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百货公司晚清时期的旧式商行,如绸缎庄、鞋帽庄、茶庄等,多是家族世代经营。货物出售时有“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传统。

1900年,马应彪吸纳12位股东共计2.5万元,在香港创立先施百货公司,自己以大股东身份担任司理。他采用“不二价”(明码实价)销售模式,并想效仿英国商店雇佣女售货员的方式,但女性抛头露面站柜台有违传统,无人应聘,其妻亲自上柜台售货。

1912年和1917年,马应彪先后在广州和上海也建立了先施百货公司,除了购物场所,还设有照相馆、餐厅、电影院等。百货公司营业盛况空前,消费者络绎不绝。

——摘编自桢淳《华侨在中国最早创办的百货公司》等

依据材料指出先施百货公司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分析先施百货公司逐步发展的社会背景。
2024-05-10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非交往源远流长

材料一   约从11世纪起,中非交往再次走向高潮。东非僧祗城邦国(又称层檀国,今坦桑尼亚)和马达加斯加开始与中国交往。《宋史》中记载了层檀国派使者持国书来 华,宋神宗授予他“保顺郎将”封号。中国船舶经由南中国海、红海可抵达埃及亚历山大里亚港。元世祖忽必烈曾派遣使者前往东非马达加斯加岛考察。元代航海家汪大渊曾 到非洲,访问了东非的摩加迪沙等地,其足迹达到南纬九度。这时期,中国输往非洲的商品中,瓷器取代丝织品,成为最主要的商品,非洲则主要将香料、象牙等输往中国。考古学家在北非、东非沿海以及赞比亚(非洲中南部内陆国)等地发现宋元陶瓷器的遗址。元代地理学家曾编绘非洲地图,将非洲画成倒三角形,画出了非洲北部有撒哈拉沙漠,南部尖端向着大洋。

——摘编自张象《古代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四次高潮》

材料二   非洲国家与中国交往事件(部分)

1955年周恩来在出席亚非会议期间会见埃及等非洲多国代表
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立外交关系,埃及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
1958年中国首次提出“支持非洲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原则
1961年中国与加纳签订经贸协定,派遣农技专家去加纳进行种植活动,并向 遭受水灾的索马里提供救济款和国产药品
1963年中国派出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
1965年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总计达到19个
1971年在26届联大关于中国问题的提案投票中,非洲26国投赞成票
1970-1976年中国工程队援助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中国与非洲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背景因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20世纪50—70年代中非友好交往的影响。
2024-04-28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

兴县农村剧团档案

成立背景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绥边区政府成立,首府驻扎在兴县,农村群众戏剧活动逐渐活跃。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晋绥边区农村剧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1943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出台了《关于执行党的文艺政策的决定》。这些重要的政策包含:一是演出要配合当时的政治工作和中心任务,二是选择“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戏”
剧团成员村干部和劳动英雄一般是组织者和指挥者,小学教员是村内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他们构成了剧团的领导核心
演出时间依托当地村落传统的民间节日集会、纪念会和群众大会
演出地点主要以本村和周边村落为主
剧种形式剧本以村落日常生活为主要叙事内容。形式采用以当地群众熟悉的秧歌和民间小调为主,短小精悍,形式灵活
剧本内容边区政府鼓励农村剧团根据村内工作的实际情况“集体创作”和“自编自演”。廿里铺村根据群众的备荒情形自编了《能备荒》,横城村根据白玉江救护两个伤兵的事实编了《白玉江拥军》。此外,反映减租减息运动的剧有《王德锁减租》,反映大生产运动的剧有《闹春耕》等

——摘编自李成生、姚春敏《晋绥边区农村剧团演剧研究——以首府兴县为例》等

(1)依据材料判断兴县农村剧团的活动区域位于如图中哪个序号附近;说明该剧团所属根据地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战略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表中档案信息主要体现了中共哪些革命方略。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24月,按中央统一部署,山东诸城对150家市属独立核算企业进行审计,发现有103家亏损,其中43家资不抵债,同年10月,诸城市政府选择5家企业进行试点改革,涵盖小型国有工业企业,小型国有商业企业、小型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第一家试点改制企业—国营电机厂的改革方案由职工提出,其内容为:将企业净资产平均出售给每一位员工,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入股,让企业有偿使用,诸城市政府将之总结核定为“人人持股,平均持股”的股份合作制方案,准予实施,并在全市推广,至19947月,该市288家乡镇以上企业有272家实现改制、其中210家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造。

