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经济危机以后,在整个19世纪,大约每隔10年周期地爆发一次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以后,经济危机缩短到大约每隔7~8年爆发一次。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统计。
时间
国家
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
美国1次2次2次1次1次
日本2次2次2次1次
联邦
德国
2次2次2次1次
法国2次1次1次1次
英国2次2次2次2次

请回答: 与二战前相比较,表格中二战后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并分析特点形成的原因。
2 . 平等互惠的国际贸易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晚唐至南宋,数十万官僚、军队和中原士民接踵而入于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明显的海洋发展路向,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发展蚕桑、茶叶、陶瓷等生产,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商品经济提高当地人口承载力。东南地区海岸线长,海港优良,中唐以后海外贸易迅速成长,到宋朝达到鼎盛。这也是东南经济超过中原的重要原因。北宋中原地区的商品经济也有发展,但是内向型的,自然经济气息更浓。而东南地区经济具有外向型特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下,两浙、福建、江西等地的商品经济胜过北方。太湖流域城镇集市密集和广州、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外贸港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

材料二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

分期

对外贸易状况

1840年至1914年

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4.4%.进口物量约增加3倍,出口物量增加约2倍。由于鸦片贸易的猖獗,中国由出超变为入超。外贸中心从广州北移至上海。英国始终支配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进口贸易。

1915年至1931年

中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6.36%,出口的增长显著快于进口。英国在中外贸易中的绝对优势地位让位于美、日两国。日本一度占中外贸易总额的1/3左右。到1931年,中国自美国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22.2%,超过了日本。

1931年至1936年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大幅下滑,年均下滑率为14.7%.美国在中外贸易中居首位。

1937年至1948年

进出口货物无法正常通行,对外贸易剧烈波动,对外贸易总额最低的年份不到4万美元,最高也只达到76万美元。

--摘编自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状况。任选表格中所列出的四个时期中的一个时期,分析该时期对外贸易状况形成的原因。
2020-05-23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第二中学2019-2020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言论言论者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AB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CD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EF

材料二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1)根据表格中的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他们的核心思想。
(2)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地认识它?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发出的新能源有哪些?结合表格及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2019-05-1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平等互惠的国际贸易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晚唐至南宋,数十万官僚、军队和中原士民接踵而入于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明显的海洋发展路向,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发展蚕桑、茶叶、陶瓷等生产,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商品经济提高当地人口承载力。东南地区海岸线长,海港优良,中唐以后海外贸易迅速成长,到宋朝达到鼎盛。这也是东南经济超过中原的重要原因。北宋中原地区的商品经济也有发展,但是内向型的,自然经济气息更浓。而东南地区经济具有外向型特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下,两浙、福建、江西等地的商品经济胜过北方。太湖流域城镇集市密集和广州、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外贸港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

材料二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


——--摘编自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状况。任选表格中所列出的四个时期中的一个时期,分析该时期对外贸易状况形成的原因。

6 . 民主与法制是希腊罗马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材料一   俄国历史学者弗罗洛夫认为:“古希腊社会的全部历史过程就是城邦的历史过程。”……雅典的民主政治局面的出现大致经历了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个时代。……雅典民主政治是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的产物,尽管它带有奴隶主政治的色彩和小国寡民体制的痕迹,但不能掩盖它作为雅典璀璨文化的政治基础和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石等重要作用。

——藏嵘主编《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梭伦

克利斯提尼

伯利克里

最高权力机关

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进一步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常设机关

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审判检察

扩大陪审法庭权力

重大改革举措

给参政公民发工资;给公民发观剧津贴

影响评价

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期,奠定近代西方民主制的基础

民主特点

材料二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审判。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

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起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未成年人也不得参与公务。

人人都应养育自己的后代;任何人若认为自己可以遗弃孩子,都将受到法律的惩罚。

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

——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民法大全选译》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述罗马法的特点。

材料三   早期立法很大程度上只是把传统习惯用成文形式公布出来,不一定系统。其中某些立法,如斯巴达的来库古立法,可能仍保留在口传状态。梭伦的立法,大者有取消债务与400人议事会的创立、人民大会的权威与司法体系,小者有妇女的服饰、限制彩礼和葬礼规模,以及饮水灌溉与植树的距离等,事无巨细,网罗无遗。现有的铭文显示,不少城邦的法律既涉及宗教,也涉及财产的分配与政治制度的安排。

——晏绍祥《古代希腊》

罗马法中体现的理性原则、衡平观念(自然正义、良心和公正)等,适合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专制和封建法制、克服诸侯割据以及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法制的重要武器。

——林榕年叶秋华《外国法制史》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对比雅典和罗马立法的异同。

7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相关材料。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2018-01-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序号
历史材料
1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欧洲的马、牛、山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习俗。
2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贵族食用的茶、巧克力等平民化。生活节奏变快,华丽不实用的衣服被淘汰。
3
19世纪末,电报、电话和电影的产生,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资讯。地铁、电车便于人们前往运动场、娱乐公园和舞厅,享受生活。
4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饮食和婚礼在一些城市流行。20世纪初,汽车、电车在中国出现。1912年,民国政府公布《礼制》,规定“男子礼为脱帽鞠躬”。
5
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帮手,出现了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等新的生活方式。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种类丰富,讲究营养。住房面积扩大,设施现代,环境优美。休闲娱乐、注重环保、讲究卫生成为大众生活新时尚。

选取上述表格中的历史材料(至少3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明与生活习俗的关系提炼主题,并加以简要论述。(要求:必须写出“材料序号”和“主题”;论述不得照抄材料)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阅读下列表格:
表1            1851年-1913年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
1851年
1855年
1913年
在校大学生
12400人
16760人
77484人,每万人中有大学生学历的为11.3人


表2          1801年-1900年英国、法国、德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重要科技成果(个)
198
219
356

——据潘迦华《论19世纪德国的教育改革》编制
材料二   联郑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于1959年和1960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年平均增长率为2.5%。在20世纪中第三次跃居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只是到1968年被日本赶上。联郑德国外贸总额在1953年超过法国,1954年超过加拿大,1962年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贸易大国。黄金储备在1948年仅有3亿美元,到1970年增加到124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5.2%,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徐聪《德国经济持续增长是实力和政策的双重效应》
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赶超所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原因。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二战后德国的经济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2014-10-15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9月质检历史试卷
10 .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是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这些革命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它们在1763年以前就在扎实地进行着。另一个特点是,它们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科学理论,对政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反之亦然:政治影响了科学,政治还影响了经济。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下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发明(部分)

领域

时间

国家

发明

空间技术

1957

苏联

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1958

美国

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1961

苏联

宇航员加加林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

1969

美国

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

原子能技术

1945

美国

成功地试制原子弹

1949

苏联

试爆原子弹成功

1952

美国

试制成功氢弹

1954

苏联

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

计算机技术

1946

美国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1958

美国

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的技术成果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集中涌现、相互赋能和加速应用,正在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迭代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时,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仍存在一些“中梗阻”问题,包括有利于支撑实体经济、构筑先发优势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供给仍显不足,制约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依然存在,推动新技术市场化应用的激励政策和监管政策存在不完善和滞后,促进新型转化载体建设的统筹设计不足等。

——丁明磊《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用史实佐证科学革命“在1763年以前就在扎实地进行着”并简述其“对政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结合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说明“政治还影响了经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支持的重大科学理论,指出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发展的国际形势。请各举一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材料二所述的三大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就
(3)“以史为鉴”是历史学科重要功能。根据材料一、二、三,从政府和个人两个角度,阐述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即将爆发的时代背景下,打破“中梗阻”、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途径。(阐述要求: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