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目前是国民党反共顽国派极力反对我们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而我们则必须建立这种政权,并已经可能在各主要的抗日根据地内建立这种政权的时候。
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因此,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必有更多的人数。
对于共产党以外的人员,不问他们是否有党派关系和属于何种党派,只要是抗日的并且是愿意和共产党合作的,我们便应以合作的态度对待他们。

——据毛泽东《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整理

材料二   改革开放之后,城市新型社区的大量出现,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要求日益紧迫。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主动推动城市民主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同时,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公共设施和公共事务无人负责的现象。由农民自己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应运而生,解决了新时期农村基层管理和基层民主建设的组织建构问题。党和国家积极顺应形势发展,不断推进和深化基层群众自治。

——摘编自彭海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现人民民主实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权建设上实行的原则,并概括这一原则实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023-11-1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一)历史试题
2 . 茶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却在近代英国社会广泛传播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风在十七八世纪的欧洲曾盛行一时,影响了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茶的西传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消费量较为有限;至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饮茶消费大众化。英国人的饮茶偏好逐渐由绿茶转向红茶,并在茶中添加牛奶与糖,此举逐渐成为英式饮茶的习惯性做法,“下午茶”也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起来。饮茶传入英国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质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随着饮茶在英国逐渐传播开来,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寄托了英国人对茶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不过传播媒介对饮茶的介绍偏重其实用功效,至于相关的精神文化内容则几无关注,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根据材料,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茶的西传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8-18更新 | 118次组卷 | 24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师大万宁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

——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概括作者对科举制的观点,并选择一个谈谈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或建议。可以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启示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自拟论题,论述有据,论述准确,表达清晰)
2022-10-31更新 | 285次组卷 | 1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宪法》的修正(部分)

时间进程
1865国会通过《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最终在美国全境终结了奴隶制的实行
1869怀俄明州成为第一个允许女性投票的州
1871女性团体开始向因会请愿,要求修正宪法
1887参议院否决了加利福尼亚州艾伦·A萨金特提出的宪法修正案
1917纽约承认女性选举权,威尔逊总统改变了反对态度,国会敌对气泵有所缓和
1919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通过《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禁止联邦政府和各州因性别侵害菱国公民的选举权
1920田纳西州批准《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标志着通过修正案所需的3/4州的数量已经达到
20世纪50年代美国第一个女性投票团体出现
1984密西西比州最后一个批准了《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

——摘编自【美】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


依据材料,谈谈你对美国宪法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都经历了产生、发展和不断完易的发展过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法律的发展过程表现出不同的轨迹和特色,每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法律制度伴随着社会发展进程,也会显示出阶段性的特点。

从世界范围看,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是在相互关联中向前发展的,这种关联主要表现为:其一,任何一个法律制度都会或多或少地吸纳、继承在它之前的法律制度体系中的有益成分,或者说任何一个法律文明都会影响在它之后的法律。其二,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或多或少地会表现出相互借鉴和相互渗透。外国法制史研究不仅应该客观地描绘各不同历史传统下的不同国家法律发展的脉络、准确把握不同民族和国家法律的特质,而且应该探讨包含在这一历史中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知识、探讨法律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

——摘编自郑祝君主编《外国法制史》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就西方“法律制度”谈谈自己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即历史小论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论文”主题:古代近代现代可自由选择;“法律制度”的背景、内容影响等可自由选择。)
2021-03-03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华侨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19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建立了文官制度。文官制度是指国家关于各级文官的考试、任用、管理、权利和义务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体制。

材料一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嫉妒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材料二   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 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
2020-11-20更新 | 282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历史长河中,城市见证了历史的辉煌与沧桑。

材料一: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史中四个与南京有关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鸦片战争的影响,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技术革命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很容易使人产生技术决定论。当然,任何形式的
技术决定论都不会简单地把新技术看作是推动社会发展唯一的因素。所谓技术决定论,实际
上是那种把技术看作与社会文化并立的独立的力量,在这一类型的研究中,典型的方法是从
探讨社会需求开始,并考察它如何传递到科学技术内部。整个机制可以结合为科学(或技术
发明)从研究到应用直至取得经济效益的转化链。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理论受到
众多质疑,认为其忽略了社会、体制、经济以及文化等力量对技术的形塑和影响作用。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技术决定论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事实准确,逻辑得当)
9 . 回顾下列中华各民族上下五千年团结、融合、御侮、奋斗的五个片段
(1)公元前221年,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蒙古族建立元朝,迎来了民族融合的又一次高峰
(3)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开始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
(4)血肉筑长城,十四年抗战取得胜利
(5)新中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繁荣
结合以上史实和所学知识,以“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众志成城”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3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海南乐东县思源高中高三下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