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中国青年》第126期封面,19266月出版,封面是丰子恺的画。画中一个青年战士骑在一匹战马上,意气风发,挽弓搭箭,准备发射。这幅画取材于历史上“射塔矢志”的故事。史书记载:唐代,青年将领南霁云突出敌军包围,向贺兰进明求救。贺兰不肯出师相救,但欣赏南霁云之壮勇,“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面对美食,还有席前的美女歌舞,南霁云厉声说道:“此矢所以志也。”这幅画从《中国青年》第126期到第146期,整整刊登了二十一期。

——摘编自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

提取材料中的图文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简要评析《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要求:评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王朝的衰败和英国在工业革命后获得的新力量来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鸦片显然只是战争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方对国际关系、贸易和司法管辖的观念大相径庭,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比鸦片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确实,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与中国人对商业的部视态度是无法共存的。由工业革命产生的力量与通过变化获得的进步思想,推动了西方向海外扩张,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这股潮流。不幸的是,满清宫廷与中国的士大夫对这些事实一无所知,因此,中国与西方碰撞时便显得极其痛苦。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可否认的是,战后国际秩序依然主要基于西方为主的人类历史经验,特别是战后经济秩序基本由西方主导,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设计过程中,该秩序也并非通过民主程序,而是由少数大国发挥主导作用,因而不可避免存在某些负面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便会制约甚至损害战后国际秩序有效发挥积极作用。

——摘编自姚遥《中国的新国际秩序观与战后国际秩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亦可提出自己的观点)
2024-05-2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阶段性测试四)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祚昌先生)对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方法做了实质性的改进,使以往干巴巴的世界史变成了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活生生的历史。其概要如下:

教材编写方法

教材的内容

采取了整体史学的宏观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站在全人类的大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纵横交错的宏观把握。改变了以往世界史只注重政治、经济史的做法,增加了社会史的内容。
加强了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潮的研究力度。
重视对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研究。
重视历史人物的研究等。

——摘编自陈海宏、吴倩《刘祚昌先生的世界史研究》

请对刘祚昌先生关于世界近代史教材编写的观点进行评析。(说明:可以在“教材编写方法”或“教材的内容”中任选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整体角度出发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学者相继提出了中国明清时期“有增长无发展论”,从而把“停滞论”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形态。特别是美国学者黄宗智,提出了明清社会经济“过密化与内卷化理论”,认为明清社会商品经济虽有发展,但元质变,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变化。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张显清先生指出,中国历史“停滞论”的表述多种多样,但共同点都是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稳定不变没有发展,自身不可能产生近代性因素。

——摘编自余同元《明清社会近代及转型障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的整体或部分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见解明确,赞成、质疑、修改等皆可,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多次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及中原地区的汉族向四方扩散,才逐步汇合了长城内外的农牧两大统一体。又经过各民族流动、混杂……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在的民族实体,并取得大一统的格局。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1988年)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个或整体)。(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0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3月)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和罗马帝国处于丝绸之路的东西两端,它们使丝绸之路东西贯通成为可能。然而,限于古代的交通条件和人们对彼此认知的匮乏,鲜见双方的直接交往。但这并不能否定双方直接或间接进行商品交换的可能,双方的商人或使节也都曾有直接到达对方国家的尝试,即使这些尝试都没有使双方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从陆路上看,中国的丝绸等商品通过贵霜和帕提亚等国家的中介,传送至罗马帝国境内;从海路上看,罗马帝国与印度的海上直航、中国与印度的海上交往,奠定了以印度为中转地,中国与罗马为东西两端的海上丝绸之路正式形成的基础。

——摘编自杨巨平《古国文明与丝绸之路》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丝路贸易在罗马帝国早期的发展情况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美国学者总结近代西方大国的崛起发展经验后,认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大小的因素是:首先,要有广阔的国土面积和庞大的人口;其次,经济实力要超群;再次,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来保障战略目标的推行,这些因素之间要形成合力才能成为强国。

——摘编自田文林《德国与日本综合国力比较》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3-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精英联赛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为《姑苏繁华图》(局部)。它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的一幅纸本画作,完成于18世纪中后期。该图以苏州当时繁华景象为创作内容,构思巧妙,笔墨精道,气势宏大。虽不免有粉饰之处,但与历史文献相印,不失其实,故不愧为一件写实的杰作,是研究二百多年前“乾隆盛世”的形象资料。粗略计算,全幅画有各色人物1.2万余人,各色房屋建筑2140余栋,各种桥梁50余座,大小官船、货船、客船、杂货船、画舫以及竹筏等400多条,各种商号招牌200余块,涵盖了珠宝、乐器、盆景和丝绸等50多个手工行业。作者在题跋中写道: “钦惟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臣幸遭逢之盛,图写太平,为盛世滋生图一卷,臣执艺所有事也……我皇上銮舆再奉,行庆施惠,有加无已。斯地斯民,故能感激鼓舞,乐乐利利,交相劝勉,共为盛事之良民。”

——摘编自杨琪《中国美术五千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角度,评析《姑苏繁华图》所反映的乾隆盛世。(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4-02-02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河南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内瓦来了一连中国人,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连手提箱也都相似……一个红色外交家率领了一批更年轻的红色外交家,他们将在日内瓦大显身手。”这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西方记者对中国外交官的报道。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则评价说:“当今世界,解决任何重大国际问题都离不开中国和周恩来。”其实,新中国刚成立,一系列外交活动便随之展开: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鏖战板门店并签署《朝鲜停战协定》;与缅甸、印度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外交官展示了令世界瞩目和称赞的风采。

——摘编自董玉洁等《登场:走向世界的最初几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就西方对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反应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