时)
克朗普顿的骡机(1780年)2000
100锭的骡机(约1790年)1000
动力辅助的骡机(约1795年)300
罗伯特的自动骡机(约1825年)135

——摘编自杨松《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1760—1860)》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学者们在工业化历史分期主张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划分工业化的历史分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工业革命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1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表是依据王磊《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成研究》一文整理的中国古代民族交融部分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时期史实
商周时期出现的“华夷”民族观,就说明华夏族和戎夷共同组成了国家,其中战争,迁徙等行为促成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各国进行的长期的战争,使得“四夷”和华夏产生了大规模的融合现象。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并发展。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辽宋夏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表格中空白时期将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补充完整,并说明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意义。
2023-11-25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近代以来,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历史发展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国家1890年1900年1910年1913年
英国145171185195
德国71112158187
法国3647.95562.5
奥匈帝国19.7294049.4
俄国10.9304154
意大利4.559.611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信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1)根据材料一中的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8 . 某研究小组以“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为研究对象,制作了如下大事年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上半叶世界大事年表

序号时间事件
1905年伊朗爆发立宪革命
1916年德法在凡尔登地区激烈交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2年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1930年甘地进行“食盐进军”运动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3年桑迪诺领导武装斗争迫使美军撤出尼加拉瓜
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1939年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1)根据材料,参照示例,把表格填写完整。
研究主题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
示例:世界大战与动荡②⑦⑩⑪
(2)任选一个研究主题,说明其研究价值,并设计一组研究问题。
(3)若要进一步研究“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一方面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2023-01-12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综合素质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   
时间重大事件影响
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
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③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表格内容所体现的世界发展趋势。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是如何应对这一世界发展趋势的?
2023-06-26更新 | 8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东区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古代中国大一统国家发展与壮大的保障。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历史时期名称选拔方式选官标准

历史时期夏、商、西周战国、秦朝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以后
名称世卿世禄荐举制、军功授爵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选拔方式宗法世袭举荐、军功德才中正品评
选官标准血缘才能、军功德才品第才学

材料三 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通鉴纪事本末·两税之弊》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示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二所示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2)依据所学,完成材料二表格①②处相应内容填写,并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两税法的背景,并概括两税法的创新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