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屈原,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出生于公元前339年。屈原身处战国末期的楚国,其家世显赫,又“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深得楚怀王的宠信,曾任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主张革新政治,“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后受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诬陷,怀王“怒而疏屈平”。公元前304年,屈原离开郢都,漂泊汉北;五年后,被怀王召回郢都重新任用。公元前296年,屈原再被放逐江南。秦将白起率军攻下郢都后,屈原理想破灭,万念俱灰,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没有复兴楚国,但他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作了《楚辞》,创新了诗歌的形式,丰富了浪漫的精神气质,承继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厚实了象征性意象,也实现了中国诗歌由集体咏唱进入个人独创的跨越。司马迁对他毫不吝惜赞美之言:“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摘编自《浅论屈原的宗国情怀》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屈原生活的时代特征。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高度评价屈原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安史之乱后,唐朝官僚机构因“盗起兵兴,又有军功之官,遂不胜其滥矣”。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资用不给”,宰相张延赏奏请裁减官员,但因“减员人众,道路怨叹”,侍中马遂、太子少保韦伦等官员上疏反对,贞元省官只持续不到两个月就遭到失败。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宰相李吉甫认为“方今置吏不精,流品庞杂,存无事之官,食至重之税”,从而致“天下常以三分劳筋苦骨之人,奉七分坐衣待食之辈”,主张省并吏员,合并州县;对“名存职废,额去俸存”的弊端进行改革。在唐宪宗支持下,元和省官取得一些成效,但很快又恢复旧态。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宰相李德裕要求按户税缴纳比例,“量减佐官”,但各地方借故拒不执行;在李德裕坚持下,会昌四年,省官命令才得到贯彻执行,最终“罢郡县吏凡二千余员”。但会昌六年,唐武宗死后,唐宣宗在“会昌四年所减州县官内复增三百八十三员”。此后,终唐之世,再不闻减官之举。

——摘编自王炎平《关于唐后期三次裁减冗官问题》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后期冗官现象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分别概括唐后期三次裁减官员的直接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后期改革不力带来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9年,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梁启超1902年发表《新中国未来记》,他设想的“新中国”,曰“大中华民主国”,第一任总统罗在田为光绪皇帝。“新中国”采用立宪政体,前期为君主立宪国,到光绪让权时转为民主共和国,“非到万不得已之时,必不轻用急激剧烈手段”。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将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新国家定名为“中华共和国”,并提出具体政纲:“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与各大国平等”;“投票公举一人为暂行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

材料二   19227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责”,建立“自由统一的中国”。

19293月,中共中央号召工农兵士商学联合起来,推翻国民党军阀政府,建立“工农民主苏维埃共和国”。

193512月,中共中央决定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193610月,毛泽东在《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中首次提出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

19401月,毛泽东指出:“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1945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报告中指出:“建立一个新中国,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中国。这就是我们的总路线。”

194812月,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中提出,“在全中国范围内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实现统一的民主的和平”。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梁启超和邹容对于“新中国”的设想有何不同?20世纪初,建立“新中国”的愿望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赋予“新中国”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关于“新中国”的话语构建,回应了复杂的革命环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策略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试对这一看法进行阐述。
2022-11-09更新 | 316次组卷 | 10卷引用:宁夏中卫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诗经》中有很多重视粮食储备的诗句。先秦时期的管仲将粮食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且指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自秦统一后,将重农作为基本国策颁行天下,立法保护农民土地所有权,设置农官管理、督促农业生产。汉初则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贾谊强调用行政手段促使百姓归农,晁错则主张通过经济杠杆提高粮食价格。唐代刘晏主张根据粮食丰歉调整税赋。南宋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提出选择储粮主体要有所侧重,以藏富于民为主将粮食分储于不同的主体,以更好地发挥储备粮赈灾救灾的作用。元世祖极为重视传播和普及农业知识和技术,主张用先进的农耕技术指导农民耕作,编辑成《农桑辑要》颁布天下。

