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研究中国民族史,是在宏观上从民族的角度、以民族为基本单元来进行的。一方面,写中国民族史必须把汉族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放进去,并置于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要写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就应把少数民族既作为中华民族总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来写,同时,还要精重撰写每一个民族自身发展的历史及其与诸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选择一个民族,具体阐述该民族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要求: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中国学问与其说是知识的学问,毋宁说是行为的学问。
冯友兰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
张岱年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
张岂之中华人文精神充满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无论是教育、学术、文化以至个人修身,最后都归结到经世致用上来。
上表是几位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部分看法,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至少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2024-01-20更新 | 41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战争是不同文化的碰撞,是文化的暴力交流。每一次惨烈的战争,虽然可能造成局部文化的衰退,却常常成为促进人类整体文化进步的契机,体现了自然法规的优胜劣汰。

一一摘编自《战争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用》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02更新 | 108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书法源于实用的汉字书写,逐渐成为一门表现汉字形体美韵的书写艺术。下表为各时期汉字、书法发展概况。

时期汉字、书法发展概况
甲骨文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字
西周通行金文;晚期使用正体大篆
春秋战国使用小篆、鸟书、凤书、龙书、虫书等书体
统一使用小篆
隶书取代篆书,成为应用性书体;草书、行书、楷书等书体已经出现
魏晋士族书家引领书法潮流,草书、行书、楷书流行
选官要求“楷书遒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名家,影响深远
北宋书法注重意趣;南宋书法受理学影响,信奉“心正则笔正”
书法呈现复古现象,以赵孟頫为代表
明初,朝野盛行“台阁体”;晚明,徐渭、董其昌等人的书法表现出个性解放意识
应科举需求,形成“馆阁体”书法;金石学大兴,碑派书法应运而生
民国有学者试图以拼音文字改造汉字;传统书法日渐衰落;1943年,书学研究会成立,致力于书法振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6年,国务院推行汉字简化方案;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之后多次举办全国性书法展览,并通过学术、教育、国际交流等渠道,推动书法发展与普及

——摘编自丛文俊等《中国书法史》等

围绕“汉字、书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这一主题,从表1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3-12-20更新 | 1385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后作业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最不幸时期”的中国,似乎一切问题的思考必须转换成“救亡图存”的命题才具有存在的理由。由民族救亡所引发出来的国家富强企盼,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紧紧扼住了思想家的思想走向。即便是一个较为纯粹的文化问题,也必须与国家富强建立关系才会被接受。与此相应,在近代中国,西方文明也只有作为一种救亡图存的有用工具才会被人们所认同,舍其此,它的存在与讨论就会毫无意义。

——据王人博《1840年以来的中国》改编


据材料围绕“西方文明的传播与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这一话题,自拟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个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论述清晰。)
2023-12-15更新 | 146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时代都城的最佳选择有两个,前半期是长安,后半期为北京。两地均为中国历史作出过特殊贡献

——摘编自李令福《移动的都城》《天地之中: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与布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都城的选择”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2-04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我们重温历史记载的“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万里绝域,一德同心,求之古今,所未闻也”“虽云华夷,欢若亲戚”“万邦述职,无隔华夷”“华夷志同,笙镛礼盛”“天地之际既交,华夷之情允洽”“天地交泰,华夷辑睦”等话语及思想时,禁不住激起这样一种历史情怀;“伟哉,中华民族!”

——摘编自瞿林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大城市的兴衰——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一书中,作者本·威尔逊追溯了7000年前的城市起源,勾勒了延续至今的城市发展史,以此揭开“什么造就了城市”的真正奥秘。书中每章讨论一个或几个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城市。以下是该书的部分目录

1章城市的黎明
乌鲁克(前4000~前1900)(注:美索不达米亚西南部苏美尔人古城)
2章伊甸园与罪恶之城
哈拉帕(注: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一座古城)和巴比伦(前2000~前539
3章国际大都市
雅典和亚历山大里亚(前507~前30
4章巍峨帝都
罗马(前30~后537
5章饕餮之都
巴格达(537~1258
6章战争之城
吕贝克(1226~1491)(注:位于今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
7章世界之城
里斯本、马六甲、特诺奇蒂特兰、阿姆斯特丹(1492~1666
8章社交之都
伦敦(1666~1820
9章地狱之门?
曼彻斯特和芝加哥(1830~1914
10章巴黎综合征
巴黎(1830~1914

——(英)本·威尔逊《大城市的兴衰: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从材料中选取两个或多个城市,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1-17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05年,对出版界具有震撼力的出版物恐怕要首推《话说中国》了,同年5月,中央电视台对该丛书进行了特别报道和评论。该书的宗旨是将“历史还给人民”,从形式和内容上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对接,在策划模式上标志着我国出版业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下图是该丛书的分卷目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分卷目录,对其进行阐释。(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1-11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过程中, 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摘编自阴法鲁, 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 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形成结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