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年,黄中慧明确提出:今“无业游民生计日绌,苟不早为之所,则民不聊生,人心思变,更何堪设想?……兹谨拟工艺局章程若千条,防患未形,寓养于教”。在1902-1909年间,山东、浙江等22个省都创办了省级工艺局。农工商部之工艺局开业之时,就把游民中的少壮者作为主要的招收对象,到1907年时招收艺徒的规模已达500人,且“分隶各科,责成工师,认真指授,就所学之难易,分别二年一年毕业”。

1903年,袁世凯创办了北洋工艺局,作为“北洋官营实业之总机关”。该局“先后毕业生共计二千余人。各属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场毕业工徒”。一些士绅纷纷开设工场,吸纳了北洋工艺局毕业的工徒,仅高阳一地的棉布生产在1909年就达95万匹,1910年上升到148万匹。四川工艺局成立后,到1910年已有近百家工艺局所和工场,生产有革制产品、肥皂、……其中不少“改良土产十分行销”。在晚清开办的工艺局所中,虽然有相当数量的传授科目是现代工艺技术,但是,传统工艺的手工业技术培训仍是各地工艺局所中的大宗科目,如木工、竹工等,而且还有不少属于特种手工艺的科目等。

——摘编自张九洲《论晚清官办工艺局所的兴起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官办工艺局所”创办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官办工艺局所”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生天地之间,所以异于禽兽者,谓其知有礼义也。所谓礼义者,无他,只是孝于父母,友于兄弟而已。若于父母则不孝,于兄弟则不友,是亦禽兽而已矣。李三为人之弟而悖其兄,为人之子而悖其母,揆之于法,其罪何可胜诛。但当职务以教化为先,刑罚为后,且原李三之心,亦特因财利之末,起纷争之端。小人见利而不见义,此亦其常态耳。恕其既往之愆,开其自新之路,他时心平气定,则天理未必不还,母子兄弟,未必不复如初也。特免断一次。本厢押李三归家,拜谢外婆与母及李三十二夫妇,仍仰邻里相与劝和。若将来仍旧不悛者,却当照条施行。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名公书判清明集》

(1)根据材料,分析该案中李三被判“免断一次”而“押归家”的原因。
(2)概括材料中该案件处理体现出的当时社会治理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年恩格斯从历史发生学的视角,探析了工业革命率先爆发于英国的原因:英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煤铁矿藏、肥沃牧场”等自然资源条件,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更为重视与实践的结合……受到国内商业精神的影响,出于扩大个人利益的生活需要……由此掀起了工业革命的帷幕。

材料二   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令其面目全非”,工人阶级通过捣毁机器进行有意识反抗。18421844年,青年恩格斯在英国游历了21个月,对英国工业发展历史和社会状况的研究构成了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基础。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显然主要是根据恩格斯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经验,提出了他们对无产阶级发展的一般看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星宇《经验主义或理论主义:“重读”青年恩格斯的英国工业革命史研究考察》

材料三   


1848年,一张珍贵的早期银版摄影照片记录了在伦敦肯宁顿公园上的工人集会大罢工(第三次请愿活动)


(1)概括材料一中,恩格斯从哪些角度“探析了工业革命率先爆发于英国的原因”?从“市场”和“资本”的角度,分别补充一条原因。
(2)依托材料二及所学,分析说明材料三的史料价值。
2024-01-3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2024届高三1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西书院·融合中西

材料   1836年,林乐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1853年,林乐知皈依基督教,后成为新教传教士。1860年,他抵达上海传教。1881年,林乐知了解到从1869年开始的往美国派遣中国幼童留学生差不多都中止了,为此,他决定筹办一所“中西文化融合”的学校。1881年林乐知在上海首先开办了中西书院的第一分院。1882年又在上海开设了第二分院,主要是由传教士授课。“西国善士共助洋六万一千零十三元八角,劝募中国官绅富商,乐助洋一千四百零四元”。开办当年,学校里的学生人数就超过了200,“几乎每个学生都是毫无例外地来自上海的上等家庭”。书院在课程设置上,“习西学以达时务,尤宜兼习中学以博科名”,同时,有关宗教方面的传授在中西书院的课程安排里是居核心地位的。至1894年,仅北洋大臣李鸿章属下的电报局、武备学堂等机构中就有中西书院的毕业生200多人。

——摘编自刘楠《林乐知与中国近代教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林乐知在上海成功开办中西书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西书院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与三佛齐关系

材料   “三佛齐在南海之中,诸蕃水道之要冲也,东自阇婆诸国,西自大食、故临(印度南部)诸国,无不由其境而入中国者”。宋代三佛齐遣使访问次数有三十次以上。990年,阇婆同三佛齐发生战争。992年,阇婆派遣使节来到宋朝,这是它对宋朝的第一次访问,并向宋朝阐述它同三佛齐互相攻伐的原因。宋朝丝毫没有卷进阇婆和三佛齐之间的纷争。1088年,宋真宗“封禅”,三佛齐被安排“赴泰山陪位于朝觐坛”,并且“遣赐甚厚”。1028年,三佛齐遣使入贡,宋朝逾越常例,特赐浑金带,以示殊礼。宋朝对东南亚出口的商品主要有金、银、铜(货币)、铅、锡等金属,丝绸及其制品,陶瓷、漆器各种日用器具以及米、盐,糖,酒等食品,其中以丝绸和陶瓷为大宗。我国商人前往东南亚各国贸易,备受隆重接待。《诸蕃志》阇婆国条谓:“贾人至者,馆之宾舍,饮食丰洁”。在南宋,仅槟榔一项的进口,便为宋朝增加数万缗的岁入。以贡品形式进口的商品,数量也相当巨大。仅给三佛齐的一次回赐就达钱六万四千缗,银一万五百两。三佛齐的音乐也在这时传到我国,这种音乐的演奏,“有小琴、小鼓,昆仑奴踏曲为乐”。

