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运动,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波浪式离心运动,即汉民族人口由黄河中下游人口稠密地区逐渐向四周扩散,而且在多数地区还呈现波浪式推进的特点;二是北进南退运动,即北方民族不断向汉民族居住的黄河流域推进,并迫使汉民族人口大规模南迁。在中央政权强盛,人民较长时间享受政治安定的条件下,大致以前者为主;在连年战乱或几个政权对峙、鼎立的情形下,则以后者为主。这两种人口迁移运动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中国人口稠密地区南移,并最终形成了中国人口分布南重北轻的局面。

——摘编自王建朗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等

从材料中选取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 . 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亲历者张知本口述)首义发生,其原因近果甚多。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首义前数日,或汉有孙武之制造炸药失慎案,致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政府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人为势所逼乃匆促举事,清湖广总督瑞澄仓皇出走,革命党人遂不战而有武昌。

——摘编自沈云龙《辛亥革命及国民党的分裂》

材料二   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看,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摘编自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


(1)据材料一概括张知本所认为的武昌起义发生的原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二中“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50字左右)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部历史著作的目录

第一篇  前工业社会

第一章 西方的兴起

 明代中国

 穆斯林世界

 两个特例:日本和俄国

四“欧洲的奇迹”

第二章 哈布斯堡家族争霸(1519-1659)

 角逐的目标与纪年

 实力与弱点

 国际较量

 战争、金钱和民族国家

第三章 金融地理战争(1660-1815)

 金融革命

 地缘政治

 赢得战争(1660-1763)

 赢得战争(1763-1815)

第二篇工业时代

第四章 工业化与力量对比(1815-1885)

 欧洲之外

 英国充当霸主

三“中等强国”

 克里米亚战争和俄国的衰落

 内战与美国

 德国的统一

 结论

第五章“中等强国”的危机(1885-1918)

 世界均势的变动

 大国的地位(1885-1914)

 联盟与战争趋势(1890-1914)

 总体战(1914-1918)

第六章 两极世界的来临(1919-1942)

 战后国际秩序

 战争策源地

 法国与英国

 幕后超级大国

 无法避免的危机(1931-1942)

第三篇  当代和未来

第七章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943-1980)

一“超级力量的正确使用”

 新的战略态势

 冷战与第三世界

 两极世界的解体

 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

第八章 面对21世纪

 历史回顾与思考

 平衡发展的中国

 进退维谷的日本

 得失并存的西欧

 矛盾重重的苏联

 相对衰落的美国

——据(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1988年)


书评是介绍并评论书籍的文章。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拟标题,为该书写一篇简短的书评。(要求:可以是对全书作总体式评述,也可以针对某个角度进行点评。史论结合、分析合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4年李鸿章就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观察后提出以下言论: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1874年12月《李鸿章奏折选》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言论中提取一个变化角度,概述体现中国变局的历史现象,并对此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逻辑清晰)
5 . 近代一批仁人志士提出“商战”,发展实业,以争取利权,挽救民族危亡,可称之为“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其发展与抵制洋货运动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1920年更达到142家。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年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也是亘古未有。

材料二 1925年上海发起了抵制日货运动……由于运动期间禁止提取洋栈货,引起煤荒和粮价上涨,既严重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商业利润,又波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上海人民出现心理恐慌,运动难以持续下去,于是,在资产阶级各团体的纷纷要求下,上海总商会同意提取英日货。同时,帝国主义为了反抵制,工部局停供华商电力达2个月之久,导致上海13家华商纱厂被迫停工,工人失业6万多人,损失326万元以上,严堂危及上海民族纺织业的生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二,指出1925年抵制日货运动“难以持续下去”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