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5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2年,当总督李鸿章提议创办第一个非军事现代工业—轮船招商局时,他没有设想由政府所有。总之,他意识到清政府自己没有充足的资金去从事这一切冒险事业。相反,李鸿章根据盐的专卖沿用了一个官僚政治术语“官督商办”,提出这些新式工业的组织结构应该集盐务管理和西方模式的股份公司特点之大成。盐务管理是有用的,因为它已确立募派当时提供了资本和管理技能的富商的先例。西方模式的股份公司亦有必要,因为现代企业是从西方移植的,并因为股份公司开辟了从大批商人那里吸引投资的可能性。在官方倡导和监督之下,私人投资者当时将承担一切盈亏的风险。不过,除了这些总的原则之外,在那时,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其他官方创办人,对官督商办组织都没有任何明确的制度上的总体规划。

——费维恺《中国早期工业化》

结合材料围绕“官督商办”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阐释。(要求:题目明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规范)
2024-05-2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步走”战略

材料   中国特色分步走战略形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才得以完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围绕四个现代化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设想,为后来三步走战略提供了探索基础和经验借鉴;改革开放时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成为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2017年,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三阶段”战略部署,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方向。

——邹祥勇《中国特色分步走战略的历史演进与启示》

请从中国革命、建设或改革三个历史事件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并结合具体史实对中国“分步走”发展战略进行论述。(要求:题目醒目,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条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发展的整体性只体现在真正普适于所有社会的三大过程当中,即人口增长、技术的进步与传播、不同社会之间日益增长的交流。伴随这三大过程,人类进入了地球上几乎所有可以居住的地区,组成了成千上万个具有独立文化系统的社会,彼此之间形成大小不一的经济或文化交流网络;在网络中各地的自然物种互相传播,各种新技术、新观念和新信仰互相交流。全球史学者通过描述这三大过程,为在全球化时代重新认识本土文化价值的各民族提供了新的审视角度。

——刘新成《什么是全球史》

材料提供了全球化过程中的诸多思考,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明强大的创新性,形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样态。从源流上来看,中华民族自始便是多元的,民族文化间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的常态。博采众长、有容乃大,是中华文明诞育之时便携带的文化基因。正是在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互联、重构融合中,打破了原生性民族的封闭性、保守性和落后性,不断促进中华大地多元民族群体的交流融合,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19世纪中期,中华文明在挫折磨难中加速向现代文明转型发展。一方面,我国面临着内部社会矛盾激化的挑战;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为基础的西方文明极大冲击了中华传统文明。在反复实践中,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被重新激发出来,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上了向现代民族、现代国家以及现代文明的全方位转型之路。

——摘编自朱军、张兰《论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相关知识,就“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自拟论题,从整体或局部任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不得抄袭材料中的案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晚期,有英国学者提出“文明使命论”。他们认为,英国所代表的欧洲文明在海外的统治推动了亚洲和非洲的历史进步,将亚非带离野蛮时代,为亚洲和非洲带来和平、人道和符合文明标准的生活方式。在这种论断下,亚洲和非洲文明被欧洲统治者贴上懒惰、不诚实、欠缺原创性,没有任何发明的劣等文明标签,欧洲文明成为人类文明的标准方式。英国政府允诺一旦亚非这些地区经过改造达到宗主国的文明标准便准许其独立。近年,有学者指出,人类真正的进步不在于同质化,而在于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要克服各类全球性挑战,共同走上现代化道路,必须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及其对应的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只有通过不同文明、不同国家间的坦诚交流和互学互鉴,才能让各个文明的智慧充分迸发出来,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贡献力量。

——摘编自周欣平《文明的交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任一观点予以评析。(要求:明确列出所评观点,评析时须史论结合)
2024-05-2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到宋元时期,书院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教育机构。下表是宋代白鹿洞书院部分活动简况。

活动形式简况
藏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江州知州周述向朝廷汇报了白鹿洞书院的办学情况后,乞赐《九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仪礼》《周礼》《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缀梁伶》)给书院、使肆习之,太宗诏从其请,令将国子监印本《九经》据送至洞收藏,白鹿洞书院由是声名鹊起,四海播扬
制定学规朱熹于浮熙六年(1179年)修复主持白鹿洞书院时制定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条》,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例如右,而揭之相闻,令师生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其具体内容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祭祀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后,乃为周敦颐建专祠,配祀二程,并建五贤堂,祀陶潜、刘涣之、刘恕、李公择和陈了翁:饶鲁于石洞书院,尚白鹿洞书院规制,祭祀以夫子居中,配于颜、曾、思、孟周、程、张、朱五贤;江万里于白鹭洲书院立六君子祠,祀周敦颐、二程、张裁、邵雅、朱晏等人。白虎洞书院还祭祀李涉、李渤、李善道、朱弼等与本院有关的某些人物,以纪念他们的功绩,激励生徒继承他们的遗教,并进而起到正道脉而定所宗的目的

