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0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民族文化与历史之生命与精神,皆由其民族所处特殊之环境、所遭特殊之问题、所用特殊之努力、所得特殊之成绩,而成一种特殊之机构。一民族所自有之政治制度,亦包融于其民族之全部文化机构中而自有其历史性。所谓“历史性”者,正谓其依事实上问题之继续而演进。问题则依地域、人事种种实际情况而各异。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述材料中的某一视角或整体予以论述。   (要求:视角鲜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创新性的主要特征概括如下:

主要特征代表名言
特征一传承与创新交互为用“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特征二通变中回应时代问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特征三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特征四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摘编自王博《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各国现代化道路千差万别,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现代化模式。西方国家一开始就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如英国走和平、改革、渐进的道路,德国的特点是旧统治集团主导国家现代化,美国则是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摆脱殖民统治的典型。那种认为某种模式是标准模式的说法没有根据,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走自己的路。

——摘编自钱乘旦《从全球视野看现代化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内容,论述材料中关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模式”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5-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为世界近现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新航路开辟、光荣革命、启蒙运动、《独立宣言》、俄国农奴制改革、工业革命、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制度、世界市场、《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第一次世界大战、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新政、两极格局、世界贸易组织。
从材料中任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有逻辑关联的关键词,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内容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列出关键词,观点明确,联系符合逻辑,史论结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衡哲先生早在1927年所撰的《西洋史》中就指出:“中古文化与上古的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洋近代文化的渊源,但这三种文化的精神,却又各个不同。希腊文化的精神是和谐,罗马文化的精神是秩序,中古文化的精神是出世观念。西洋近代文化的精神,则又是趋近希腊罗马文化的入世观念了。”陈乐明和周弘在他们合著的《欧洲文明的进程》一书中指出:“欧洲虽有希腊、罗马、基督教的共同文化源泉,但是最早进入现代的,是西欧。东欧的发展自古不同于西欧,它的文明处于西欧文明的‘东缘’,兼有斯拉夫和小亚细亚的影响,虽在拜占庭时代强盛一时,但越接近近代,与西欧的差距越明显拉大。”

——摘编自郭灵凤《欧洲文化建设——文化对话与认同建构》

围绕欧洲文化的发展,从材料中提取一种观点,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两宋时期是不同政权并立的分裂时期,同时更是中华文明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多政权并立的分裂局面,并没有破坏中华文明的整体性,反而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整体性特征。首先表现在各政权内部构建的多民族共存、多制度并行、多层次管理的治理模式.这一模式有效处理了多民族国家的治理问题,是对秦汉以来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经验的继承与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体现在两宋时期不同民族的政权,共享相同的“天下秩序”理念,以共同的理念认识及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并付诸具体实践。这一“天下秩序”寓含的正统观念和朝贡秩序始终指向大一统格局。

——摘编自黄纯艳《从有宋一代政权格局透视文明统一性》

材料是该学者从两宋时期历史发展中提炼的中华文明的特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另选中国某一历史时期,提炼一个中华文明的特性,并予以阐释。(要求:所选的历史时期和提炼的特性均不得与材料重复,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被征服的希腊人征服了野蛮的征服者,把艺术带给了粗鄙的拉丁姆。

——罗马诗人贺拉斯

材料二 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所征服的地区无比广大……这是文明社会所经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激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蛮攻击,其后果十分严重。亚洲全部、欧洲大部分和非洲北部的政治组织都被改变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性,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改变。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 欧洲人又能进入中东和东亚了。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三 1812年到1814年,俄国人与拿破仑展开激战,这场战争使许多年轻的俄罗斯贵族对西欧有了深入了解。在巴黎,他们努力学习启蒙运动时期的新思想。对于他们来说,新思想似乎比伏特加更有吸引力。回到祖国后,古老而僵化的沙皇制使他们感到惭愧和尴尬。

——安德鲁·玛尔《BBC世界史》

根据材料,以“战争与文化交流”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创新升华。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根脉,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革命的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华文明延续发展中演变而来的,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和中国理论,都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血脉。

——摘编自刘仓、岳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文化底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9 .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以华夏文明为代表的古代东亚文明,无论思想文化、科学技术还是政治制度、经济,都曾经在人类发展史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从而给世界以巨大的影响。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封建王朝闭关锁国的大门,古老中国跨入近代历史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由此相遇。从晚清到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提供的重大机遇中,正迎接挑战并乘势而上,积极参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构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摘编自马克主编《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16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移动理论认为,从移民移动动机看,人口移动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海外者;或为躲避专制迫害;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境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被迫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

材料二

15—18世纪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主要路线示意图

根据材料一的观点,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其进行合理解读。(要求:概括准确, 解读全面、客观、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