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正如李约瑟先生指出的,在互相隔绝的各种文化中有不少并行的相似的发展,特别是在较早阶段,思想、发明、技术或机械越是简单,它在世界各地独创的可能性就越大。尽管如此,东西两半球的文明演进道路及表现所存在的不同是本质性的问题。印第安文明所具有的特点,在东半球文明中是罕见的,甚至是根本没有的。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往往用自己所熟悉的知识去比照新发现的事物,用已有的思维定势和结论去套新事物,用东半球古代文明的演进方式去套印第安文明,于是就会得出一些不伦不类的结论。拉美印第安古文明是人类认识最迟的,研究最不够深入的,结论相去甚远的新领域,我们对这些文明的认识与评析,必须尽可能科学客观,实事求是,要树立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是极为复杂曲折的,是无比丰富多彩的观念,承认人类历史的发展道路是多元化发展。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提取材料信息,从拉美印第安古文明发展特点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述明确,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逻辑通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故宫博物院革命性改造

时间概况
1949文物部宣布故宫博物院新的业务方针是“要利用文物为教育人民之工具,以启发其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并协助国家建设事业为工作之目标”
1950更名为“国立北京故宫博物院”。8月,文物局召开筹备民族博物馆座谈会,称建馆的目的是“加强兄弟民族的团结”,馆址暂设故宫博物院。10月,中央军委借故宫午门、太和殿、景山大高殿等举办“战绩展览会”
1951更名为“故宫博物院”。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成立,借文华殿、传心殿和清史馆办公
1953陶瓷馆开放,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器以及陶瓷工艺参观学习中心。建成开放的绘画馆,作为国家规划的“中国古典美术的宝库”
1954建成国际友谊馆,以展示国际友谊为主题,陈列苏联以及其他民主主义国家送给中国的礼品
1959织绣馆建成开放,以中国织绣工艺发展史为陈列主题。展品中尤其令人关注的是1949年后的新织绣工艺品,还有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的织绣工艺品,以及农村的桃花绣品

——摘编自徐玲《1949-1961年故宫博物院革命性改造的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故宫博物院革命性改造”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对当时(国民革命兴起阶段)的国共两党来说,“合则两利”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如果一定要说谁在这中间得到的更多,发展得更快,大约只能是国民党而不是年轻的共产党。大革命为什么失败?其决定的因素是客观的力量对比。

材料二   1944年豫湘桂大溃退造成的强大冲击波,使大后方人心发生变动,在相当程度上埋下了国民党政府失败的重要种子。在全国抗战中,国民党表面上看来依然是庞然大物,但它的政治地位和受民众信任的程度,却一步步衰落下去;共产党的力量却从小到大迅速地壮大起来,并且团结了越来越多的朋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924—1944年这20年间,国共两党力量的强弱变化是客观历史规律作用的结果。从材料中任意提炼一条历史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本主义(英语:Capitalism),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十七、十八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大发展,英、美、法三国先后发生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8世纪后半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开始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为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9世纪中后期,俄、日通过改革,德、意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对世界的统治加强和扩大。

在工业化时代,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用以剥削雇佣劳动,一切都以商品形式出现,劳动力也成为商品,生产的目的是剥削剩余价值,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基础,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竞争、生产无政府状态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矛盾不断出现,统治危机凸显,资产阶级不得不对资产阶级体制进行改革,从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持资产阶级的统治。

——叶文郁《世界近代史简编》

围绕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资本主义制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结构完整)
2024-05-3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孙中山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参加文官考试的人员素养作出了具体规定。1924年广州国民政府公布了《考试院组织条例》《考试条例实施细则》,在实施细则第二十条中规定,荐任文官考试者必须满足:一、本国国立大学或者高等专门学校习各专门学校学科三年以上者;二、经政府认可之外国大学、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科学习三年以上者;三、经政府认可之本国公立、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习各专业学科三年以上毕业者;四、委任文官考试及格后,在行政官署服务三年以上者;五、习政治、经济、法律之学与第一款至第三款各学校毕业,有同等之学力,并有荐任以上相当资格,经考试院甄录试验及格者。