——摘编自赵纪萍《学习时报》

材料二 美国的全球粮食战略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末,它是由少数私人基金会赞助的,基础是维护美国家庭所代表的洛克菲勒家族财富和权力的目的,这些家庭被称为“东海岸。通过该项目资助的隐藏表单在能源、教育、医学、生物学、外交政策和其他领域扩大其影响力、计划主宰世界。自1950年代以来,通过美元贬值、政府补贴、高科技等不断巩固其在世界农业市场的主导地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供应商。在美国跨国农业巨头—嘉吉游说下,世界粮食库存在1970年代初已跌至历史低点。在粮食武器思想的指引下,粮食—金融—能源战略,确保了美国控制全球石油、谷物和其他重要的战略资源,最终维护了美元的金融帝国。                                                  

——摘编自周立《美国的粮食政治与粮食武器》等

材料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世情、国情、农情、粮情出发,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据国务院《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全球粮食战略”形成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2022-09-10更新 | 335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中卫市2022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3年底,在第7次美洲国家会议中,美国国务卿赫尔呼吁美洲各国共同“建立永世长存的和平大厦”,并签署“南美反战公约”,公开承担了不对其他国家进行外交或军事干涉的义务,缔结全面的双边互惠条约。19406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允许向拉丁美洲出售武器,罗斯福总统签署命令,为在美国军事学校里培训拉美军官提供资助。1941128-12日,所有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都对轴心国宣战,随后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一些拉美国家还为美国提供军事基地。数以万计的美军、武器弹药、粮食和作战物资从巴西基地运往北非战场,这被称为盟军的空中“生命线”;巴西海军配合美国海军巡逻,陆军、空军和美军在意大利并肩作战。墨西哥还派出空军分队,在菲律宾和中国台湾对日作战。美拉合作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吴振君《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及其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与拉美国家合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拉美国家合作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冷战的发展,整个世界也正在发生着一些极为深刻的变化。西欧各国随着经济上的迅速复苏和政治自信心不断增强,越来越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以法、德两个宿敌的和解为基础,从经济上的欧洲煤钢联营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日本由于其经济的“起飞”而导致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加剧,要求建立日美对等关系的呼声高涨。1960年,美日签订《新日美安全条约》,恢复了日本的部分主权。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终于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原子武器的国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是第三世界形成的起点。随后产生的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是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志,它们对两极格局造成冲击。20世纪70年代后,美苏继续冷战,但多个力量中心仍在发展

——据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70年代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演变对中国的影响。
2022-03-30更新 | 440次组卷 | 8卷引用:宁夏中卫市2022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列表格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

时期录取数量或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
唐代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字、算学等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
宋代录取名额大为增加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明代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主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10-16更新 | 240次组卷 | 46卷引用: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冯玉祥,中华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1926年秋,在绥远五原誓师,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并率部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一度附和蒋介石、汪精卫清党反共。1930年,联合阎锡山等举兵反蒋,爆发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后,冯积极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35月,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后为蒋介石所迫辞职。1936年,出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相继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46年,被迫以“水利考察专使”名义出访美国。抗战胜利后,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要求组织联合政府。是年7月,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因所搭轮船经黑海时失火,不幸遇难。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玉祥对中国革命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冯玉祥的活动。
9 . 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9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                              浮雕“胜利渡长江”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的历史背景。
(2)从碑文中所列的三个时段中任选一个时段,概述其革命历程。
要求:观点正确,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提高市场竞争力, 英国1623年制定的《垄断法》规定:“专利权授予最早的发明者;发明必须是新产品;专利权人有权在国内独占制造和使用发明的物品和方法;专利权16年;专利权人不能抬高物价以损害国家利益、破坏贸易”。该法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正式完整的专利法。在英国影响下,欧美22个国家先后建立了专利制度。1883年,欧美国家协商达成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成立保护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的国际专利局。由此开创了国际保护知识产权的先河。

——摘编自熊英《知识产权法原理与实践》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理论和法律制度传入我国。1859年,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凡是“益民”类的发明都应受到鼓励并给以保护,仿制者将受到法律制裁。1881年 ,郑观应向朝廷上书求给予上海织布局的机器织布I艺以10年专利,得到光绪帝的赐予。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件专利。1898年光绪帝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规定:“发明、制造船械枪炮等超出原有产品者,或用新法兴办大工程者, 皆准许集资设立公司,专利50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I944年,国民政府颁布并施行了我国历史上第-部正式的专利法。

——摘编自任建新《回顾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美专利制度发展的特点,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专利制度发展的背景,并结合材料一简评中国近代的专利制度。
2021-05-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