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鲁编修)闲居无事,便和女儿谈说:“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

——吴敬梓(清)《儒林外史》第十一回

材料二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生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宋皇、汉祖是那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徐大椿(清)《道情·时文叹》


对于八股文的评价,两则材料是否矛盾?请说出你的理由。
2024-01-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论述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汉而下,儒者之论大道,察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迄宋南渡,新安朱熹得程氏正传,其学加亲切焉。大抵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此宋儒之学所以度越诸子,而上接孟氏者欤。

——《宋史·道学传》

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对材料中关于儒学一度衰落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4-05-2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五)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录取数量或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
唐代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学、算学等武则天时,初创殿试,但未形成定制
宋代录取名额大大增加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明代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地域排名录取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主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
以上是某校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的表格。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提取一个有关科举制度的论点,并对论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二次调研(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反映。

唐诗,这是隋唐文化中的瑰宝。但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继承和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各时期、各地区文化的结果,是前代优秀诗篇的发展和升华。雄壮刚劲的建安文学,朴实清新的陶渊明诗,生动奔放的北朝民歌,都给予唐代文学家、诗人以极大的影响。唐代诗歌就是在唐代经济发达的基础上,在疆域辽阔、交通便利、丝路繁盛、统治者(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人)重视文化的环境中,继承前代优秀诗歌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唐代应该出唐诗,应该产生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世界级的大诗人。

——摘自赵文润:《略谈隋唐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隋唐多元文化”撰写历史论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11-3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

材料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宋人《醉翁谈录》统计,宋代话本有一百五十种之多

《宣和画谱》载赵仲佺(宋太宗四世孙)其画“寄兴与丹青,故其画中有诗,至其作草木禽鸟,皆诗人之思致也”

《西湖老人繁胜录·瓦市》载张四郎“一世只在北瓦,占一座勾栏说话,不曾去别瓦作场”

清代纪昀评宋人“鄙唐人不知道,于是以论理为本,以修辞为末,而诗格于是乎大变”

《金史》记载“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至少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3-11-2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汨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类别说明
行卷诗应试者把自己的上佳作品献给社会贤达、名公巨卿,得其赏识,再向主考官推荐,大诗人杜甫也有许多行卷之作,如《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赠韦左丞丈济》。
应试诗诗赋是进士科必考科目,而且关系到举子们能否被录取,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唐朝的科场考试必定会产生大量的诗歌,且质量上乘。
及第诗中举后吟诗作歌,是唐代十分盛行的风气。如刘沧的《及第后宴曲江》:“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
落榜诗唐科举的发展,“落第”“下第”题材的诗篇几乎成为一大门类。如赵假在《下第后上李中丞》中叹道“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

——摘编自《论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


根据材料,找到四类唐朝诗歌的一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特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3-11-0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广告看时代发展

下图为1918518日《四明日报》刊登的惟明眼镜公司的眼镜广告,广告采用了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的广告诗形式,形式的新颖使得通篇讲述自身的优势但不显乏味。

眼镜一道,光学玄奥;学非专门,莫名机巧;

伪货林立,识者稀少;他业兼营,难得窍妙;

惟我惟明,国货堪夸;延聘诸君,光学专家;

学问优业,经验不差;挽回权利,质料无瑕;

金银钢脚,充足成色;保用坚久,最新时式;

装配适宜,不牵耳鼻;致用卫生,遮风蔽日;

远近散斜,镜片各异;随目验光,参究医理;

开幕以来,名播遐迩;倘蒙惠顾,格外克己。

——《宁波报纸广告研究(18991999年)》

任选两个角度提取材料信息,分析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进行合理阐释。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4世纪中期,商鞅在变法时提到的“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思想体现了改革家的责任和担当,深刻影响了中国士大夫阶层。

行走的中国士大夫

人物简介
刘晏
716780
曾任吏部尚书,铸钱、盐铁等使。刘晏奉命接办漕运,组织人力逐段疏浚河道,打造多艘坚固的大漕船,训练军士、雇募船工运粮,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损耗;他还改革食盐专卖制度,统一征收盐税,平抑盐价,精简盐吏;还设常平仓,控制粮价,以免谷贱伤农,使百姓受益、国家获利。
王安石
10211086
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力推改革。当苏东坡因“乌台诗案”面临生命威胁时,已经辞官的王安石挺身而出,上书皇帝,营救自己多年的政敌。
张居正
15251582
嘉靖年间进士,万历时任内阁首辅。他力推改革,财政上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军事上任用戚继光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治为之肃然。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商鞅变法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10-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唐至明清,科举制度不断发展变化。其变化的原因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动等诸多因素所致。

隋朝

隋文帝于开皇七年(587年)制诸州岁贡三人,开皇十八(598年)年命“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大业二年(606 年)置进士科,轻“门弟”,重“才干”,“任人唯贤”

唐朝

考试科目种类更加齐全、丰富。唐初较重明经和进士科,后又逐渐重进士科。同时,制举也成为唐代科举的一大特色,即皇帝随时下诏举行的科举,制举所列科目,由皇帝亲自选定。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

宋朝

考试科目,有进士,有武举,常选之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宋神宗始罢诸科,而分经义,诗赋以取士,其后遵行,未有改动

元朝

科举时存时废,实行共约50年。科举中没有武举的考试科目,此外,元朝还将等级秩序充分体现在科举制度中:将考生分为左(蒙古人、色目人)右(汉人、南人)榜。元朝还通过科举确立了程朱理学在经义上的统治地位

明朝

学校教育与科举制度紧密结合,且明代士人在正式入考前须先获取资格,即进行资格获取考试。另外,明代科考的出题范围及答题格式、语言具有局限性:“专取四子书及《易》《诗》《书》《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及八股文

清朝

放宽对士人参举的一些限制,科目主要分为常科(文科、武科)、特科、翻译科,其考试和监督管理程序更加复杂严格,八股取士也被传承了下来,并且,同元朝一样,将高压政策、民族等级制度与科举相结合,满足统治者的需求

——摘编自崔毅铭《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僵化的因素分析》


围绕“科举制的变化”这一主题,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朝代及一种或多种影响因素(可补充其他因素),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①论题须包含所选朝代、影响因素;②阐述时,所举史实须与所选朝代密切相关:③紧扣主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0 . “引经决狱”又称“春秋决狱”,是指产生于西汉中期的一种以儒家经义为指导思想的审判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岭有子,螺赢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诏不当坐。

——摘编自董仲舒《春秋决狱》

材料二   《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

——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摘自(西汉)桓宽《盐铁论、刑德第五十五》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个关键词并评析“春秋决狱”这一审判方式。(要求:明确写出关键词,并以此为中心展开论述: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3-11-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