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中正:有名望的推荐官,由中央任命,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九品中正制是针对察举制之下选举权流失的弊病而采取的选举改革。其具的就是要将选举权收回中央,便于皇帝控制,重新建立士人与朝廷官僚制的正常关系,以逐步削弱地方化的倾向。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儿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在曹操当时,采行九品中正制而有效于一时,但此后此制度墨守不变,毛病丛出,后来人便只怪九品中正制不好,其实这也有些冤枉。……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钱穆观点的理解。
2023-07-0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前,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人士,如顾炎武、吴敬梓、曹雪芹等人开 始对科举制度进行大胆、辛辣的批判。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对科举制 的批判尤为激烈,称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在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清政府于 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制。近年来,新现点认为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科举制实际上是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即公开考试选 拔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源头。现在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某种意义也是古代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


针对材料中的两种不同观点选择一个加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02-24更新 | 794次组卷 | 20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南洋模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现代化

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是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世界历史发展的转变。17—18世纪,英美法引领世界现代化的潮流;19世纪中后期,德、俄、日顺应这一趋势;与此同时中国也被卷入世界现代化的潮流。


以上述某一类型或某一国家为例,谈谈你对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认识。(要点:观点明确,用史实阐述;不少于300—400字)
2020-10-1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13年高中学业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4 .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史心得。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深深植根于整个历史的阴暗土壤之中。”

——伍德罗·威尔逊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说:“Europe became a‘powder keg’,waiting for the spark that make it explode.【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2020-05-1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师大附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思想的引领

古今中外,思想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春秋战国以来,儒、法、道三家对古代中国的治世之道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7~18世纪以来,启蒙思想引领了世界现代化潮流,为近代世界各国的变革提供了锐利武器。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社会主义运动与无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以上一例,谈谈你对“思想的引领”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用史实阐述:300~400字)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交流古往今来,一些杰出人物的活动促进了各地区文明的交流,如张骞出使西域,马克·波罗把中国介绍给西方,利玛窦把西方介绍给中国


以上述交往为例,谈谈中西文明交流对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用史实阐述;不少于300字)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晚清时期西学东渐大事记


11842年魏源在林则徐等所译《四洲志》基础上编成五十卷《海国图志》
21849年徐继编撰《瀛环志略》,介绍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的风土人情。
31859年李善兰、伟烈亚力合译《代微积拾级》,传入中国的第一部高等数学著作。
41863年徐寿编译《汽机发初》,介绍蒸汽机的专著。
51871年贾步纬编译《航海通书》,为清朝南洋、北洋海军进行测量的重要工具书。
61895年英国人李提摩太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介绍19世纪欧美各国发展史。
71899—1904年严复先后翻译出版《群己权界论》(即穆勒《论自由》)和《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等著作。
81903年赵天骥译《法国革命战史》,罗伯雅译《共和政体论》。
91909年李佳白选译《欧美强国宪法汇编》。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西学传播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为视角,分阶段对上述表格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划分阶段正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2019-10-22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一百多年来,围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人们的认识是不同的:

材料一:西太后:“变法乃素志”。“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光绪帝:“近来朝廷整顿庶务……迭经谕令各将军督抚切力筹办……乃各省积习相沿,因循玩懈,虽经严旨敦迫,犹复存观望。”康有为:“杀几个一品大官,法就可以变……只要皇帝驾临乾清门大功可成。”

材料二:赫德:“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他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他吃了。”美国《纽约时报》l900年12月23日则说:“改革派在现实政治斗争中非常不善于利用人们对既有体制的反对。人民的内心都憋着一股劲儿,并且人民的情感会被广泛地唤醒,而只有这种状况真正出现时,才会对改革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材料三:胡绳先生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说:“维新派是以庸俗进化论作为指导思想,他们所承认和要求的只是渐进的变化……这种观点在政治上治主张点滴的改良,否定革命,主张同旧势力妥协,否定决裂……因为他们所代表的资产阶级还离不开封建地主阶级,这就决定了他们只能是软弱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张开沅先生在《离异与回归一一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中说:“维新派在变法期间不太注意斗争策略,动作太快,触动面太宽,这样就树敌过多,使自己更加陷于孤立。……没有考虑到各项较大改革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由于民众缺乏理解而可能增加的反对。……他们爱国心切。因而急于求成。”


结合以上材料,就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评述以上观点。
2019-09-1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行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中国的现代化现代化的进程是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过程,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保障化以及思想文化方面都有其深刻的表现。随着现代化的扩展,也逐渐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
(1)请分别列举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现代化的一种表现。
(2)选择其中一种表现来阐述它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命运。(要求:观点明确;运用不少于两项具体史实阐述;200-300字左右)

2019-09-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松江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5-16高三上·上海·期末
10 . 改造世界的世纪有学者认为:19世纪是一个改造世界的世纪。请运用史实阐述这一观点。
2019-08-23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第二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