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华书局考订《清史稿》时所使用的一些文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福建地方行政区划沿革的文献摘录

序号古籍摘录
《职官志》顺治二年,置福建总督,驻福州,兼辖浙江。
《疆臣年表》顺治二年,设浙江福建总督。
《世祖实录》顺治二年,改浙江总督张存仁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浙江福建军务兼理粮饷。
《通考》福州府……本朝初因之。康熙十二年增置屏南县。
《职官志》光绪十一年,台湾建行省,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
《光绪会典事例》光绪十一年,台湾改设行省,仿照甘肃新疆名曰福建台湾巡抚。
《皇朝掌故汇编》光绪十一年,闽浙总督杨昌浚等上奏朝廷,请求福建开炉铸钱。
《德宗实录》台湾为南洋门户,关系紧要……光绪十一年,著将福建巡抚院为台湾巡抚,常川县

(1)从表选取相关联的三则史料,完成表格中二的考订结论。
选用史料序号考订结论
①②③顺治二年,置闽浙总督。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进行文献考订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王觉非等译的《西方文明史》将中世纪分为初期、盛期和后期。书中的第十章和十一章都是介绍中世纪盛期西欧历史的。第十章标题是:中世纪盛期(1050-1300)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下表是本章的具体子目和内容概要。

子目

内容概要

一、第一次农业革命

重犁的使用便于耕种以前抛荒的土地,它带出的垄沟为低洼的荡地提供了极好的排灌系统。庄稼轮作的三圈制,使休耕地由以前的一半减少到三分之一。更多的土地被派作他用,而不是种植谷物,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多样化和专业化经营。水力和风力磨坊技术使磨谷物速度加快,节省出来的劳力并非都呆在农庄里。

二、领主和农奴:庄园制度的社会情况和生活质量

农业革命中,甚至是在古老的庄园里,领主不再亲自监管农奴耕种领主自营地,而是和新开发的土地一样,向农奴收取租金。农奴通过在自由市场上出售剩余的产品,或能变得富足一些以赎买人身自由。

三、贸易的复兴和城市革命

地方市场上的集市贸易和长途贸易得到发展。许多城市是在中世纪平地而起的,1213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兴起了自治运动。

四、…………
(1)据材料概述中世纪盛期“农业革命”的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盛期农奴处境的改变和城市自治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表格中的第四子目应当设计什么标题,并谈谈你的理由。
2023-06-29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8 世界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3 . (1)根据下表中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节选),依次写出相对应的条约名称。

条约名称条约内容(节选)
A“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自应享优例豁除。”
B“英国民人准听持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通商。”
C“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D“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E“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2)分别概括下列材料体现的核心思想,并写出该核心思想引领下出现的社会政治运动。

材料核心思想社会政治运动
“以中国之纲常名教,辅以诸国富强之术”AE
“进者存而传与,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弱者先绝”BF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CG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DH

(3)上述表格内容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两大主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2018-04-17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卷专用)-一轮巩固卷08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发展情况

先秦时期
社会上层即贵族层、统治者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

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
传统家庭的奠基和初步发展阶段,以小型核心家庭和直系家庭为特点的家庭形态占据了主流,以家庭为单位的
小而全综合经营的小农家庭生计模式逐渐定型
隋唐五代时期传统家庭第一个兴盛阶段,生产工具的发展为小家庭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小家庭与大家庭共存
宋辽金元时期传统家庭发生近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以壮年夫妇为核心的三代五口之家成为此后中国家庭的主要形态
明清时期传统家庭达到鼎盛
民国以后传统家庭衰落,现代家庭兴起

——摘编自张国刚《家庭史话》


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家庭发展变化的一种趋势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

5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发行的四套邮票简介。阅读表格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纪念周年枚数和内容
20周年(196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4枚:毛主席的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50周年(1995年)《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200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
70周年(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13枚;“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滇西抗战纪念馆1枚小型张:以《大刀进行曲》雕塑,长域、红绸、和平鸽为主要元素

任选其中两套纪念邮票,概括说明其内容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纪念主题的变化。(要求:史实清楚,说明充分,分析透彻。)

6 . 教育变革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14世纪—16世纪欧洲大学10世纪—13世纪中国书院
课程
教学
主要
内容
文法、文学、(1)基本教材:儒家经典著作。
(2)重要读物:理学大师著作;史学《左传》《汉书》等;诗词《诗经》《楚辞》等。
(3)其他:治民、水利、等学科,但比例很少,不如儒经地位高。
辩证法
算术、几何学
天文学、力学
历史、地理学
音乐

材料二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有希望革新这古老的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

材料三下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山东教育的相关信息。

学校数(单位:所)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小学中学高等学校小学中学高等学校
1949年2747666411933.891.77
1998年344804635303(含民办高校)951571.551.4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4—16世纪欧洲大学与10—13世纪中国书院的课程设置的差异。

(2)观察材料二图片结合所学回答中国近代的“新教育是怎样革新古老帝国的”?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教育的主要变化。推动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17-12-10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二年级历史 大题易丢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在1913年和1919年分别对三百名中学生所做的题为“现在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结果。

1913年调查结果1919年调查结果
序号被崇拜者人数序号被崇拜者人数
1孔子157人1孙中山87人
2孟子61人2梁启超51人
3孙中山17人3孔子、孟子20人
4颜渊(孔子弟子)11人4苏格拉底、华盛顿18人
5诸葛亮、范仲淹各8人5培根、牛顿、卢梭12人
6岳飞7人6王守仁(王阳明)10人
7王守仁(王阳明)6人7蔡元培8人
8大禹、朱熹、华盛顿等各4人8袁世凯7人
9程德全(时任江苏都督)3人9李大钊3人
10秦始皇、司马迁、韩愈、二程、梁启超、苏格拉底、牛顿、培根、卢梭等各1人10马克思、列宁各2人
11无崇拜者23人11无崇拜者17人


