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北大有三个学生社团,代表着三种不同倾向:新潮社、国民社和国故社。19181118日,大约二十个新文化运动的年轻学生领袖决定组建新潮社。《新潮》以他们老师辈创办的《新青年》为样板,这是《青年杂志》的新版。新潮社和国故社之间的对抗冲突非常激烈,但是新潮社很快就赢得了更多的听众,《国故》只出版了四期就停刊了。《国民》仍然用深奥的文言文写成,《新潮》尽量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激进的思想,这种组合得到年轻一代的积极响应。

——摘编自王汎森著《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简要评析“新潮社”“得到年轻一代的积极响应”这一历史现象。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洪亮吉(1746-1809)是乾嘉时期知名学者,著有《治平篇》和《生计篇》阐述其关于人口的思想。他认为“治平百馀年,户口则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然而耕地“增三倍五倍而至矣”。他忧心忡忡地说:“户口既十倍于前,则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洪亮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禁其浮靡,抑其兼并。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如是而已,是以君、相调剂之法也”。洪亮吉生活的时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一个特殊时期,在那个时候他能够敏锐地洞察到人口的增长所带来的影响,并且从多方面加以分析,他的人口思想对如今社会仍然有一定警示作用。

——摘编自姜雪娥《浅谈洪亮吉的人口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洪亮吉的人口思想。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湖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东印度公司发展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7世纪初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603-1613年东印度公司进行了8次航行,这些航行经营纯利高达百分之二百

18世纪中叶

东印度公司开始了新的事业——殖民扩张,这直接影响到公司本身的收入构成,18世纪50年代,公司征收的税额超过贸易额

18世纪下半叶

178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旨在削弱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垄断地位的“印度法案”

19世纪上半叶

1832年,主张自由竞争的工业资产阶级在英国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大大增强了反对公司垄断的力量

19世纪中叶

1858年11月,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加冕为“印度女王”,宣布取缔东印度公司,把印度置于英国政府直接管辖之下

——根据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等整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析英国“取缔东印度公司”这一举措。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诗人张籍在《凉州词》中,采用以声传影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一支商队经由河西走廊,运送丝绸前往西域的画面。这幅画面的历史背景,就是源远流长的丝绸之路贸易。

——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   近日,第十八届(2023年度)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项目推介活动评选结果揭晓,丽水市博物馆的“华彩归来——明清外销瓷精品展”经过多轮评比,从53个陈列展览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十大精品奖”,其中共展出323件(套)精品外销瓷器,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下列是其中的两件展品:

图1,“满大人”源于葡萄牙语mandar,意为“统治或管理”。17至18世纪外国使团来到中国,他们以文字、绘画记录所见所闻,由于西方社会对“满大人”生活的好奇,满大人图案出现于外销彩瓷之上,而后逐渐运用于其它外销工艺品上。

图2,盘心主题纹饰分别绘“耶稣诞生”“耶稣受难”“耶稣复活”等内容,图案摹仿荷兰艺术家简·路肯绘制的《圣经》版画。瓷盘图案特征与原始版画相同,而版画的室内建筑结构则被更符合中国审美的园林景观所取代。这套版画于1734年在阿姆斯特丹第一次出版,后来被送到中国,成为订制瓷器的样稿。

——江敏《丽水文旅》

参考材料,运用相关史实,围绕丝绸之路的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63年以前,欧洲人对中国文明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但欧洲人对他们在君士坦丁堡、德里和北京看到的东西印象非常深刻。17世纪,欧洲知识分子正被传说中遥远的中国文明的许多详细的报道所强烈地吸引住。他们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中国由于其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军事才能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等,开始被推崇为模范的文明。例如,伏尔泰(1694-1778)用一幅孔子的画像装饰其书斋的墙,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则称赞中国的康熙皇帝是“如此伟大、人间几乎不可能有的君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提炼作者观点并结合1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传播的史实加以阐释。
2024-05-2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桐·浦·富·兴”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