1996年,中央九部委对诸城改革进行联合调查,对其改革给于高度评价。诸成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革后,经济活力迅速迸发,21世纪初期,吸引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一跃进入中国百强县行列。

——摘编自迟福林主编《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城市企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诸城市企业改革的路径。
2023-06-21更新 | 1018次组卷 | 6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北京专用)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 汉代河套地区濒临边境,与匈奴的冲突不断,汉政府派遣大量兵力驻守,因而需要数额巨大的粮草以维持军队生存和保障军事行动。为了维持河套地区守卫边境所需的军粮,汉文帝采取从内郡以入粟拜爵(即通过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粮就可以获得朝廷认可的爵位)的方式筹措粮食并运输到边郡,在爵位控制严格的西汉,实行入粟拜爵政策无疑是反常的。在主父偃的建议下,河套地区开始实行屯田,主要集中在河套外围的北侧和西侧,利用黄河沿线充足的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所生产的粮谷可以就地为边境驻军解决粮食问题。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实行屯田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实行屯田政策的影响。
2023-10-14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6 . 风俗与施政

材料一鉴于战国时,“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秦统一后的“移风易俗”主要针对的是东方六国。秦始皇企图用严厉的法令手段来匡饬异俗,实现文化上的大一统,形成了“以法治俗”的统治思想。由于秦“事皆决于法”“以法治俗”走向了极端,风俗与政治形成了尖锐对立,激起原东方各国的反抗,其中楚人表现得最激烈,齐人、赵人次之,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加速了秦帝国的灭亡。

——摘编自牟发松《从“移风易俗”看秦汉对地方社会的控制》等

材料二在完成政治统一之后,刘邦在秦、韩、魏等西部地区设郡县“奉汉法以治”,在赵、 燕、齐、楚等东部地区则立王国,允许诸侯王在一定范围内制定和颁布本国的政策法令,依靠本 国士人“从俗”而治。在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的情况下,将承 秦而来的汉朝法律强行向全国推广,仍有激起东方社会反抗的危险。刘邦一方面必须“承秦”, 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的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汉初实行 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西汉能成功地避开亡秦覆辙,将帝国的统治巩固下来,与此不无关系。

——摘编自陈苏镇 《<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三为了实现文化的统一,汉朝儒生们提出“德教”的主张。贾谊和董仲舒分别对“德教”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案。贾谊的方案可以称为“以礼为治”。他建议汉朝仿照西周,尽快“制礼作乐”,自上而下地建立一套儒家制度,用这套制度约束百姓的行为,“使民日迁善远罪”,逐渐移风易俗,实现文化的统一。董仲舒则主张“教化”必须由“圣人”主持, 圣人奉天命来到人间作天子,这种圣人加天子的角色就是“王者”;王者自上而下、由近及远地 推行教化,逐渐移风易俗,实现文化的统一。汉武帝即位后,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陈苏镇 《秦汉时代社会治理模式的演进》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以社会风俗与国家统一的关系为视角,评析秦至西汉初期的统治政策。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西汉时期东西部风俗差异是如何消弭的。
2023-05-08更新 | 56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华工与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

19世纪30年代末到50年代初,随着美国兼并德克萨斯,与英国解决俄勒冈的边界争执,以及在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后向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大量移民,一些国会议员开始思考如何使这些地区与其他地区一样,成为美国联邦永久不可分裂的一部分。建设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的主张就在40年代被提了出来。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通过了第一个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法案。西段工程于1863年破土动工,它所经过的加利福尼亚州塞拉岭和内华达州一带,高山峻岭绵亘,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施工条件异常艰险。不少白人工人应聘后不久经受不了恶劣的条件而纷纷离去。管理层在加利福尼亚州雇用了首批来自中国南方的50名华工。此后,越来越多的华工加入到筑路大军中。根据美国学者柯立芝所著《中国移民》一书的统计,太平洋中央铁路在建设高潮时,中国劳工占到90%,约9000人。这条铁路最艰险的路段,是由以中国人为主的工人修建的。1869年,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建成,美国大陆在经济上真正连成一片,经济发展开始进入狂飙时期。它预示着美国行将成为面向两大洋的经济大国,同时也充分显示了中国移民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利福尼亚等美国西部地区的崛起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摘编自黄安年《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太平洋铁路修建的背景。
(2)以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建为例,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经济和文化的角度简述赴美华工的历史贡献。
2024-01-20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北京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古代民居

