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300年,正是新的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之时。明清两朝推行朝贡贸易政策,朝廷对朝贡有严格的规定。明朝规定海外贡使来华的贸易活动必须在政府的控制下进行,不允许私自交易。1757年,清廷将过去对西方商人的多口通商改为一口通商。这种朝贡贸易关系从16世纪起开始不断受到西方殖民势力的挤压,处于衰落之中。明中后期开海贸易后,中国商人出海贸易面临着与西方殖民商人的竞争。明清政府对出海贸易的中国商民规定种种限制,削弱了中国商人的竞争力和防卫能力。当中国商民在海外道受迫害和屠杀时,明清政府漠不关心。这严重助长了西方殖民者的气焰,等于是把世界市场的主动权拱手交给西方殖民势力,导致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地位的衰落。

材料二   随着哥伦布远航美洲,印度洋、太平洋这些远离欧洲人的水域到16世纪成了欧洲人从事殖民和贸易活动的舞台。中国和欧洲是新的世界贸易的两个终端,由这个时代两条最主要的商业航线连接着。绕好望角而来的葡萄牙人在16世纪初到达中国,西方国家与中国贸易多经好望角跨越印度洋从西而来。经南美跨越太平洋而来的西班牙人也接踵而至,开通了太平洋丝绸之路。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大帆船,来往于墨西哥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到大银,用来交换中国丰富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方。太平洋丝绸之路的贸易利润惊人,但却控制在西班牙人手中。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的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顺洪等《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政府对新的海上贸易的反应。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格局的演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年),1932年参加总统竞选,提出了实行“新政”口号。竞选和执政期间,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竞选时他说:“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击败胡佛,成为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美国,到处是失业、破产、倒闭、暴跌,到处可见美国的痛苦、恐惧和绝望。罗斯福却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职时发表了一篇演说,告诉人们:我们唯一害怕的就是恐惧本身。“新政”抛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实行赤字财政,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来刺激经济,从经济危机的深渊中挽救了美国。罗斯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阵营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二战后他又对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因突发脑溢血去世。美国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总统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总统的优秀品质。
2021-12-12更新 | 17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江苏历史真题变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遭受挫折的教训。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列宁和斯大林领导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有哪些历史经验和教训?从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2021-10-28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江苏历史真题变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行政方面,要求绝对统率和指挥自中央朝廷到地方各级行政系统以及一切官吏,要求各系统各部门彻底根据皇帝的意志和指令办事。一切由皇帝发出的诏、诰、敕、旨、上谕、朱批等,都具有绝对权威的意义,不允许有任何抗拒、违犯、异议。为此,明清两代都对官制作过重要的改变,对指导各级国家机关进行工作的各种典章和通例,作过频繁的修订补充。任用、奖惩和升贬文武官吏的人事权由皇帝亲自掌握,以各级官吏作为主要监管对象的监察工作一再得到加强。

——摘编自孙景峰、李金玉等著《正说明朝三百年》等

材料二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摘编自袁刚《国会和辛亥革命》

材料三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四   民主没有精确值,只有近似值;民主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民主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命题,民主的实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此而彼的过程。毋宁说,民主“是一个连续体,一段旅程,一个正在进行着的过程”。

——黄相怀、李向军《“中国式民主”的现实逻辑与内在理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具体表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摘编自《列宁全集》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强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并分析其政策转变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苏俄工业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是文艺复兴,马克思、恩格斯对文艺复兴的评价极高,说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之前只能画神不能画人,文艺复兴之后的作品千姿百态。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人的创造性就像火山一样爆发。

材料二   他的《神曲》能够把教皇打到地狱,把他的情人送到天堂,在当时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一面辉煌旗帜。

——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这个国家?
(2)材料二提到的“他”是谁?与他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的另外两个人是谁?
(3)据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是什么?该运动后,欧洲出现的另外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三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据《重大历史改革回眸》


(1)上述材料与哪几次改革有关?
(2)对材料二的观点提出你的看法。
(3)你认为上述改革哪一次最为成功?说明理由。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城邦往往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村落,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各城邦从建立之初便十分珍视独立自治,始终保持着小国寡民的状态。城邦是各种商品的集散地,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贸易活动频繁。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沿革表(部分)


时代地方行政制度
秦汉郡、县
郡、县
道、州(郡、府)、县
省、路、府、州(军)、县
省、府(直隶州)、县
省、道、府(直隶厅、州)、县

——根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和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和古代中国最稳定的级地方行政机构名称。
(3)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试从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方面谈谈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1)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曾经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寡人”是谁?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在政治上采取的什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后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拿破仑说:“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阅读材料:

材料一1800年8月,当法国国内外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仍十分尖锐、激烈的时候,拿破仑以巨大的立法勇气开始制定民法,组成了由四位著名法学家组成的民法典起草会。……他非常重视民法草案的讨论修改,“共召开102次会议,亲自主持的达半数以上”,讨论时,其见解往往是“深刻的、有条理的、明确的”。最后,他力排众议,简化批准程序,使民法草案在保民院和立法院中通过。

——宋培基《<拿破仑法典>与1789年原则》

材料二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

补偿时,不在此限。

——《拿破仑法典》

材料三新的更为严厉的新闻检查制度建立了。历史剧只能演远古时代的,即便是拿破仑所尊崇的高乃伊,其剧本也必须进行删减。每次上演歌剧时,都必须请示他,不只是在创作后送交审查,连选题也要进行审查。宗教题材作品一律禁止,神话故事都备受推崇。……原先拿破仑只册封最勇敢的元帅、最能干的参议员和大臣为亲王、伯爵、侯爵,作为最高荣誉。如今,这些新贵族的子孙,富有的胡作非为者和游手好闲者,竟可以享受一代法国人为之奋斗十年、流血流汗誓言废除的种种特权。

——(德)埃米尔·路德维希《拿破仑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影响拿破仑制定法典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法典》体现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分析《拿破仑法典》的意义。

(3)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中拿破仑行为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准则有哪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