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坏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世界遗产公约》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该条约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截至2021年,中国已有56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名录,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部分)

名称

地点

列入时间

名称

地点

列入时间

明清敌宫

北京

1987年

曲阜三孔

山东

1994年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陕西

1987年

平遥古城

山西

1997年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北京

1987年

颐和园

北京

1998年

长城

15省市

1987年

皖南古村落

安徽

2000年

布达拉宫

西藏

1994年

青城山—都江堰

四川

2000年

——根据国家文物局网站相关材料整理


文化遗产保护对保持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上表(或其他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任意选取其中两处并分别论证其历史文化价值。(要求:角度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合理。)
2023-06-19更新 | 179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4届高三7月摸底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因此而为流动的,进取的。农耕可以自勘,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因此而为静定的,保守的。

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于是而遂有强烈之“战胜与克服欲”。此种民族,其内心深处,无论其为世界观或人生观,皆有一种强烈之“对立感”,于是而尚自由、争独立,此乃与其战胜克服之要求相呼应。故此种文化之特性常见为“征伐的”“侵略的”。

农业生活所依赖,曰气候、曰雨泽、曰土壤,此三者,皆非由人类自力安排,而若冥冥中已有为之布置妥帖而惟待人类之信任与忍耐以为顺应,乃无所用其战胜与克服。故农耕文化子最内感曰“天人相应”“物我一体”,曰“顺”曰“和”。

——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该书写于1940年代)

结合中外历史,评析钱穆的观点。(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叙述成文,条理清晰)
2023-04-18更新 | 624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4届高三11月月考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16次组卷 | 66卷引用:重庆市两江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