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回溯中国共产党从起源、孕育到诞生的整个过程,生动再现20世纪初期的历史大变局,是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史诗大剧。

材料一   《觉醒年代》第一集,开篇即以旁白的形式交待该剧的历史背景,那是在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第二年,国际国内形势非常紧张,并通过以下几个精心设计的视觉式的隐喻镜头来表现。

镜头一:一个大仰角拍摄的骆驼脚掌几乎覆盖了整个画面,只用这一个镜头就表现出当时中国正处于重重压迫之下,且观众的代入感很强,会产生一种被踩踏的感觉。

镜头二:骆驼进入北京城,用了大量的特写和慢镜头来表现车辙。车辙在剧中是一个带有高度隐喻和象征性的细节逻辑:自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用车同轨框定中国的车辙以来,直到剧中故事发生的时代,中国还在沿用古老的车辙。

镜头三:骆驼商队、老百姓的车、北洋士兵的马队,都要从车辙上踩踏过去,隐喻中国还在固守原来的老路。

——摘编自徐妮娜《浅析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中的隐喻镜头》

材料二   《觉醒年代》在创作上更加贴近受众,以书写青春破题主旋律。该剧以南陈北李为主人公,跟随其人生轨迹,以《新青年》杂志为主线,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思想潮流串联起来,将故事主体聚焦于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身上:不仅有和常人一样喜怒哀乐的陈独秀,还有与工人做朋友的李大钊、以笔杆为利剑的鲁迅以及紧跟先辈脚步、积极寻找救国之路的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年轻受众对这样一群有梦想、有不足、受挫折也不言弃的年轻人更能有共情体验。

——摘编自王悦《〈觉醒年代〉给主旋律影视剧的成功启示》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谈谈你对该电视剧以《觉醒年代》命名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正确,条理清晰。)
2 . 公元前81年,汉昭帝(汉武帝之子)在位时,霍光组织召开讨论国家现行政策的辩论大会,史称“盐铁之议”。一方是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另一方是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之士(有德之士和儒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桑弘羊方贤良文学方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是以县官(朝廷)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此筹计之所致,非独耕桑农业也。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据(西汉)桓宽《盐铁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代“盐铁之议”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意义的巴以问题源头在于欧洲19世纪兴起的民族主义,在欧洲受到迫害的犹太人受民族主义思潮影响,开始构建其民族复兴的图景,在反复确认自己民族身份和追求民族自决权力的过程中,将犹太复国主义与巴勒斯坦这片土地结合在一起。

——慈志刚《略论联合国在巴以问题中的作用》

材料二   民族主义本身却带有不可克服的狭隘性和排他性……正因为如此,“当西欧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

——赵文亮《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谈谈对民族主义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认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1-30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高考横扫卷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料一     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史料二     “物物皆是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诵《诗》《书》,考古今,察物情,揆人事,反复研究而思索之,求止于至善,盖非一端而已也。

——《遗书》

史料三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传习录》


指出材料中三则史料所涉及的儒学主要代表人物,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谈谈你对儒学发展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论述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语本身的发展与德国民族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16世纪,随着德语的发展和人们民族意识的增强,德意志人把语言作为民族国家的标签。刘蓓在《德意志民族文化的语言渊源》文中指出:“以前,人们是以山川河流来划分国家的。但现在是用语言和政权把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区分开来。因此,我们所称为德国的地方,就是所有的说德语的地方。”

欧洲各国语言形成中的关键人物

人物简介
但丁
12651321
但丁以前,意大利的文学创作一般是用拉丁语,但丁开创了以托斯卡纳方言为基础的文学写作,对近代意大利语的形成有重大作用,被认为是“意大利语之父”。19世纪,意大利完成国家统一后,政府利用国家力量大力推广托斯卡纳方言,作为塑造国家和民族认同的一个重要手段,托斯卡纳方言最终发展成为现代意大利语
乔叟
13431400
乔叟是第一位使用英语创作的宫廷作家,他的作品对现代英语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献,作为近代英语的奠基者,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
黎塞留公爵
15851642
1635年,黎赛留公爵建立法兰西学院,集上百位语言学家耗费55年时间编撰法语词典,将各种古希腊拉丁词汇、行话术语、民间俚语、各地方言,进行系统整理和删减,规范并制定了详细的语法规则,这才有了世界上最规范、最明晰,最准确的语言之一的近代法语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民族语言发展与民族国家形成的关系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1-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对异质文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近现代中西方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源于西方文明的“文明冲突论”。强调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崇尚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丛林法则”,它的核心是西方“自我中心主义”惯性思维;一种是源于中华文明的“文化冲和说”。它摒弃了传统/现代、西方/非西方、地域/全球等二元对立的分析框架,抵制各种形式的文化宰制或文化霸权,以真正的全球视角看待世界问题和世界秩序,它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和合”理念,倡导“和而不同”。

