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15世纪,随着海内外商业的发展,商人逐渐成长为一个不可令人小觑的社会阶层。早期英国商人的融资主要依赖债券、纸币、支票等各种信用手段。商人家庭对孩子的培养非常严格,每天通过朗读《圣经》等宗教书籍,对他们进行宗教和道德教育。商界家庭尤其注意培养孩子的簿记习惯和理财意识,一些家庭很早就让孩子尝试着管理账目,以强化对金融脆弱性的感知。拥有巨大财富的大商人主要通过控制城市政权、参加议会来分享政府中的部分权力,从而在政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王瑞红《近代早期英国商人的家庭教育及时代新质》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5世纪英国商人成长的“有利环境”。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人成长对英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3-03-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莱曼东游记》又名《中国印度见闻录》是介绍中国的第一部阿拉伯著作……伊本·白图泰是14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足迹遍布穆斯林世界,于1347年到达中国,他的游记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世界多种文字。

——《世界古代近代史》

材料二   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薄伽丘的《十日谈》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阿拉伯著作《一千零一夜》的影响。阿拉伯哲学家伊本·阿拉比著作中关于先知夜间旅行和登霄的说法,成为意大利诗人但丁《神由》的先驱。……亚里士多德等人本是西方古典哲学家,可是在他们的著作被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前,西方几乎没人知道他们是哲学家。

——《世界古代近代史》


(1)请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2)阿拉伯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末年,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异军突起:建立了大一统王朝,泰国的崛起是制度的胜利。《史记》记载:秦朝统一后,“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山堙谷,直通之”《史记》还记载:“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河南地”,“发诸尝適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十四县”。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但秦朝仅经历“两帝一王”的短短14年就灭亡了。

——摘编自陈忠海《从另一个角度看秦朝的统一与速亡》

材料二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他所面临的形势是“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他继承了“文景之治”的全部历史遗产,其中,既有社会稳定、人心归向、经济富裕的优势,也有制度有缺、国家控制能力薄弱的遗憾。汉武帝时期的政论家严助,总结汉武帝时代的特点是“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秦朝统一的三个原因,并指出秦朝巩固统一四项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造就“盛世”的政治制度和四项经济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
2023-01-10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汉武帝时期,中国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得到巩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廷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材料二   (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改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廷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为了巩固空前扩大的疆域,汉武帝在监察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新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简述这些措施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的影响。
2022-10-22更新 | 584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始皇廿六年嵌铜诏版铁权(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里耶秦简(部分)(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藏)
铭文:“让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文字:“迁陵洞庭郡”

材料三   武帝时,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林永光《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

(2)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意义。
2022-10-2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直升班年级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政治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的做法及其对西汉政局的影响。
2022-10-2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直升班年级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社会救济制度按照“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群众互助、以工代赈、辅之以政府必要的救济”的基本方针。1951年,对于企业职工,财务部颁布《劳保条例》规定,保险经费来源为企业,职工无需缴纳保险金,保险的管理单位为工会。对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国家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由国家定额和统包统配,不实行《劳保条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公开保证将承担起不让任何人挨饿的责任。1933年,罗斯福签署《联邦紧急救助法》,并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直接供应救济物品和以工代赈。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规定了对受保人及其家属提供适当的保健和医疗服务等内容,力图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颁布《经济机会法》,推出了许多提高贫民能力的培训项目,尤其是那些受到歧视的黑人。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实施大幅度的减税,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同时,又大幅度减少政府的福利和救济开支。克林顿时代通过的《个人责任与就业机会调整法案》,大幅度减少用于直接资助贫困家庭的资金补助的比例,增加鼓励和帮助人们参加工作、自谋生路的资金比例。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和完善,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

——摘编自冯英、聂文倩《外国的社会救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保障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2022-08-26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是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                                                         这件瓷器发现于今坦桑尼亚的
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                                                                           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
时期(491—518年)的金币。                                                                                  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   

材料二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州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每年举办两次,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标志,被称为“中国第一展”。

表:1988年至2004年部分成交额统计数据(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成交额全年成交额
春交会秋交会
1988464849449592
19926899757314472
19968795987818673
2000136521495028602
2004245102720051710

(1)指出材料一中史料的类型,并分别分析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广交会成交额不断上涨的原因。
2022-08-2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和亚洲,从10世纪到18世纪,经济关系的转换改变了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简单的索取关系。当贸易变成了经济的引擎,城市商人开始进行买卖交易。他们一般购买原材料羊毛、木材、香料。然后将其加工成制成品,如纺织品、小船和食品。……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在欧洲。以水力或火力为动力,工厂中被工业人口所操作的越来越多的新机器形成了大规模生产。过去以教堂或宫殿为中心,被城墙环绕、集中在市场或河流旁的城市,现在有了根本性变化:城市的经济财富集中在工厂、铁路和工厂工人的住房上。

——阿瑟格蒂斯等《地理学与生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材料二   解放初期,大城市寥寥无几,1949年在132个城市中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仅有10个,占7.6%。2008年在655个城市中,市区总人口100万以上人口城市达122个,占18.6%。内地一批新兴工业城市的涌现,到1978年底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的比例由1957年的10.460.18变为10.690.33。一些区域具有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形成了城市发展相对集中的城市群或都市圈。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5781元,比1949年增长157.8倍,扣除同期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8.5倍,平均每年递增5.2%。2008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地区生产总值186279.5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达62%,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城市43个。

——摘编自《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不同阶段影响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指出城市化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2022-08-2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18.318.32.422.95.45亿
175019.213.11.630.97.28亿
185022.78.15.135.111.71亿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西欧国际贸易的变化,并说明造成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趋势的原因。
2022-08-11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