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简介
希腊雅典卫城在希腊语中,卫城的含义是“城市制高点”。雅典卫城及其纪念物是古代希腊为世界留下的最大的建筑和艺术综合体,是古典精神和文明形式的普遍象征。
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城市,它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突出的城市景观和艺术文化价值。
捷克利托米什尔城堡承袭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拱廊式城堡建筑风格。
伊朗巴姆城堡在公元7世纪到公元11世纪达到鼎盛时期,它处于重要贸易路线的十字路口,以生产丝绸和棉制服装而闻名。
印度桑吉佛教建筑群12世纪前这里一直是印度佛教的教理中心,目前它是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圣地。
中国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柬埔寨吴哥古迹吴哥古迹以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浮雕闻名于世。吴哥窟是吴哥古城遗址群的一部分,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
韩国八万大藏经藏经处韩国最著名的三大佛寺之一、寺中存放着13世纪问世的世界级文化遗产——高丽大藏经版。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全》等

从表中选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世界文化遗产,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其配上解说词。(要求:主题明确,世界文化遗产的选取和解说词须切合主题,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印度西北部,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印度的佛教精神相结合……在阿姆河畔,屹立着希腊城市。在帕提亚的尼萨宫廷,上演希腊戏剧。小亚细亚的卡帕多西亚、本都、俾提尼亚和亚美尼亚的当地小君主,使用希腊语言,修建希腊式神庙……罗马文化这时受到希腊化的冲击,实则是希腊化文化的一部分。阿拉伯半岛是希腊化世界南部通商要道的必经之地,他们与希腊-马其顿人的文化交往是肯定的。

——摘编自扬巨平《“希腊化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大汇合》

材料二 下图为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

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   

左、中、右三图分别为法国设计师受希腊古典文化、

材料三:俄国芭蕾舞、中华文化影响设计的女装。

图一 2010-2020年间各族裔人数变化数(从上至下分别为拉丁裔、跨种族人群、亚裔、非洲裔、其他种族、夏威夷及其他太平洋岛民、印第安/阿拉斯加原住民、白人)

图二 新加坡居民家中常用语言

——(资料来源新加坡统计局)

任选其中一则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碰撞与新生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2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若中国自立招商局,则各商所有轮船股本必渐归官局,似足顺商情而强国体。拟请先行试办招商,为官商浃洽地步。俟商船造成,即可随时添补,推广通行。又海运米石,本届江浙沙宁船不敷,应请以商船分运,以补沙宁之不足。将来米数愈增,可无缺船之患。请照户部核准练饷制钱借给苏、浙典章,准商等借领二十万缗,以作设局商本,仍预缴息钱助赈。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若从此轮船畅行,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其关於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

——清史稿·志·一百五十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析李鸿章之建议。
2024-05-2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起,西方文化大肆入侵亚洲和拉丁美洲。西方文化在这些土地上开始占据重要、甚至主流地位。但是,亚洲和拉美的民族文化并未因遭遇殖民而消散,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而不断发展。亚洲的儒学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根本的差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却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在拉丁美洲,几百年间,原生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冲突、融合。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巨翅老》就展示了这种欧洲殖民文化与拉美文化尴尬的“混杂状态”,但这种融合最终形成了追求相互沟通与理解、多元共存、博采众长的新拉美文化。

——摘编自范景兰、侯宣辰《后殖民批评视域下<巨翅老>的文化意蕴解读》等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造成巨大的毁灭,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引发世界范围对欧洲文明的信仰危机。民国时期,中国思想界掀起中西文化论争。东方文化派认为“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我们去超拔(解救)他们”。西化派认为“百分之一百的全盘西化,不但可能,而且是一个较为完善缺少危险的文化出路”。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认为中国新文化“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也“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要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际上为中西文化论争做了应答和总结。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论争》

根据材料,结合近现代史相关史实,任选一个国家或地区,围绕“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科举夙为外人垢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智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兵农工商,各完其义务而分任其事业。

—摘自张之洞、袁世凯《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9月2日)

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再阅数年又将变得何如,有可忧可惧之端。

—摘编自刘大鸭《退想斋日记》(1905年10月17日)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24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