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2022·河北·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北方旱作农业精耕细作的经验,是代表当时中国和世界最高水平的农学经典,宋代的《陈旉农书》第一次总结了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囊括了南北方农业科学技术的精华,明代的《农政全书》首次增加屯垦、水利、荒政等内容,并收录了西方水利著作,是传统农学中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集大成之作。近代西方农业科学传入之前,中国农书估计达千种之多,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卢嘉锡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19001903年,罗振玉编纂刊印了《农学丛书》。该丛书汇集了中国古代农书和部分国外农书,反映了中国传统农学的发展趋向。1924年,万国鼎等人编著的《中国农书目录汇编》是第一部对中国古代农书进行系统分类编目的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部于1955年提出整理祖国农业遗产,决定在南京农学院设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该研究室成立后,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国农学遗产选集》《氾胜之书辑释》《陈男农书校注》等书,得到了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的高度评价:后来、研究室又以古代农书为主要资料,编写了中国首部综合性农业科技史著作—《中国农学史》。该书的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轰动,被誉为农史学科领域的里程碑。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编写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以来农书整理变化的特点。
2023-06-21更新 | 1298次组卷 | 9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北京专用)
2023·海南·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

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

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
2023-07-10更新 | 2325次组卷 | 14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北京专用)
3 . 经济建设

材料一   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1941年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计划》,提出边区经济建设要由半自给发展到自给自足,以适应抗战和民生的需要。边区各级党政军民学一起出动,上山进沟,开展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劳动,组织集体开荒造田,垦荒种地,发展植棉。同时,进行织布纺线、养猪养鸡、打柴烧炭。1943年,陕甘宁边区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实现了“足食”,部分群众开始有了余粮。同年,除了粮食以外,棉布自给率达到73%,牛、羊、驴等牲畜饲养量也取得了快速增长。公营纺织厂可以供给机关、部队、学校等所需布匹的70%,还有万合毛厂、民生纸厂、元华工厂等数家工厂。而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手工作坊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起来。

材料二


   

1979年,国家经委召集京、津、沪三市的8家企业讨论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决定在这8家企业进行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的改革试点,允许它们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要安排生产,实行利润留成,并在人、财、物方面拥有相应的自主权。1980年8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1)在维护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前提下,鼓励外商投资,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2)对投资者给予特殊的优惠;(3)实行一套适应特区性质和要求的管理体制。1992年9月,国家计委宣布,从1993年起由国家计委管理的农业、工业、物资、商业、外贸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一半,农业除粮、棉、油等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以外,其它农产品一律取消生产计划指标。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归纳机料一种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概括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趋势并加以分析。
2023-05-28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1-22高三上·北京房山·开学考试
4 . 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材料一     

乐部名称存在时间内容顺序说明
武德“九部乐”武德元年(619年)至贞观十一年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武德初因隋旧制
贞观“八部乐”贞观十一年至
贞观十四年
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贞观十一年废除“礼毕”
贞观“十部乐”贞观十六年燕乐、清商、西凉、天竺、高丽、龟兹、安国、疏勒、高昌、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贞观十六年一月加奏“高昌伎”

唐朝“十部乐”,除燕乐和清乐外,大多在南北朝已传入中原地区。燕乐,又称宴乐,在继承西汉乐府音乐基础上形成的。宋朝人著作中说:“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燕乐。”为护佑大唐江山社稷,燕乐对统治者歌功颂德;清商乐来自民间舞蹈,用来供宴者享乐。“礼毕”者,出自晋太尉庚亮家,亮毕,伎追思亮,因假为其面,象其容。《旧唐书》卷二十九记载:“西魏与高昌通,始有高昌伎。太宗平高昌,尽收其乐。”

材料二   中世纪欧洲大学统一用教会的官方语言——拉丁语作为教学语言,一般分为神学、文学、法学、医学四个学院,神学院被放在首要位置。获得教宗的特许令以及相应的权利,成为中世纪大学的建校前提,大学教师大多是传教士或基督徒,为教会和国家培养服务人才。

近代以来,欧洲一些国家形成不同的国民教育管理体制。如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建立“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存至今的国民教育体制,德国人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柏林大学。欧洲大学的课程既注重古典学科,更重视实用学科,大学设有许多科学实验室,以及工程、教育、采矿、测量、林业、工业设计、农学等专科学位。英国、法国、德国的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如18世纪末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生人数只有400人左右,1861年为1200人。在欧洲一些高校中产阶级子弟人数增多,上层家庭子弟的人数日益减少。

(1)阅读材料一,归纳唐朝“十部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近代欧洲高等教育的变化及重要作用。
2024-01-01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北京专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共和”

材料   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中提到: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927年在井冈山茶陵县等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苏维埃政府(工农民主政权),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936年中国共产党认为:“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这是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来保障中国领土完整和预防中国人民遭受亡国灭种的惨祸的最好方法,也是从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产生出来的最适当的统一战线。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普遍实行“三三制”,即“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我们主张建立一个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人民是最终决定者和真正的主人。工人阶级是领导力量,工农联盟是基础力量。”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民主人士在新政协筹备会上进行了比较和选择,最终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提交了政协会议并获得通过。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中国共产党探索“人民共和”道路的主要经验,并加以说明。
2024-04-2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国际石油价格变化

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示意图

20世纪70年代以前,石油的生产销售受西方控制,国际油价长期处于低水平。1960年,以西亚产油国为主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围绕着石油定价权不断与西方石油资本进行斗争。到70年代初,西亚产油国在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的基础上,联合夺取了国际石油定价权。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西亚产油国对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石油禁运,造成西方国家第一次能源危机。