阅读上面表格,从中提取变化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16-11-27更新 | 26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9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午战前清政府驻外公使一览表

姓名籍贯出身使前职衔出使国
郭嵩焘湖南翰林福建按察使(从三品)英国
陈兰彬广东翰林刑部郎中(正五品)美国
何如璋广东翰林翰林院编修(正七品)日本
刘锡鸿广东举人刑部员外郎(从六品)德国
曾纪泽湖南荫生大理寺少卿(从四品)英国
崇 厚镶黄旗举人吏部左侍郎(从二品)俄国
李凤苞江苏捐官船政留学生监督德国
刘瑞芬安徽生员江西布政使(从二品)英国
许景澄浙江翰林翰林院编修(正七品)日本
黎庶昌贵州廪贡道员(正四品)日本
郑藻如广东举人天津海关道(正三品)美国
徐承祖江苏监生道员(正四品)日本
龚照瑗安徽捐监四川布政使(从二品)英国
张荫桓广东捐监道员(正四品)美国
   江苏状元内阁学士(从二品)俄国
李经方安徽举人江苏侯补道(正四品)日本
崔国因安徽翰林翰林院侍读(正六品)美国
薛福成江苏贡生湖南按察使(从三品)英国
汪凤藻江苏进士翰林院编修(正七品)日本
   正红旗举人道员(正四品)美国
提取表格信息,对甲午战前清政府驻外公使群体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2024-05-14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现代史(8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灶神贴于家家户户灶壁正中。腊月二十三张贴,以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决定对文化教育进行改革,改造灶神就是其中之一。

图1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发行的历头灶神

说明:旧灶神中,正中间为灶婆、灶公正面胸像,灶公神像作为主神略宽于灶婆,两人官袍加身,神光护顶,肃穆祥和,注视观者,充盈整个龛内空间,位置显要。梁柱之侧剩余的两个狭窄空间,是灶壁后的厨房内室,各有一妇人半侧身,于案头忙活炊事。地面居中摆着一座聚宝盆,左右两侧分别站着持荷仙童和端宝盒仙童,童子两侧是财神。上方正中绘一座云端宫殿,左右三道神光。两旁各有一童子挥舞双臂,骑马飞奔,甚为欢快。表格左右各有一条神龙飞升。整幅画充满神秘宗教气息。


图2建国初发行的《民主家庭》

新历头灶神

说明:新灶神《民主家庭》正中,一对年轻夫妇的半身像取代原有的灶神形象,两人胸前分别佩戴“生产模范”“劳动英雄”字样的红花。两人头顶门楣正中题有“民主家庭”四字,左右梁柱上题有“民主自由新世界,劳动读书好人家”的对联。两人背后各有一个身穿朴素制服的公务人员。最下方有两个童子肩扛锄头、斧头,都在持书阅读。历头部分居中的是五角星,左右斜插五星红旗。旗帜斜下角空白处各有一位挑水农民朝一簇庄稼走去,左右边角处有两个青年在割麦,两人之下是两个老者持斧拄锄,寒暄正浓。


——摘编自张春霞《从<民主家庭>看新中国初期凤翔年画图像之变》

(1)对比图1和图2,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革。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革发生的原因。
2024-04-23更新 | 164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现代史(8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禁烟运动之前,鼓吹武力侵华,通过战争来强迫中国向其全面“开放”的舆论已经甚嚣尘上……与鸦片贸易相关的商人团体纷纷上书英国政府,要求运用武力为他们取得“补偿”,并利用这一“机会”使中英关系问题“获得永久解决”。

材料二   “亚罗号事件”的消息传到伦敦后,引起英国政府内部的激烈争论。……巴麦尊的对华战争案得以通过,英国随即派出了侵华远征军。

1853年,法国神甫马赖来华后,他违背条约,私自到广西西林县传教。他吸收的教众良莠不齐、行为不端,与当众民众产生冲突。1856年初,西林知县张鸣凤令马赖离境,马赖未予理会,张鸣凤遂于2月下旬将马赖与两名教徒处死。事件发生后,法国以此为借口,决定出兵中国。

材料三   法国侵越的目的,除了在越南建立殖民地以外,还企图以越南作为跳板,北上攫取中国的资源。使法大臣曾纪泽致书李鸿章说:“法人之夙志,非徒并越,而特欲以越为根脚耳。越边之煤矿,滇中之金矿,无不垂涎,此间人之著作,多可为证。”

材料四   趁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到18946月下旬,日本入朝兵力达7600……其兵力远在清军之上。……日本抛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已达到即使日军赖在朝鲜不走又能拖住清军的双重目的,……日本政府电令其驻朝公使大岛圭介:“不妨利用任何借口,立即开始实际行动。”

材料五   英法德美四国公使团于19001月下旬向清政府发出联合照会,要求清政府发表一道上谕,宣布镇压义和拳和大刀会。……3月上旬,英国公使窦纳乐主持召开五国使节会议,……不但要求中国政府在《京报》上颁布取缔义和团的上谕,而且威胁说,如果中国政府不同意这项要求,各国公使将建议他们的政府直接出兵干涉,“代为剿平”。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1)以上材料分别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分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完成表格填写)

战争

不平等条约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2)面对着数千年未有的危局,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和探索,请写出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的抗争与探索。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19世纪九十年代:
20世纪初:

材料六   日本臣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所有在中国制造之货,与进口货物一样享受优待,免征一切杂捐。

——摘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3)材料六出自哪一条约?该项内容表明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024-04-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中国近代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