材料一       

《诗经》篇目内 容 摘 编   
《郑风·将仲子》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杞:树名;里:五邻为里
《秦风·小戎》在其板屋,乱我心曲心曲: 心灵深处
《国风·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宇:屋四垂为宇;户:南墙上的窗户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窒,堵塞;向:北向窗。墐:用泥涂抹

材料二   西汉末年,强宗豪族就开始建筑坞堡。当时豪族地主的“大宅”不仅规模巨大,而且一般均具备相应的防御功能。据《四民月令》记载,东汉时北方豪族地主每年三月,“农事尚闲……缮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草窃之寇”。北魏时,范阳人卢度世,“父母亡,同居共财,自祖至孙,家内百口……亲从昆弟,常旦省谒诸父,出坐别室,至暮乃入。”嘉峪关魏晋墓出土了七幅“坞”的画像砖,“坞”的四周画有高墙厚壁,还有高层碉楼,有的坞壁上设有望楼。后来福建地区客家民居也具有上述北方坞堡的特点。



(1)归纳材料一中《诗经》所反映的先秦民居的历史信息。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魏晋时期坞堡兴建的背景及影响。
9 . 监察制度

材料一   明朝统治者对百官监察十分重视。早在朱元璋统一中国前,曾置御史台,设左右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等官。“自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之狱,始罢御史台。”但并不是罢免御史,而是罢免其总领御史大夫。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除都察院外,明朝还创立了独立监察权的六科给事中,即“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明朝初年其职权仅为“看详诸司奏本及目录旨意等”。洪武十五年废中书省后其职权变为:“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查六部百司之事。”从每科分工来看,职责清楚,分工细腻。如“吏科,凡吏部引选,则掌科(印),同至御前请旨。外官领文凭,皆先赴科画字。内外官考察自陈后,则与各科具奏。”

材料二   清朝中央监察机构在明朝基础上有所调整。雍正以后,为了集中皇权,取消了六科给事中历来负责封驳皇帝诏旨的职权,将六科并入都察院。都察院所属六科给事中与十五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分别负责对内外官吏的纠察。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明清时期监察制度发展的背景及影响。
2023-06-27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在国际交往与交流中,中国所处的国际舆论环境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

材料一: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是以商业活动和传教为滥觞的。丝绸既作为商品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信息,引起西方人对东方文化古国的向往。之后的天主教传教士们对于这么庞大的帝国能维持政治上的大统一,儒家及儒家所代表的价值观念能被普遍接受,以及中国极少宗教战争等印象深刻且佩服。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外交官等写了大批报道和书籍,我国国际形象骤然失色。美国传教士描述“中国社会如同中国的景致一样,远看好看,近则臭气难闻。”在美国1870年间爆发了排华浪潮,中国人到处受歧视被排斥。“中国佬”、“中国蛮子”,“黄货”等贬词也由此产生。

材料二:1984﹣1985年,由于我国国内形势越来越好,改革成果显著,国外舆论纷纷变调。美国《时代》周刊评选邓小平同志为“1985年风云人物”,特辑则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多方面的深刻变化,该刊虽提到我改革中的一些困难,表示了某些疑虑,但总的调子是称赞改革,而且提到世界历史的高度,称我国改革是一项伟大试验,并大加肯定和赞扬。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的中国典论形象中,中国似乎是一个永远也不可能改变的东方专制社会。那里践踏人权政治腐败道德堕落;它的经济的确在发展,但这种发展不再是可喜的,而是可怕的,因为它将“助长邪恶的力”。20世纪中国的国际舆论形象,在“中国威胁论”的背景下结束。


(1)阅读材料一,解读西方人对中国看法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材料二中,国外舆论是如何评价中国的?简述这一变化的国际背景。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所处的国际舆论是怎样的?这一时期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哪些转变?
2023-05-2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0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