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5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雕版图书之传播迅速,宋人笔记或言“即日传播”,或云“家至户到”,或曰“不日传都下”,或谓“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媲美置邮与传驿。若是写本,无论躬自抄录,或请人假手,都旷日废时,缓不济急,图书传播之速度与广度均嫌迟缓与狭隘,远不如印本图书传播所造成的效应。印本图书流行,购求容易,学者易得书籍,士大夫不劳力而家有旧典。南宋时,刻本书已超过写本书,知识传播更加便利,对读书穷理、创作评论生发许多影响。李约瑟强调,“印刷术的普遍应用,被认为是宋代经典研究的复兴,及改变学术和著述风尚的一种原因”。当时出现了一些雕版印刷重镇、知名刻书中心;刻书既丰富多元,藏书家亦随之兴起。

——摘编自张高评《宋代雕版印刷与传媒效应》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阐明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4-05-1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押题卷(二)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方民主的流变过程中,无论民主一词是贬义还是褒义,其间都始终掺杂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这种偏见固执地认为,民众是无知和愚蠢的,他们短视、自私并且冲动,容易受人蛊惑和摆布。亚里士多德就担忧民主政体推动平民大众胁迫富人,认为他们会仗着人多势众的优势,瓜分居于少数的富人的财产。到了近现代时期,民主长期被视为暴民政治、多数暴政的代名词,受到众多政治理论家的批评和厌弃。与之相应的是,代议制中的民主成分逐步壮大,最终民主概念被内化到代议制框架之内,再造为代议制民主的一部分。近几十年来,治理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此时,公众不再满足于在周期性选举中参与投票,转而希望把民主扩展到更为广泛的社会各领域。

民主三个阶段的流变比较

阶段
流变
本质内涵核心指向
民主政体政体类型之一最高权力归属
代议制民主涉及政治领导权分配的制度安排和政治方法实现利益满足
治理民主较为理想的治理形态和治理机制促进公众参与

——摘编自张君《西方民主流变的阶段划分、双层比较及其内在逻辑》

选取材料中整体或部分内容,就“西方民主思想的演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20149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5-1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师古人、师造化、师吾心”,是中国画的传习之道,也是伟大画师的自我成就之道。

“师古人”,要求绘画创作始终与古人相往还,与先贤共吐纳,与伟大作品相契相知,与千年传承绵延一体,这是中国艺术守正创新的根本所在。

“师造化”,一如古代伟大画师们,在绿水青山之间,领略天地造化的媸与妍,于聚散浮沉之际,感悟人间万象的常与变。他们感物兴怀,穷情写物,所以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一切都能成就画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一切皆可摇荡性情。

“师吾心”,画为心印,画史亦是中国人之心史。面对夏圭的《溪山清远图》,我们看到千岩竞秀、山高水长;展开许道宁的《渔父图》,我们顿感江山岑寂、地老天荒。伟大的画师们总将自己的情志化作风云万态、花草精神,将无限心事托付青史青山、野老渔樵,这也是“师吾心”的真髓所在。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画的传习之道对绘画创作者的启示。
2024-05-1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考预测卷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明习律令者”的政治形象

类别概况
以改革著称的法学家晁错学“中商刑名”,力主“削藩”,汉景帝采纳晁错谏言,连削吴、楚、赵、胶西诸郡,吴、楚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汉景帝在袁盎的谗言下腰斩了晁错
传承法家思想和律令的“法学家”秦汉时期“明习律令者”中有李斯、吴公、张释之、赵禹、张汤等共计21人,他们不但“掌刑辟”,走实践道路,而且有自己的法家主张
文吏文吏是能够断狱决疑的刀笔小吏。如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功臣萧何就是文吏,名臣魏相“以文吏至丞相”;秦汉时期的大杜律与小杜律分别以执法严苛和宽平著称,传习此二家的“明习律令者”中不乏著名的文吏
经、律兼通的思想家贾谊“明中、商”,文帝时主张削藩、礼治,他的政治思想与言论对汉初统治思想从无为转向有为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思想家、经学大师,同时他“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还著有《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此外,儒生兼习文法吏事者还有汉相孔光、瞿方进,郑昌、郑弘兄弟,等等