80年代初,两伊战争爆发使伊朗与伊拉克的石油出口量锐减。80年代国际油价的决定主体从欧佩克单方面决定,转向由欧佩克、石油需求和西方石油资本共同决定的局面。1990-1991年海湾战争时,国际油价曾出现短期大的涨落。90年代后期,亚洲一些国家经济萧条,石油需求减少。21世纪初,世界经济强劲增长拉动需求。

——摘编自汪莉丽《世界石油价格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等

(1)依据材料,概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历程。
(2)阅读材料,归纳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因素,结合史实对其进行说明。
2024-04-19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7 . 在国际交往与交流中,中国所处的国际舆论环境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

材料一: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是以商业活动和传教为滥觞的。丝绸既作为商品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信息,引起西方人对东方文化古国的向往。之后的天主教传教士们对于这么庞大的帝国能维持政治上的大统一,儒家及儒家所代表的价值观念能被普遍接受,以及中国极少宗教战争等印象深刻且佩服。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外交官等写了大批报道和书籍,我国国际形象骤然失色。美国传教士描述“中国社会如同中国的景致一样,远看好看,近则臭气难闻。”在美国1870年间爆发了排华浪潮,中国人到处受歧视被排斥。“中国佬”、“中国蛮子”,“黄货”等贬词也由此产生。

材料二:1984﹣1985年,由于我国国内形势越来越好,改革成果显著,国外舆论纷纷变调。美国《时代》周刊评选邓小平同志为“1985年风云人物”,特辑则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多方面的深刻变化,该刊虽提到我改革中的一些困难,表示了某些疑虑,但总的调子是称赞改革,而且提到世界历史的高度,称我国改革是一项伟大试验,并大加肯定和赞扬。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的中国典论形象中,中国似乎是一个永远也不可能改变的东方专制社会。那里践踏人权政治腐败道德堕落;它的经济的确在发展,但这种发展不再是可喜的,而是可怕的,因为它将“助长邪恶的力”。20世纪中国的国际舆论形象,在“中国威胁论”的背景下结束。


(1)阅读材料一,解读西方人对中国看法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材料二中,国外舆论是如何评价中国的?简述这一变化的国际背景。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所处的国际舆论是怎样的?这一时期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哪些转变?
2023-05-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0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关于“宋教仁案”的多重文本叙述

宋教仁遇刺事件发生于1913年3月20日,奉袁世凯电召北上的宋教仁在上海北站检票口突遭枪击,22日凌晨不治身亡,待真相大白于天下,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身边的亲信。当时围绕“宋教仁案”,社会舆论呈现出了多种不同角度的报道:

材料一 是日之殡仪中,军队之多,为从前所未有;而送殡者之哀戚,又为上海所未见也……反对党之加害宋先生者,正以加害民国,自此南北统一之希望,益陷于渺茫之境者……倘后来之政治家有纯粹而健全者,亦以几粒子弹了之,是民国将无政治家,即有政治家亦畏尾而不敢出,国家前途尚堪设想乎?

——摘编自1913年《民立报》(注:1910年宋教仁等创办于上海)

材料二 《申报》的广告版面这几日一直为新新舞台的《宋教仁遇害》所占据,记者记录“途之为塞,七时余已人满为患,后至者尚络绎不绝。以座无缝地,俱环立而观。”……在《呜呼宋教仁》的广告词中表示:“因昨日出版后,本埠订购者已达两万铁以上,确有印刷不暇之憾”。

——摘编自1913年《申报》

材料三“吾辈为政治方面计,不惜委由求全,许以法律保计,职分当然却无偏私之见。”……“大总统电饬江苏都督、民政长、上海交涉使、县知事、沪宁铁路总办重悬贯格,限期严拿凶犯外,合行慰问。”

——摘编自1913年《临时大总统慰令政府公报》


(1)阅读上述材料,归纳关于“宋教仁案”不同报道的叙述主体。
(2)阅读上述材料,评析关于“宋教仁案”的多重文本叙述。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构完整。
2023-05-07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英国民族国家

材料一 吉登斯教授把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之前的国家称为“传统国家”,认为这是一个本质上具有裂变性的社会。传统国家政治中心的行政控制能力有限,以数政治机构中的成员并不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统治”,尤为显著的是传统国家只有边陲而无边界。本质上,中世纪的国家根本没有民族国家所具有的重要要素——主权。

——岳蓉《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研究述评》

材料二 英国大事记

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就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1215年,英国通过《大宪章》

1337年,英国和法国之间爆发了百年战争。

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入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8年,签署《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687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765年,开始工业革命

19世纪初,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流行

1854年,提出了《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英国“传统国家”与“民族国家”的差异。
(2)阅读材料二,从中选取三个典型事件分析其与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关系。
2023-05-07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古代民居

材料一       

《诗经》篇目内 容 摘 编   
《郑风·将仲子》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杞:树名;里:五邻为里
《秦风·小戎》在其板屋,乱我心曲心曲: 心灵深处
《国风·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宇:屋四垂为宇;户:南墙上的窗户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窒,堵塞;向:北向窗。墐:用泥涂抹

材料二   西汉末年,强宗豪族就开始建筑坞堡。当时豪族地主的“大宅”不仅规模巨大,而且一般均具备相应的防御功能。据《四民月令》记载,东汉时北方豪族地主每年三月,“农事尚闲……缮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草窃之寇”。北魏时,范阳人卢度世,“父母亡,同居共财,自祖至孙,家内百口……亲从昆弟,常旦省谒诸父,出坐别室,至暮乃入。”嘉峪关魏晋墓出土了七幅“坞”的画像砖,“坞”的四周画有高墙厚壁,还有高层碉楼,有的坞壁上设有望楼。后来福建地区客家民居也具有上述北方坞堡的特点。



(1)归纳材料一中《诗经》所反映的先秦民居的历史信息。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魏晋时期坞堡兴建的背景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