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面三幅地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演变。请你为它们配上解说词。(要求:解说全面,史实清晰,语言流畅,表述成文)
2 . 2014年,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正式落成,展示了近现代华侨群体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部分展品表

孙中山为帮助民主革命事业的华侨组织亲笔题写“博爱”书法藏品
华侨张弼士创建的“张裕酿酒公司”牌匾
钱学森等归国科学家写给留美华侨科学家们的“回国倡议书”
华侨陈嘉庚为其出资兴办的厦门大学题字的书法藏品
华侨商人前往“广交会”进行商贸投资合作的历史照片
华侨开展“一碗饭运动”抗战募捐活动的现场照片
华侨沈坚白投资的改革开放后第一所中外合资五星级酒店“北京长城饭店”照片
1922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开办的机关刊物《少年》书影
旅美华侨于1949年10月在纽约唐人街升起的“美洲大陆上第一面五星红旗”
1928年海外华侨出资捐书帮助建成的和顺图书馆旧址照片
根据表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华侨与近现代中国发展”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两把尺》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1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明强大的创新性,形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样态。从源流上来看,中华民族自始便是多元的,民族文化间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的常态。博采众长、有容乃大,是中华文明诞育之时便携带的文化基因。正是在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互联、重构融合中,打破了原生性民族的封闭性、保守性和落后性,不断促进中华大地多元民族群体的交流融合,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19世纪中期,中华文明在挫折磨难中加速向现代文明转型发展。一方面,我国面临着内部社会矛盾激化的挑战;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为基础的西方文明极大冲击了中华传统文明。在反复实践中,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被重新激发出来,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上了向现代民族、现代国家以及现代文明的全方位转型之路。

——摘编自朱军、张兰《论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相关知识,就“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自拟论题,从整体或局部任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不得抄袭材料中的案例)
5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

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数/个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553.9亿
法国296235
德国101307
比利时11500
葡萄牙8968
荷兰83741
意大利4139

注:1914年世界总人口约18亿。

——摘引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能够运用表格等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是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请参考这一要求,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从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加以简要分析。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两宋时期是不同政权并立的分裂时期,同时更是中华文明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多政权并立的分裂局面,并没有破坏中华文明的整体性,反而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整体性特征。首先表现在各政权内部构建的多民族共存、多制度并行、多层次管理的治理模式.这一模式有效处理了多民族国家的治理问题,是对秦汉以来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经验的继承与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体现在两宋时期不同民族的政权,共享相同的“天下秩序”理念,以共同的理念认识及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并付诸具体实践。这一“天下秩序”寓含的正统观念和朝贡秩序始终指向大一统格局。

——摘编自黄纯艳《从有宋一代政权格局透视文明统一性》

材料是该学者从两宋时期历史发展中提炼的中华文明的特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另选中国某一历史时期,提炼一个中华文明的特性,并予以阐释。(要求:所选的历史时期和提炼的特性均不得与材料重复,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

请从古代尼罗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和爱琴海地区四处文明发源地中,任选一处并为其撰写解说词。(要求:解说词的结构分标题、开头、主体、结语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成果、历史遗存、著名人物、重要发明等。)
2024-04-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移动理论认为,从移民移动动机看,人口移动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海外者;或为躲避专制迫害;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境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被迫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

材料二

15—18世纪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主要路线示意图

根据材料一的观点,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其进行合理解读。(要求:概括准确, 解读全面、客观、条理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欧洲重大历史事件(部分)简表

时间

事件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
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示威游行,最后发展为武装起义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1861年俄国实行了农奴制改革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1882年意大利与德国、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1884年英、法、德等国召开柏林会议,确立“有效占领”原则
根据19世纪欧洲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条理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法制建设是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下图为17—19世纪西方法律建设历程。

                                17—19世纪西方法律建设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法制与社会”这一主题,自拟论题,结合图中所示任意两个国家的信息,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