——据谢长法《宋元时期书院的教化功能刍议》整理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书院具有“制度化”的特征。
2024-05-2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校高三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军国民体育

材料一   军国民体育最初被用于新军的训练,后来在新式学堂和社会推广开来。对坐生进行兵操训练。1904年,《萃断报》提出:“军国民者,以国民而景为军人,有尚武之精神。而有国家之思想者也……掷头颅,流鲜血,以扬祖国之光也。”军国民体育“即通过体育训练国民身体,使之具备尚武精神和军事素养,以求全民皆兵救亡图存。”1905年以后随着军因民体育的渐渐发展。形式多样的学堂之间的会操活动相继在一些新式学堂中开展。庄校际运动会的基础之上,越来越多的省市州县开始举办地区性运动会。在体育赛事日益盛行的同时,各地一些商人体育组织相继建立。这些体育组织深受军国民体育思湖的影响,大都以尚武强种为宗旨,以振起国民商武之精神

——摘编自黄炎《清末民初的军国民体育思湖之研究】

材料二   民国初年学校教育继续沿袭了军国民体育。蔡元培认为“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军国民主义等同于体育,例如学校“兵式体操,军国民主义也;各通体操则兼美育与军国民主义二者。”藤元培倡导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以便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训练。

——摘编自意品《蔡元墙的体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结合时代背量,对清末民初的军国民体育进行阐释。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群才璀璨。如谏官方面有唐介、包拯、吕诲云诸人名垂青史;武将方面有狄青、岳飞、韩琦诸人扬名异域;文学方面,有奉旨填词的柳永,有秾丽别致的“闲愁词人”晏殊,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史家方面有刘恕、曾公亮、宋祁、司马光这些大手笔;书法方面有黄庭坚、蔡襄等一班字若珠玑的大家;在哲学上有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重振儒学;在书法艺术方面有黄庭坚、蔡襄,将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至今学子犹受其艺术法乳熏陶。科技方面有大发明家毕升……

——摘编自《解码国学》

结合时代背景,围绕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要求:表述成文,解释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罗列了史学界对汉初黄老思想的两种不同观点:

观点代表人物及言论
基本
肯定
陈克明:汉初黄老思想居统治地位,稳定了社会经济,为巩固国家政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发展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对历史前进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至本:在黄老思想指导下,汉初的阶级矛盾逐渐缓和,动荡的社会环境重新趋于安定,残破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卞直甫:汉初统治者采用“不尚繁华,清简无为”的黄老政治,历史功绩是值得肯定的,其中以文景二帝实行各项措施更为突出,贯彻黄老政治最为得力,史称“文景之治”
有利有弊说林建:汉初黄老无为思想主张限制、少干涉,虽然经济得到恢复和繁荣,地主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但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广大农民所受剥削和压迫没有减轻,并且日益陷入贫困境地,出现大量流民问题
杨育坤:黄老政治产生的积极效果不容否认,但由于无为、放任,也给了侯王和富贾豪强扩张、为非作歹的机会,从而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激化了阶级矛盾,其危害是十分明显的
上述两种观点对黄老政治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褒奖程度有所不同,对其利弊得失的评估存在很大差异。结合表格中的文字信息及所学知识,从上述两种观点中任选某一观点或自立新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列出核心观点,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5-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八一”纪念内涵的历史演变

时间

内涵

19291932中共纪念“八一”,一方面强调“八一”是“世界第一次大战爆发的一天(俄国因191481日卷入一战,所以,将81日视为一战的爆发时间)”;另一方面表示:1927年贺龙、叶挺在南昌领导南昌附近的工农群众……“从此以后,中国的工农群众,亦渐渐觉悟起来”。因此,这一时期的“八一”纪念内涵为反战和纪念南昌起义
1933中共中央将“八一”纪念日的内涵设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纪念日
19341945在这一时期内,反战、人民军队建立贯穿“八一”纪念始终;从1937年起,“八一宣言”周年念成为“八一”纪念的内涵之一;苏德战争爆发后,反法西斯战争成为“八一”纪念的重要主题。反战、人民军队建立、“八一宣言”发表是抗日战争期间“八一”纪念的三大内涵
194619491946年开始,在解放区,建军是“八一”节的唯一内涵

——摘编自刘劲松、邓通棚《中国共产党“八一”纪念内涵的历史演变(19291949)》

从表格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5-2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四)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