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消除贫困既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和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自主经营,从《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贫困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为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在脱贫攻坚战中,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十三五”期间,全国贫困人口每年净减少1000万以上,让贫困群众真真切切过上了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活。2021年,我国终于整体上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同时成为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国家,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摘编自马振清、李明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的中国之治》


(1)根据材料,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消除贫困所做的努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能取得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的原因。
2022-05-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目前世界124个国家的宪法典中,有97个国家宪法规定了宣誓制度(以下简称宪宣制度)。现代意义上宪宣制度的单形可追溯至英国1215年的《大宪章》,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宪宣日制度借鉴了英国《大宪章》的立法思想。无论是英美法系或是大陆法系,国家新以立法的形式对完宣制度子以明确。例如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在就职前必须宣誓忠诚履职,捍卫宪法。德国宪法中包含“附加宗教宣誓”的相关规定。西方宪宣程序严格,彰显出宪法宣誓的庄严性、仪式化和宪法文化的传承性。

——摘编自林然,王蠢蚕《西方宪法宣警制度给我国的启示》等资料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政权机关中实行就职宣誓,始于苏维埃时期,政府委员曾在工农兵代大会上进行就职宣誓。延安时期,党在局部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在其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和人民民主政权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中,实行新当选领导人员就积宣警制度。《解放日报》曾对英、美、苏、南斯拉夫等国的就积宣誓进行报道。冀鲁豫边区政府行政委员就职典礼上,曾这样宣誓:“忠实为人民服务,如有违反,愿受人民严厉制裁。”新中国自2014年开始设主国家宪法日,2018年新修订的宪法宣誓词为:“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宁、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努力奋斗!”

——据贺永泰等《延安时期行政机关的就职宣誓及其价值意蕴》和官媒资料综合摘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国家宪法宣誓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实行就职宣誓的历史条件和主要目的。
(3)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和新订宣誓词所蕴含的现实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正是为了实现其对“仁”的崇尚和济世的目的,子贡毅然选择经商这条途径来积累财富。当他拥有大量财富之后,并未骄奢自满,而是将财富用来资助需要救济之人。子贡曾向孔子请教过诸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之类的问题。他认为,财富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子贡始终把“礼”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经商逐利本无可厚非,关键是能否做到不被金钱蒙蔽双眼,不攫取不义之财。子贡很快由“富而无骄”上升到“富而好礼”的崇高境界。正是因为他极力奉行孔子所倡导的“言必信,行必果”,子贡在商界赢得了较好的信誉,纵观子贡儒商精神的历史意蕴和丰富内涵,可以发现其不仅与当今世界的发展规律并行不悖,而且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各种商业活动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唐金培《子贡儒商精神的历史意蕴与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概括子贡儒商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贡儒商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2-06-2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与八卦等理论。从文化整体观的角度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注重人体自身的统一性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和谐,带有某种类似经验性、直觉性、模糊性的特质。从历史趋向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一贯向着娱乐性、表演性、礼仪性的方向发展,注重个人修养,形成了以追求自身强健和延年益寿为目的的民族内向性格;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提倡“胜固可喜,败亦无忧”,体育运动中的竞争性逐渐减弱。

西方传统竞技体育文化以西方哲学为基础,在重外在、重分析、重与大自然抗争等观念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注重科学实验、解剖学、生理学以及现代医学等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就历史发展趋势而言,西方传统竞技体育始终向着竞争性、惊险性、健美性等方面发展。在价值追求方面,西方传统竞技体育文化强调更高、更快、更强,忽视了竞争中的道德教育,提倡竞争,超过对手。

——摘编自陶晓雯《试论中西方传统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的社会变迁削弱了竞技体育与宗教、教育、娱乐等依附载体之间的诸多联系,竞技体育形态在人文思潮的浸润下呈现出了近代完整形态一独立性。一方面,西方竞技体育对其他事物的依附性减弱;另一方面,其运动方式逐渐丰富。在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古罗马体育被重新发现,学界谓之找到了“现代体育的开端”。在西欧文明“脱胎变骨”的同时,西方竞技体育的文化影响力从区域化的地中海文明向外辐射整个欧洲大陆,而竞技体育的形态特征也从区域化转为地域化。具体表现为:运动形态独立性的呈现;观念形态规范性强化;组织形态专门性显现。

——摘编自刘为坤《论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形态之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和西方传统体育文化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竞技体育向近代化转型的背景及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知识,谈谈中西体育文化对你的启示。
2022-06-07更新 | 312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为了统治的需要,历代统治者设计出各种政治制度。请阅读下列史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前代国柞(Zhà,国柞指国运)所以长久者,莫不封建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世而亡;……封建之法,实可遵行。

