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报》案与中外交涉

19035月,《苏报》延请章士钊为主笔,发表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清政府要求逮捕章太炎等人,引发《苏报》案。

第一阶段:关于封馆拿人的交涉

629日,清候补道俞明震、上海袁树勋共同知照驻沪外国领事,要求从签票协捕《苏报》和爱国社有关人员。“工部局卒徇其请”,应允签票协捕,但提出的条件是“凡在租界犯案者,应在公堂定罪,在租界受罪”。30日,中外探警逮捕了章太炎等五人。次日,邹容自行投案,共计六人暂禁于租界捕房。经过清廷上海官吏与英、美驻沪领事的“再四磋商”,77日《苏报》正式闭封。

第二阶段:关于引渡《苏报》各犯的交涉清政府认为“此事关系重大,非立正典刑,不能定国是而遏乱萌”,延聘外国律师向公审公廨代为起诉,力主将各犯解赴南京,由中国方面处理,“将来惩办轻重由我”。与此同时,清政府外务部也与各国驻京公使多次交涉,希望促使各国驻华公使“务饬沪领将已获六犯迅速解宁,听从中国办理”。延至7月底,除英国外的各国公使均已应允交犯。但此时发生了沈荩因揭露《中俄密约》而被清政府杖毙于北京的事件,于是,“各国皆不以为然,决不肯交”《苏报》各犯。最终,虽然清政府多次表示对六犯“绝不办死罪”,但英国使、领人员认为永远监禁量刑太重,坚持必须减等罪责。至此,中外交涉的重心从是否引渡,转变为各犯特别是章、邹二人监禁年限的交涉。

第三阶段:关于《苏报》案各犯监禁年限的交涉经过多次交涉,清政府看到英国对此案把持甚紧,坚持甚坚,自己断难如愿,因而对此案已是再衰三竭,气馁怠倦。同时英方也表示愿意与清方共同复讯、复议此案。清廷于1904223日训令两江总督魏光焘:“可派员再会审,酌照英使所请公同定断,以期结束”。

1904521日,上海会廨额外公堂宣判:“邹容监禁二年,章炳麟(章太炎)监禁三年,罚作苦工,以示炯戒。限满释放,驱逐出境”。至此,历时近一年的《苏报》案中外交涉宣告结束。

——据王开玺《晚清变局》

以当时一名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身份对《苏报》案涉及的中外交涉写一则新闻综评。(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

Ⅰ.文学艺术作品创作者或作品人物Ⅱ.相关历史事件
A.诗歌《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B.歌曲《国际歌》
C.小说《战争与和平》
D.电影《我的1919》
E.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F.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G.小说《永别了,武器》
H.歌曲《黄河大合唱》
海涅
鲍狄埃、狄盖特
托尔斯泰
顾维钧
斯托夫人
洪常青、吴清华
海明威
光未然、冼星海
①拿破仑入侵俄国
②1848年欧洲革命
③美国内战
④巴黎公社革命
⑤抗日战争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
⑦海南椰林寨战斗
⑧巴黎和会
(1)从表的Ⅰ栏中选出四项信息与Ⅱ栏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A—②,示例不得作为答案)
(2)从已配对的四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
2023-07-10更新 | 2328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3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为界分为两大阶段。在第二阶段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逐步成为它的很有影响的新内容,它与“民主”“科学”的精神并不背离,而是其新发展。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特别是“六三”以后显示的力量以及先进知识分子的桥梁作用,特别是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马克思主义逐步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初诞生。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和被誉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党的创始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构成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的一段佳话。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194277日发行的《晋察冀画报》的创刊号的封面与封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写份解说词。(要求:说明创刊号的设计意图及该杂志的历史作用)
2023-02-28更新 | 31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大历史观,指的是从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段来认识和分析问题,包括古今中外的历史维度。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就是这样一种大历史观。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定位和时代坐标,就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大历史观,树立正确党史观,从中国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探索史和人类社会文明史的长河中予以科学定位,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增强历史自信,继续书写新时代更加绚丽的华章。

——摘编自王树荫   王君《以大历史观审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定位》


上述材料以大历史观为指导,从四个维度审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任意一个维度,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选出维度,明确论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1-06更新 | 38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



图甲 敌后抗日根据地分布图

图甲、图乙分别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敌后抗日根据地分布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说明从图甲到图乙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简析其原因。(要求:明确角度,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11-06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华工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几万华工在欧洲战场从事艰苦工作,数千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材料一关于一战华工的部分研究资料

文献史料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招募华工的布告、用途、薪金表》,1916年
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驻济南领事就劳工问题致英国公使的信》,1916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英法等国规定招工各项工资案》,1917年
《中国人力援助战时法国》,《纽约时报》,1917年
威海市档案馆藏《华工出洋歌》,1917年
《旅法华工近状》,《东方杂志》,1917年
《大战中的中国:她在劳力、原材料、军需品和食物上对协约国的贡献》,《亚洲》,1917年第8期
《华工团二大队第3902号华工给德国皇帝的信》(译件),1918年
《国王与中国华工军团》,《英国周刊》,1919年
《华工在法与祖国的损益》,《华工周报》,1919年
《在巴黎华工庆祝联军的胜利》,《华工周报》,1919年
《英法华工归国后之处置》,《民心周刊》,出版年不详
《招聘护送华工回国沿途照料员章程》(中国驻巴黎总领事馆发布),《旅欧周刊》,1920年
《华工归国后该怎样》,《华工杂志》,1920年
其他资料尼古拉斯·格里芬:《一战中的英国华工军团》,《军事事务》,1976年第3期
徐国琦:《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在法华工》,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版

材料二探究主题

华工赴欧的原因
英法对华工的态度
中国社会对华工的关注
一战后华工的境遇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参考材料一中的研究资料,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主题,说明选题意义,拟定研究提纲,列出3—5个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
要求: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所列参考资料从标题上看应密切联系主题。
2022-09-08更新 | 382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3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广泛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的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出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并说明其建立的背景和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和谐公社”蓝图


《共产党宣言》封面


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攻占冬宫


请结合上面四幅图片,自拟论题,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史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022-08-14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5年初,一则《湖南发现1945年八路军借条,盖有贺龙印章》的新闻在网络被炒得沸沸扬扬。借条上写明:“借爱国人士周莲池先生大米陆拾肆斗、大肥猪壹条、银洋肆佰贰拾块、铜钱伍佰块、小钱十贯,祖国统一时来中央。八路军贺龙19453月”。并盖有贺龙和一位名叫陈菊生的印章,陈菊生是贺龙部下的军需官。如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从哪些方面、用哪些办法判定该借条的真伪(至少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2022-03-13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