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卿世禄制是氏族贵族特权的残余,亦是对君主任免官吏权力的限制。由国君掌握任免权力的官僚制度,起源于春秋中后期。一大批没落的中小贵族离开原来的宗族,凭借个人才能,以单纯士人的身份投身于有势力的卿大夫之家,与其投靠的卿大夫家族没有血缘宗法关系,仅仅是凭着对新家主的忠心而受到新主人的豢养。战国时期,这种官僚制度由于士阶层的壮大而获得发展。此时教育制度亦正发生着根本变化,私学培养着官僚的后备人才。这个时期各国的变法,更是从立法与法制上对官僚体制作了制度上的规定,并最终宣告世卿世禄制退出舞台。

——摘编自沈长云等《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材料二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 “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官僚制度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隋唐时期在选官标准和选官方式上的新发展,分析科举制推行的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获得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中世纪的城市共同体鼓励了人们“一种自从古希腊和古罗马衰落以来已经不复存在的自信心、权威和作为公民的自豪感”,使城市法得以出现。城市法抛弃了不符合城市生活的封建习惯,重新确立了新的民事财产商业制度。对瓦解封建制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重新建立社会法则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程化美《简述中世纪城市自治的主要内容》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城市自治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城市自治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3-07-18更新 | 208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历史(必修)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有权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他们的思想受到宗教严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到了圣诞节和复活节,也得付些钱款。

——摘编自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它的权力结构固定,权力的行使方式僵化而不易改变,由此各权力结构之间便出现了空隙,为新生产力因素提供了活动空间,便于体制外的异己力量滋生和成长,而后发展壮大成体制外的力量,并与体制内的权力中心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

——摘编自钱乘旦《中世纪西欧的几个特点》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被迫为主人负担的义务。概括“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在经济、政治、思想领域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中世纪后期西欧出现的新变化,分析指出当时出现的“体制外的异己力量”及其发展产生的影响。
4 . 纵观世界历史,古国文明源远者未必流长;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成就辉煌,这是极为难得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二(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把铸币权收归朝廷,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私铸者无利可图。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说出该措施的影响。
(2)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了什么货币?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的特点。列举一项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

材料二 下表所示为1952年和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对比表。

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19.1%1.5%0.7%71.8%6.9%
1956年32.2%53.4%7.3%7.1%接近于零

——张岂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历史新编》

材料三 全会公报提出:现在我们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郑谦、庞松《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第四卷)

材料四 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奇事”典型,并说明中国共产党正在探索怎样的革命道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变化的历史意义并分析导致变化的政策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判断这是哪一次重要会议并分析它的深远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中得出的重要认识,并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史实加以说明。
2022-12-19更新 | 245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二次模拟历史(必修)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以“封建”与“郡县”为历史性标识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萧公权先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概括为两项,言简意赅:“秦灭六国为吾国政治史上空前之巨变。政制则由分割之封建而归于统一之郡县,政体则由贵族之分权而改为君主之专制。”第二项之中,实还包含另一要项,即赵翼在《廿二史记》借“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所申述的由“世侯世卿”,改为中央政府任免的“流官制”。

——摘编自王家范《重评明末“封建与郡县之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重要的政治制度,并根据材料概括其主要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建国伊始,统治者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高压政策。作为汉族人的冯太后,孝文帝在她的教育下也深受汉文化的熏陶。《魏书·咸阳王禧传》曾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孝文帝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新高潮。

——摘编自左颖《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态度是“降则抚之,叛则讨之”,也就是各少数民族只要不公开与唐对抗,就对其实行羁縻政策。反之,侵扰内地或对唐有严重威胁者,就用武力解决。唐太宗还举汉武帝的例子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敞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尽管这是唐太宗的自我欣赏,但它所反映的事实大体不错。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的目的以及为此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说明唐太宗民族政策中“抚之”“讨之”的表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中后期,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大举入侵、东罗马的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著作,纷纷速往两欧避难,部分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学校名叫“希学院”,专门讲授古希腊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资本主义萌芽滋生后,人们要求的精神境界变得一致,紧接着许多西欧的学者强烈要求恢复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犹如一阵春风,缓缓吹遍整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大旗就此随风飘扬。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联邦党人文集》被誉为美国宪法的“圣经”,对美国宪法的内涵作了深度的理论阐述。联邦党人在其中充分地论述了建立联邦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不难发现在美国的制宪过程中,《联邦党人文集》中引用最多的恐怕就是孟德斯鸠,正是在对孟德斯鸠的思想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对它进行着继承与发展。

——摘编自蒲慧等《读〈联邦党人文集〉有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对孟德斯鸠理论“继承”和“发展”的表现。
2022-04-19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三校(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4月线上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大发现带来的巨大财富强烈地吸引着西欧的贵族、商人、传教士涌向世界各地,很多中下层居民也奔向海外谋生。从16世纪初开始,由于同新发现的海外世界的接触、商路的扩展、资本主义的出现、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社会发生了变革。

——据(美)帕尔默等著《现代世界史》等整理

(1)说出欧洲人迈入大洋过程中走在前列的两个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名称。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伊比利亚半岛国家充满“内在动力”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使欧洲“社会发生了变革”。
10 . 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迁是中国思想文化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时代缩影和历史见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筹办于戊戌新政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其办学方针为“中西并用”,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所有学堂人等……有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显相违背者,查有实据,轻者斥退,重者究办。”

——摘编自周详《<京师大学堂章程>与清末教育制度的变迁》

材料三   执信中学是1920年孙中山先生亲自创办的一所中学,以纪念在虎门不幸牺牲的杰出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要求: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摘编自何有贵《25位校董名震南粤》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同文馆的办学目的,并分析当时“招不到学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方针,并分析其办学方针不能落实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自由、民主、均富”源自什么理论?此后,孙中山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改造未来之社会”?
2022-01-19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