——摘编自张硕《我国宋朝对东南亚国家的政策和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朝对三佛齐政策的特点。
(2)请你对宋朝关于阇婆与三佛齐战争的政策做出合理解释。
2024-01-3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2024届高三1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民初盛行“军国民教育”思潮,学校体育被西方体操霸占,“体操科一律为主课”并由学部施行,而武术则“各地方自行举办”“高等小学以上兼习之”。彼时国人出于民族自尊心,用武术来证明中国自古就有“体操”。武术进入学校是武术步入教育领域的大胆尝试,亦是出于文化自觉,争取与西洋体育并驾齐驱的话语权的创新形式。但一味追求动作的规范、标准,丢失了传统武术的核心特征。由霍元甲主持的精武体育会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则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超越强健身体的范畴,从宏观上聚焦于种族与国家延续。新文化运动时期,“土洋体育之争”推动武术走向科学。国术的“传统”在“科学”的语境中显得格格不入。要想以武图强,武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彼时的武术规则深受西方体育影响,趋向竞技化,初成之规则在比赛中成为裁判依据,使比赛“有法可依”。武术对抗赛在“全运会”中可谓昙花一现,但民国时期的武术套路、对抗赛实践为当代武术竞赛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经验。1936年,中国武术代表团成功参加了第11届柏林奥运会,在该届奥运会上的武术表演惊艳世界。

摘编自张银行、谢海柱《中国近代武术“转型”研究评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术“转型”的背景和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代武术转型发展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根据地与敌后抗战]

材料一八路军在华北的战略展开,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太原失守以前,八路军主要是以游击战和游击运动战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友军作战,以少部兵力进行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武装的工作;太原失守以后,八路军各师主力分别在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和晋西南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1938年4月以后,八路军实行大幅度分兵,向河北、豫北平原、山东、冀热边和绥远等华北广大敌后区域发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八路军在华北战略展开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敌后抗战的战争形式以“游击战”为主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末以来,华北乡村发生巨变,灾祸频发导致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灾民四处逃散,有的进入城市,有的流向东北、西北等边疆地区,有的逃往陕西关中、陕西南部等相对富庶之地。“闯关东”数量最多,“走西口”者同样数量庞大。前者移民以农垦为主,后者则以经商为主。山西在“丁戊奇荒”中受灾惨重,人口亡失过半,灾后有大批外省移民来“领荒”和“垦荒”。人口大规模的迁出与迁入,势必对乡村社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摘编自张爱明《人口流动与近代华北乡村社会结构之演变》

材料二20世纪以前,由于美国的劳动力不敷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遂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来移民。美国于1860—1920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移民潮。移民大部分来自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移民很少,而非洲多属非自愿性移民。移民主要流入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城市,成为当地劳动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他们既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又是技术的传播者。在每个城市,各移民群体都有自己的报刊杂志、体育和文艺团体。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贫民窟激增及排外主义的兴起,美国政府从1882年起颁布了一系些列歧视性的移民法。

——摘编自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美国移民潮相比,近代华北人口流动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60—1920年外来移民潮对美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角度谈谈如何应对人口迁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这些发明又被很快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并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使用机器特别是瓦特的"蒸汽机"代替了原来使用风力、人力等自然性资源;机器的使用突破了原来对建造工厂的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改变了工厂的空间布局;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扩展,一些大型的工厂遍布全国,生产率也不断提高。大批人口从东南乡村地区,流向新兴的西北工业城市,致使新兴的工业区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推动、“冷战”时期的美苏空间争夺、和平条件下的激烈而广泛的国际竞争、垄断资本对超额利润的追求等,都对高新技术的发展提出强烈的要求: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高新科技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维护国际和平、谋求人类共同利益、确保可持续发展等世界性重大问题的出现,也对技术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产生了影响。上述因素只是提供了必要条件或可能性,最直接的推动力还是现代科技创新体制的确立。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制度下英国工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技术革命兴起的背景及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初对于四夷朝贡,明太祖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厚往而薄来”。永乐朝以来,西番朝贡制度出现显著变化。一是僧人(或假此身份)逐渐成为西番朝贡使团的主体,二是明朝对西番朝贡赏赐的对象扩大,按员给赏。再次,入贡番僧还多在沿途购买军器、私茶等违禁物品,甚至贩买人口,时常引发民事纠纷乃至刑事案件。隆庆三年(1569)西番朝贡制度改革的发生与明朝的统治历史与当前政治形势有关。隆庆元年(1567),明朝的统治已是危机四伏。八月,户部报告“京帑所存,仅足三月,计今岁尚亏九月有奇,边军百万,悉无所需”。在此严峻形势下,明朝被迫推行新政,改革西番朝贡制度即为其中一个方面。隆庆三年的西番朝贡制度改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定贡期,通过延长朝贡限期、取消部分朝贡类型,减少朝贡次数等措施削减西番朝贡遣使的总体数量。二是调整赏额,把对西番朝贡的人员赏赐分为全赏和半赏两类。三是在提高贡额的同时,限定贡使人数。四是强化对贡使的资质及身份审验。隆庆三年的西番朝贡制度改革可以说是隆万改革的先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朝贡的天下理想与王朝治理的经济理性之间张力的弥合,反映了以“厚往而薄来”为基本特征的朝贡制度在王朝的边疆民族治理体系中的衰落与转型。

——摘编自曾现江张凯强《明朝隆庆三年西番朝贡制度改革:天下理想与经济理性兼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西番朝贡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隆庆西番朝贡制度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