——摘编自杨芳《孙中山的文官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就孙中山的文官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文明本因地域、文化差异而各不相同,“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也正因这种不同,才能“合羹之美,在于合异”。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摘编自盛世豪《深化文明交流加强互鉴共识》

材料二   所有古代文明都必然缺乏这种或那种资源。为获得或控制相关资源,不同文明之间会有程度不等的交往。1500年之前,亚欧大陆大体被划分为农耕和游牧世界,两个世界的经济相互补充,双方有着密切的往来。

——摘编自晏绍祥等《如何理解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与交流》

根据材料,围绕“文明互鉴与交流”主题提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5-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者侯建新在《中世纪与欧洲文明元规则》一文中提出了文明“元规则”(meta-rules)这一重要概念。他认为“元规则”指:某种特定文明的首要、起始和关键的规则,被社会广泛认同并被明确定义,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以至渗入法律和政治制度层面;它们是决定规则的规则。文明元规则的内涵高度稳定,外在表现形式随着不同文明的交流和借鉴而变换,更随着时代和空间变换而变换,有时看上去甚至面目全非,然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一种文明都保留着其独有的原始特征。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项中华文明的“元规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1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时期主要用途或成就
2~3世纪罗马帝国的手工艺人将二氧化硅熔合成饮用器皿,制成玻璃窗等。
12~13世纪眼镜在意大利问世,成为修道士们的专用仪器,珍稀而昂贵。华美花瓶和精致玻璃器皿出现,成为身份的象征。制造商巴洛维亚制成了水晶玻璃,是现代玻璃的起源。
14世纪穆拉诺岛的玻璃制造商发明了玻璃镜子,很快成为畅销商品,并逐渐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无价之宝,大量自画像出现,直线透视画法也被发明出来,甚至带来了欧洲人对人自身价值认识的转变。
15世纪德国谷登堡印刷机发明,随后的一个世纪,眼镜市场迅猛发展,普通人也能够佩戴眼镜。
16~17世纪1590年,显微镜问世。17世纪中期,英国人胡克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胞,细胞学说逐步创立。
17世纪初,望远镜问世。1610年,伽利略使用望远镜观察到卫星围绕木星旋转,这对地心说提出了真正的挑战。
19~20世纪1887年英国物理学家波伊斯制作出了第一根玻璃纤维;1953年,英国的纳林德尔·卡帕尼博士制作出包层的玻璃纤维;1966年,华裔物理学家高琨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根光导纤维,光纤时代到来。今天全球互联网的支柱就是用光纤线缆架设的。

——整理自【美】史蒂文·约翰逊《我们如何走到今天:重塑世界的6项创新》

上表是玻璃的发展历程,请根据表格内容,结合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4-05-0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明强大的创新性,形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样态。从源流上来看,中华民族自始便是多元的,民族文化间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的常态。博采众长、有容乃大,是中华文明诞育之时便携带的文化基因。正是在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互联、重构融合中,打破了原生性民族的封闭性、保守性和落后性,不断促进中华大地多元民族群体的交流融合,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19世纪中期,中华文明在挫折磨难中加速向现代文明转型发展。一方面,我国面临着内部社会矛盾激化的挑战;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为基础的西方文明极大冲击了中华传统文明。在反复实践中,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被重新激发出来,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上了向现代民族、现代国家以及现代文明的全方位转型之路。

——摘编自朱军、张兰《论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相关知识,就“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自拟论题,从整体或局部任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不得抄袭材料中的案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后,产生的巨大的财富和信息流深深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国家和社会。在美洲,最初的影响是迅速而毁灭性的。全球的整合造成了美洲数百万人的死亡以及传统帝国、国家、文化和宗教的终结。每进入一个地方,从毛里求斯到夏威夷,这种情况就会重复一次。

在非洲-欧亚地区造成的后果较轻微,而速度也比想象的更慢。但是在非洲-欧亚地区的许多地方,当然也是在人口密度较大的核心地区,新的扩大的交流网、人口增长、国家行为以及商业化刺激了增长和创新。

紧扣材料信息,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主题,并说明理由。(要求:主题中须包含时间尺度;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4-1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安顺一中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