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来说,选派专门人员出使外国或常驻外国,不仅是世界大势发展的要求,而且对于加强本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清政府囿于体制的限制,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风气未开,“以天朝自居的清政府难以割舍万国来朝、恩赐四方的传统朝贡体制,也不愿放弃以‘不平等’态度对待域外民族所产生的优越感”。因此,一直迟迟未能向国外派驻使臣,直到18758月,清政府谕旨任命候补侍郎郭嵩焘为首任驻外公使。这标志着清政府在外交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非同小可的一步。18771月,郭嵩焘到达英国伦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驻外使馆,第一次按照国际外交礼仪向英国元首递交国书,第一次开展夫人外交,第一次制订驻外公使章程,开创了中国驻外公使的肇端,在中国外交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郭嵩焘的出使也标志着清政府在中西对抗中,最终服从于西方,接受了西方的使节制度,逐渐被纳入到国际关系的轨道中。

此后,清政府又相继向德国、日本、西班牙、秘鲁、美国等国家派遣公使。在近代国际舞台上,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不畏强权,折冲樽俎,力争国权,维护国家尊严的外交家。1876年,清政府颁布了《出使章程十二条》,并相继颁布了与此相关规定,中国的使节制度初具雏形,越来越多的驻外人员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9世纪70年代中期至1911年清朝灭亡,清政府共在19个国家设立了使馆、分馆,派遣了50余位出使大臣,几百名参赞官、翻译官、随员。这些使馆的建立成为中国观察和了解世界的窗口,派驻的使节也起到沟通中外的桥梁作用。

除了公使馆外,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到清亡时,中国驻外领事网已基本形成。晚清在世界各国总共设置了四十五个领事馆,其中总领事馆十三个、领事馆十六个、副领事馆七个、名誉领事馆九个。在地区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朝鲜半岛(六个)、日本(四个)、南洋(包含澳大利亚、新西兰、檀香山,十四个)、中北美洲(十一个)等海外华民聚居地区。在海参崴、秘鲁、南非、莫桑比克也分别设有一个领事馆。在欧洲也设立了领事馆,但大都为名誉领事。

——摘编自苏全有主编《近代中国专题研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外交制度在中国的传播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10-30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事件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琥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左世元《清政府对日交涉关于宗藩态度差别的原因探析》

1943(中美英)三国之宗....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潮群岛等,归还中国。-《开罗宣言》
1945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网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雅尔塔秘密协定》

1956我国和各社会主义国家都需要和平,世界各国的人民也都需要和平.....为了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我们必须进一步地发展网社会主义阵营中各个兄弟国家的友好合作,并且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加强固结。我们必须争取网一切愿意和我们和平共处的国家,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2017当今世界,各四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咸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围绕“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外交”,就材料整体或部分内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9-08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11月,俾斯麦与南德4邦(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黑森-达姆施塔特)政府之间缔结了联合条约,南德4邦正式与北德联邦合并,成立“德意志帝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材料二       《凡尔赛条约》关于重划德国疆界的内容是;西部:莫列斯纳、欧本和马尔梅迪划归比利时。阿尔萨斯-洛林重归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期满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内德国不得设防。南部: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将西里西亚南部的古尔琴地区划归捷克斯洛伐克。东部:德国承认波兰独立。波兰从德国得到西普鲁士和波兹南的绝大部分,使波兰获得海岸线。北部:在德国与丹麦之间的石勒苏益格地区实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疆界的这种划定,使德国在欧陆丧失了13.5%的领土。

材料三       1949年,在美英法三国控制的德国西占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首都为波恩。半个月后,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首都在东柏林。

材料四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德国和柏林完成了统一。

——摘编自吴于度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现代史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两个时期分别说明近现代德国疆域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7-09更新 | 6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项目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1860年工业产量排名1234
1890年工业产量排名2431
1910年工业产量排名342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1245

1926和193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税表(单位%)

   

——摘编自(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

材料二 世界大战发生的结构性矛盾正在孕育:现代大工业的扩张性和整体性使世界形成对建立公平、合理、开放、有序的国际经济、政治与安全秩序的客观要求与帝国主义的强取豪夺、殖民地瓜分以及国际无序状态之间的矛盾无法协调。

——摘编自《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历史反思》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整体性世界的形成与国际无序状态之间的矛盾对国际局势的影响”这一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3-07-06更新 | 169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12月,实业家穆藕初创办的上海厚生纱厂准备添雇工人千余名,其中50名女工计划在湖南招募。1920年1月,纱厂在湖南《大公报》等处刊登招工简章。与长沙同工种工人相比,该厂提供的待遇更为优厚。截止日未到,便有一百余人报名,最后64人成行。