——据曹玉涛《全人类共同价值何以可能的哲学思考》与于小植《从“文明冲突论”走向“文化冲和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整理

材料反映了中外学者对“异质文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不同观点,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认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在论及美国宪政确立过程时谈道……民主作为一种文明成果,是不可能从街头市井的吵架中诞生的。”他认为,从政治体制形成的视角来看,渐进优于突变,包容优于排外,制度演进需要长期不断学习调整的过程,“规则虽小,背后却是漫长积累的文明”。

请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针对材料中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论题自拟,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足,表达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投,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中国近代史“冲击——反应”理论。以下是费正清对该理论的解读:“西方是19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的发明者,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近代化”。

——《剑桥中国晓清史》

中国19世纪至20世纪初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时间事件
19世纪前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1895年康有为公车上书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95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98年维新变法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
19世纪40年代魏源编纂《海国图志》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20世纪初清末新政
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1905年革命派组建同盟会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864年阿古柏入侵新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1865年
1875年
江南制造总局建立
左宗棠发兵新疆
1915年
1915年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新文化运动开始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919年签订《巴黎和约》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冲击一反应”模式的看法,(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3-12-31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胡光墉破产案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胡光墉进入左宗棠幕府,为左氏办理军需后勤,兼办洋务。1876年,左宗棠西征新疆,胡光墉为左氏筹借巨额洋款被朝廷嘉许,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后来,胡光墉依仗与左氏的关系,在东南各省开设钱庄和票号,甚至经营当时私人票号被禁止的官款业务。

1883年,上海爆发金融危机,加上中越边境紧张,胡光墉的阜康票号因挤兑风波而倒闭,紧随而来的是官款索赔问题。清政府谕令左宗棠查办阜康官亏案。左宗棠虽与胡光墉私交甚密,但因阜康票号官亏案牵涉事大,并没有对其偏袒。按制,亏空的款项由当事人用自己的财产抵偿亏损的公款即可。

本以为此案就此结案。然而,陕督谭钟麟质疑胡光墉在西征借款中存在“不当得利”,由此牵涉出户部清算胡光墉历史经济问题的两大案件。第一、华商股份案。西征筹饷过程中,胡光墉按章设立乾泰公司,共筹集350万两,其中汇丰银行和华商各认股175万两。胡光墉被质疑华商股份为其隐形资产。左宗棠认为“华商股内实有洋行伙友附股”,肯定胡光墉“并无股份”,并有债票为据。而户部阎敬铭认为胡氏“出身市侩,积惯架空罔利”。18847月,户部在无确切证据的前提下,凭借权力认定华商股份是胡氏隐形资产,并强行追索15万两。第二、行用水脚银案。行用水脚银是胡光墉经手西征借款因公报销的相关费用。此费符合清政府默许的“援案开报”、汇单奏销的惯例。户部对此提出质疑,认定行用水脚等106784两皆为胡光墉“擅扣滥支”之款。左宗棠等人回应了户部的相关质疑,称水脚银“驻鄂粮台有案可查,非胡革道所能掩饰”。曾国荃称报销依据并非户部标准,而是“轮船之定章,特数目多寡之间有不可概论耳”。案件的最终结果是:清政府谕令浙江省从胡氏产业内迅速变价照数凑齐106784两,于闰五月以前解交甘肃粮台应用。

胡光墉资金周转失灵,又受外商排挤,被迫贱卖资产。最终,胡光墉被革职抄家,郁郁而终。

——摘编自牛澎涛《析论清政府对胡光墉破产清算案的审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胡光墉破产案的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予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历史书中,宋朝可算是画上过浓重一笔的王朝。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者,对宋朝的评价大相径庭。朱熹认为“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今人陈寅恪先生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则认为“宋朝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怯弱可耻的一个朝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更认可材料中的哪种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