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24次组卷 | 6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阶段


阶段概况
1983年——1997年1983年国家同意广东试点内地居民赴港探亲旅游,拉开了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序幕。1987国家旅游局批准丹东市对朝鲜开展“一日游”,标志边境旅游的正式开始。1990年10月中国政府允许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但当时的旅游目的地仅限于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三个国家。国家严格控制出游活动的期限。
1997年——2002年“港澳游”名额限制放宽,出境手续办理更加便捷,亲属担保费用废止。边境旅游目的地扩大到几乎所有的边境省区,开放的边境旅游目的地国家有俄罗斯、朝鲜、蒙古、越南等国家。此外,在境外的时间不断延长,逐渐扩展到“三日游”、“八日游”。200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口数第一次超过1000万。
2002年
——至今
2003年,港澳“自由行”全面开展。出国旅游限制得到很大程度地放宽,出国旅游全面展开。到2005年底,经中国政府批准并与有关国家达成协议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已经达到100多个国家。

——摘编自徐晓颖《中国出境旅游人口规模的增长、原因及发展趋势》


表能够反映我国出境游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是人类发展历史上辉煌的财富创造时期,使工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实现载体和必备工具。它决定了人类社会的生存、生产和生活方式,其后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之前人类历史所创造的全部劳动成果。工业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工业革命可以使工业因素渗透到几乎一切领域。人类伟大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以至于人类任何杰出想象力的实现,都要以工业为基础和手段。工业革命之后的社会进入有史以来安全、清洁、长寿的时代。当然,工业革命也具有毁灭性,不仅是熊彼特所认的技术创新的“创造性毁灭”,而且可能是战争的毁灭和环境生态的毁灭。总之,工业革命是人类想象力加创造力所展现的伟大的历史成就和影响深远的发展飞跃。

——摘编自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根据材料,提取材料中的任一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2024-01-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政治制度的变革,同时也伴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动荡,但这种变革往往最能体现历史的演进轨迹。

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趋势

时期政治制度变迁特征概要说明
夏商周贵族政治时代殷商确立了封建制和较完备的宗法制;周朝的分封制与宗法紧密相联,形成了一个政治和血缘相互扭结的分层治理结构
春秋战国官僚制帝国过渡时代礼崩乐坏,宗法政治秩序崩溃。
秦朝汉朝开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时代秦朝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制度,汉代巩固。
三国魏晋南北朝贵族与皇权并行时代官僚门阀化和地方政治豪强化。
隋唐大一统官僚帝制走向成熟的时代隋唐像是一对扣得很紧的锁链。前一个创制,后一个继承,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的制度转变
宋朝政治制度繁杂的时代
矫五代之弊,重视权力的分散和制衡,但矫枉过正,形成了机构庞杂、人员臃肿,效率低下的政府体系
以上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趋势示意图,请从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这一主题,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图中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5 . 【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

材料


——摘编自方涛《治理内涵解析》


“治理”在古代汉语当中,含有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百姓渴望和追求良政、善治的意思。从上表中任选两个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两个时期间国家治理的演进趋势。(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时期,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在政治关系方面形成了系统的制度。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由分封制走向郡县制,元朝统治时期又确立了行省制;在与少数民族关系上建立了羁縻制、户籍制和改土归流制;在阶级关系上统治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张力,也形成了一系列让步原则和规定;中国古代创造的文官制度、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消解了中国家族宗法制和地方性农业生产方式造就的血缘关系和离散趋势对国家统一的威胁,有效地消除了中华大地不同生产方式造成的文化差异,形成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局面。这些制度造就了相当高程度的中国封建社会文明。同时,中国古代制度性政治文明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谢俊春、朱英淑《论中国古代制度性政治文明及其现代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一角度对中国古代制度性政治文明的历史作用加以说明。(要求:角度明确,说明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国家出现以来,中国历代都制定不同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


材料二   国学大师钱穆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要实现中国的民主化,我们首先要认识和了解祖宗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智慧。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西方的政治制度,将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移植过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所述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并援引材料中史料信息加以说明。
(2)结合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历程,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2021-09-27更新 | 324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沉沦”有一个“谷底”,这个“底”出现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近代中国虽然“沉入深渊”,却出现了向上的转机,进步的力量开始酝酿和壮大,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跃出这个“谷底”后,中国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摘编自张海鹏《追求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提出新的观点亦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9 . 史学观点

材料一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曰:“孝武皇帝(汉武帝)躬仁谊,厉威武,北征匈奴,南平氐羌、昆明、瓯骆两越,东定葳、貉、朝鲜,廓地斥境,而庙乐未称,朕甚悼焉。”(夏侯)胜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死亡)者半……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

——引自《汉书》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汉武帝的功过?

材料二   关于宋朝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如钱穆主张宋朝是“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第二种是“造极之世说”,如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他认为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登峰造极的时代。两说在学术界各有拥趸,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造极之世说”飞速崛起,大有取代“积贫积弱说”的趋势,许多学者均对宋代的历史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积贫积弱说”与“造极之世说”只是宋朝的正反两面,并无任何冲突。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民国以降两宋评价的嬗变与纠结》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观点加以论证。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如图能够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多种发展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趋势予以阐述。(要求: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