——《唐会要·封建杂录上》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主张施行哪种政治制度,并概括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行省制的实施能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在管理地方少数民族时,还有哪些机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意图。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年来,国际法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国际法主体持续增加并日渐多元,国际法客体也不断扩大,一批国际法新分支陆续形成。国家权利义务范围也并行扩展;另一方面,国际法体系“从主权优先到人权优先”、“从同意导向到强制导向”以及“从整体性到分散性”的转变日趋明显。中国与战后国际法体系的互动始终是双向的,在国际法体系对中国的发展与崛起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中国也以自身的能力和方式塑造着国际法体系。…中国推动国际法体系发展的具体路径应当是,通过从融入到参与、从主动到主导,最终实现从规则的“接受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身份转变。逐步引导改变不合时宜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推动构建新的国际法体系,在增进人类福祉的同时,有力维护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

材料二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强调,“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依法处理涉外经济、社会事务,增强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应当在变动的国际法体系和国际秩序中努力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不再以“旁观者”而是以“融入者”的身份参与国际事务,积极面对以前可能并不需要直面的问题。应当重视构建新的国际法体系,把中国的合理权益和主张上升为新的国际法规则,将中国价值、法治观念和法律思想注入新的国际法体系。与此同时,在关注国际法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中,中国国际法学者也应当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形成一套成热的、能够体现中国特色和增进中国诉求的国际法理论体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国际法发展中中国做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解决列强之间的矛盾,战后争夺霸权的斗争仍日趋激烈。但是人民普遍厌战,和平主义运动由此兴起,加之俄国十月革命引发的革命浪潮,列强不得不打着和平的旗号,企图掩盖战争并准备扑灭革命风潮。1927年,法国外长白里安建议与美国缔结条约,主张用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美国政府照会法国,建议由美法两国向世界发出联合倡议,先由六个主要国家签署白里安提出的非战公约,然后由世界所有国家签署,由此,法国和美国的"双边"公约被改造为"多边"公约,从而美化了美国的国家形象。法国政府虽然不是很情愿,但是慑于美国的实力,不得已同意了美国凯洛格提出的方案。19288 月,《非战公约》签字仪式在法国举行。作为《非战公约》发起人之一的凯洛格承认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除了麻痹资产阶级和平运动者之外,《非战公约》并没有改变国际形势,也无力阻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非战公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非战公约》的历史作用。
2022-02-07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三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

——《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5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华西都市报》200955日第12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篷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

——《歌唱二郎山》

材料三   下表是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

年份帆船汽船
187014.12.7
188014.55.5
189012.010.2
190010.016.2
19108.426.2

下图是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图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相关数据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
(2)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3)根据表格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利用表中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所呈现趋势的原因。
2022-03-2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3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A
9 . 中国古代的基本文化格局是以儒学为主,佛、道辅之,儒学长期以来是我国古代的主流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商代,已从巫、史、祝、卜等从事宗教事务的术士中,分化出专司礼仪的人员,他们是早期儒士。孔子超越了历史上儒士以精通礼仪为术业的狭隘,把周礼提升到道德之源的高度,从而完成了中国文化的超越突破,影响了此后中华文明的基本面貌和走向。孔子开创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全新方向,因此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

——金观涛刘青峰《中国思想史十讲》

材料二   在先秦列国争霸的时代,儒家虽然论证了君权的正当性在于行仁政,但当时尚没有出现大一统帝国,各国任官也没有特别倾向于儒士。而汉帝国建立后,当务之急就是重新解释儒家经典,论证家国同构之大一统帝国的正当性,论证皇帝权威的神圣性,论证如何组建以皇权为核心的官僚系统。……代儒学要实现这些新功能,还必须从儒学原有的价值系统中推导或创造性转化出若干重要的新观念。

——金观涛刘青峰《中国思想史十讲》

材料三   精神文化的发展有其内在的逻辑与课题,……建立一种什么形态和特质的新儒学则不能离开思想的内部渊源与外部挑战。基本上,(宋明)新儒家的努力一方面是强化社会所需要的价值系统,并将其抽象为“天理”,同时将其规定为人性的内涵,体现为强烈的价值理性的形态。另一方面,努力在排斥佛道二教出世主义的同时,充分吸收二教发展精神生活的丰富经验,探求精神修养、发展、完善的多方面课题与境界,建立了基于人文主义的并具有宗教性的“精神性”。

——陈来 《宋明理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说明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超越突破”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创造性转化”出的“新观念”指的是什么?有何重大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儒学出现新变化的原因。(5 分)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史料记载1845年后“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生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