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
14世纪欧洲食物主要以小麦、大麦和裸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 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物加工业迅速发展。1860 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据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

上表反映了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 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逻辑清晰。)
2024-04-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革命”,也有文献将其称为“产业革命”。“工业革命”在《辞海》中被定义为:“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采用新技术以及由此引起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根本变革”。“产业革命”,最早出现于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此文将英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定义为“产业革命”。1984年,钱学森在《科学技术讲座》的演讲上将产业革命定义为“生产体系在组织结构以及经济结构方面的飞跃变化。它是因为生产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飞跃”。由此可见,《辞海》中有关工业革命的第二个涵义与产业革命的定义几乎相同,即工业革命不仅使第二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生产或组织方式发生巨变,而且还将扩散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引发其他众多产业生产或组织方式发生巨变,并促使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出现革命性变化。

——摘编自田露露韩超《第三次工业革命:历史演进、趋势研判与中国应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工业革命及其影响”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时间

农业实产量

实征农业税

农业税占实产量%

合计

正税

附加

合计

正税

经济恢复时期

3806.5

494.54

443.88

50.66

13

11.7

“一五”时期

8017.8

933.21

847.45

85.76

11.6

10.6

“二五”时期

6983.2

833.32

745.66

87.66

11.9

10.7

19631965

5004.5

374.08

333.42

40.66

7.5

6.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际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并解释其主要原因。(要求:解释合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2023-11-0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季(即清末)以前,谈及宋朝学界常以“积弱不振”来概括。这与“积贫积弱”存在本质区别,其一,“积弱不振”更多偏向宋朝“积弱”,比如王夫之甚至认为宋朝的忧患有弱无贫;其二,更多侧重主观政论而非客观史评,比如古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恶语相向,以致人们将其视为奸邪小人。与前人相比,梁启超共有两大突破:第一,在评论宋朝的国衰兵弱时,兼顾评议宋朝的国贫民穷。第二,在谈论自家的主观政见时,立足讲说宋代的客观史事。从此,学界开始摆脱儒教史观中君臣之分与正邪之辨的束缚。积贫积弱论的定型,首次显现于民国钱穆的《国史大纲》一书,后来该论因邓广铭师徒的播扬而备受全国学界青睐。改革开放后,宋朝形象从积贫积弱论向登峰造极论迈进,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转型只是趋势,目前尚未彻底完成。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清季以降宋朝贫弱形象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宋代形象评价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清晰。)
2024-05-23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概括出1900年~2000年世界变化趋势,并加以阐释。(要求:趋势正确,观点明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7日内更新 | 2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结束以后,以美苏对峙两极为首的同盟国构成了战后国际关系的基石,形成了新的三大势力……战后形成的新的力量对比和组合状况决定了战后的世界格局为两极格局,美苏矛盾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两极格局的形成、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他又因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消长变化而受到震撼。

——摘编自李文亚《浅析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结合材料与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3-10-11更新 | 37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相互配合,形成一整套,否则那些制度各个分裂,绝不会存在,也不能推行。严格说来,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惟就王宝论,皇位世袭法,永远无何大变动,只是朝代的更换,刘家换了李家,此等事并不重要。但就政府来说,其间变化则很大。换句话说,是讲政府职权的分配。政府中最重要者为“相权”,因于相权的变动,一切制度也自随之变动。就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来看,中国历史上政府职权分配之演变,我们便可借此认识中国传统政治之大趋势,及其内在之根本意向。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相关史实,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5-19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反映了1873—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变化(%)。

年份

生产资料

半制成品

制成品

农产品

手工开采

机器开采

手工

机制

手工

机制

1873

2.6

37.4

58.3

1.7

1893

15.6

28.4

0.1

53.4

2.5

1903

26.8

0.2

0.2

17.2

14.7

32.9

8.0

1910

39.1

0.2

0.5

13.1

11.9

28.3

6.8

1920

36.4

0.9

2.8

8.2

12.3

31.2

8.3

1930

45.1

1.2

3.4

3.5

12.2

27.1

7.4

——资料来源: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根据材料,指出其中某类出口货物的变化趋势,并作出合理解释。
2023-08-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必刷卷·单元提升卷历史2024-专题10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综合测训卷)
9 . 近代以来,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摘编自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   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他们)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客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以上材料中的相关信息,任选角度提出一个与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的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表(单位:亿元)

年度支出总计经济建设支出占比社会教支出占比国防支出占比行政管理支出占比其他支出占比
1978112273964. 1%146.913.1%167.815%52.85 4.7%35.463. 1%
19923742161243.1%969.9 25. 9%377.910.1%463.212. 4%318.08. 5%
2010898742071534. 2%2559628.5%53295.9%1914321.3%905910.1%

2017年,全国财政支出首次突破20万亿元,其中教育支出30259亿、社保和就业支出24812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4600亿元,毫无悬念地成为“前三甲”。


材料能够反映我国财政支出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明确写出变化趋势,原因分析须史论结合)
2023-02-1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开放型试题题型04自拟论题类-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