——摘编自于凌《试析秦汉时期的“明习律令者”》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1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同纲领”有关内容的一场讨论

许德珩
(九三学社)
(新中国)将来要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总纲中应规定这个前途。
张澜
(中国民主同盟)
我们今天应做的和能够做的,这个纲领都一一标举出来了。中国将来应做的,但今日事实上还不能够做的,这个纲领就哲时保留不说。它没有高调,它更没有空想。
刘少奇
(中国共产党)
我们认为把社会主义的前途写进去是不妥当的,因为要在中国采取相当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还是相当长久的将来的事情。
李济深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我们对于人民政协筹备会向大会提出的原草案完全赞同,因为它的基本精神和全部内容正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艰苦奋斗追求实现的目标,更与我党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完全符合。
周恩来在政协全体会议作《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经过和特点》的报告筹备会讨论中,大家认为这个前途是肯定的,毫无疑问的,但应该经过解释、宣传特别是实践来证明给全国人民看。所以现在暂时不写出来,不是否定它,而是更加郑重地看待它。

——摘编自肖建平《“社会主义”与<共同纲领〉》等

结合所学知识,对这场讨论后形成的决定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5-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5月针对性训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称边疆为‘化外’,亦代表着文化的观点。所谓‘化外’,就是蛮荒未开化的区域。文化一词,本含有耕作的意思。中国传统文化,是农业文化,所以凡生产技术,尚未达到农耕阶段者,统称之为边疆。”“东南诸省,以海为界,本是国界,而并不被视为边疆;反之,甘青川康,地居腹心,而反被称为边疆。这明明不是指国界上的边疆,而是指文化上的边疆”;而“文化上的边疆,系指国内许多语言、风俗、信仰以及生活方式不同的民族言,所以亦是民族上的边疆”。

——汪洪亮《以文化之名:民国时期政学两界对“中国式边疆”现代化的思考》

围绕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自拟与“边疆治理”相关的论题,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8 . 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   为解释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学家提出了多种理论,如表:

理论名称理论要点
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参与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内生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内生于经济体系的因素,如创新、教育、研发
索洛增长理论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新制度增长理论关注法律、政府、产权、有效率的经济组织等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   的影响
可持续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增长需要关注环境、资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从表中选取一种理论或自创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以理论要点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5-1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夏衍(1900-1995年),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以下是夏衍1949年前的简历。

190010月,生于浙江省杭县(今浙江杭州)。

1906年,入私塾,习读《三字经》《论语》。

1908年春,入杭州正蒙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新式教科书,两年后退学在家自修。

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

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

1920年,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12月,考入日本九州明治专门学校电机专业。

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担任国民党驻日总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1925年底,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担任国民党驻日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

1929年,组织上海艺术社,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

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

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创作电影剧本《狂流》等4部及报告文学《包身工》。

1937年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到重庆,辗转开展救亡运动。

1944年后,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

——根据自陈坚、陈奇佳《夏衍传》整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夏衍的道路选择”写一则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17更新 | 7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

《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朝船只满载着货物从合浦郡徐闻县起航,抵达东南亚一带,最终抵达黄支国(印度)。国外的“山深水宝,翠玉之珍,蛇珠火布之异”通过海上航线被运输到了中国。

唐代

在唐朝时,中国开元通宝等货币源源不断地从国内流通至东南亚国家。当时外国人使用了大量金银支付所购买的物品,对岭南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从8世纪中叶起,中国陶瓷逐渐成为流通到海外的重要商品。

宋代

宋朝政府鼓励阿拉伯商人来广州与泉州等地贸易,海上丝绸之路有所拓展。从11世纪起,埃及福斯塔地区的陶瓷工人开始仿照青瓷和白瓷,埃及制陶技术有所发展。在古波斯王国,波斯三彩的定型与着色也深受中国陶瓷的影响。

元代

元代统治者非常重视海外贸易,中国的很多港口城市成为当时联系世界各国的纽带,有数百个国家与地区的商人与货轮来到中国繁华的港口,进行商业贸易活动。

明清

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海上商业贸易的发展。明代中叶,明朝在福建漳州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出海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大帆船贸易航线,把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转运到美洲大陆、欧洲。

新时代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摘编自陈玉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等

围绕“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5-1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