招工简章引起湖南知识分子高度关注。他们在报上质问,为什么从上海跑到长沙来招募女工?女工每日须工作12小时,最后能剩下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日夜轮班怎么可能不损害身体健康?以上海的物价,每月8元工资怎么够用?他们还认为,女工入厂要家长署名加铺保,三年契约,统统等于漠视自由人权。

对上述质疑,穆藕初刊文表示,厚生纱厂给湖南女工的工资中规中矩,对其工作环境已尽最大努力加以改善。他批评湖南知识分子不知道中西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不了解当下中国工人的教育程度、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尚弱于西方,不明白中国大多数社会阶层的生活水平还不及工人等。他讥讽这些知识分子以“泰西之糟粕”来拯救中国等于“自杀主义”。

穆藕初的回应引发了沪湘知识分子新一轮批评。他们借助“劳动主义”“劳工神圣”与社会主义学说,批评资本家群体是“掠夺者”“剥削者”,并警告他们,如果固守“资本掠夺”,“那小的就是同盟罢工和息业,厉害一点就是俄国的榜样来了”。

在这场激烈的论争中,湖南女工近乎置身事外。妇女界代表张默君参观厚生纱厂后,称女工们“起居饮食,虽不如居家之适然,视彼江北苦工破屋不蔽风雨、薄粥不充饥肠者,固胜一筹矣”。

——改编自李国芳《一九二○年初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争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06-21更新 | 3720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完全解读(湖南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形形色色的“主义”。据统计,1915年之前“主义”一词共使用约15000次,其中“民族主义”使用约1100多次、“帝国主义”约700次、“国家主义”约600次、“国民主义”约200次、自由主义“约200次、“民生主义”约200次、“个人主义”约100次、“共和主义”约100次。1919年前后,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流行开来。代表不同思想流派的重要期刊中,“社会主义”都是使用次数较多的关键词。以《新青年》为例,1919年使用“社会主义”一词达104次,1921至1922年间达685次。1917至1922年,《少年中国》使用该词为594次,《每周评论》为56次,共产党理论刊物《向导》周报为343次。

——据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评述中国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主义”流行。(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5-30更新 | 57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以来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的发展阶段

时间阶段描述
1840—1949年外力(列强侵略)作用下的城乡分离的初步形成时期
1949-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分离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1978—2003年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城乡关系调整与域乡对立扩大时期
2003年至今政府引导下的统筹城乡发展时期。未来城乡关系演进的趋势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城乡地位的平等,城乡发展的互动、城乡功能的互补以及城乡空间的融合

——据吴振磊《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进:阶段、特征与趋势》整理


有学者把中国近代以来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如表格所示)。根据材料,任选一个或多个阶段提炼出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5-24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多元视角下的德意志统一

材料一   1850年到1870年,德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一倍多。1843-1861年,机器织布机由5018台增加到15258台。1850年德国铁路长度为5822公里,到1870年增加到21471公里。正如恩格斯指出:1848年革命后的德意志在二十年中带来的成果比以前整整一个世纪还要多。

材料二   普鲁士学派代表人物特赖齐克曾感慨:“我们还缺少一样东西——国家。我们是唯一没有共同法律的民族,我们不能派遣代表参加列强会议。在外国港口,也没有礼炮向德意志的旗帜致敬。我们的船只在海上航行,没有国旗,像海盗船一样。”

材料三   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制造成功新内燃机,其以汽油作为燃料。

1885年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汽车。

1897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制成一种更为实用的内燃机——柴油机。

1897年到1907年,合成氨的产量从84000吨剧增到287000吨。

1913年世界电气产品贸易,一半掌握在德国,德国电气行业规模欧洲最大。

——据陈美玲《德意志第二帝国崛起初探》等

上述材料各是从什么视角论述德意志统一这一主题的。另外补充一个视角并作简要说明。
2023-05-05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欧洲在19世纪后期的大扩张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因为就其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相形之下,传统的帝国主义包含剥削,但不包含根本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新帝国主义迫使被征服国家发生彻底改变。这与其说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政策,不如说是西欧生气勃勃的工业主义对非洲和亚洲静止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政权的不可避免的影响。换句话说,欧洲的工业资本主义太复杂、太富于扩张性,不能说它与殖民地是一种简单的贡物关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部分或者整体),并运用世界史知识对观点加以说明。(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3-04-03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1870—1913年英法德美工业增长倍数

       
图二:1914年欧洲列强占有殖民地数量对比


图一、图二反映了 一战之前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3-22更新 | 52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