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2-04-02更新 | 466次组卷 | 3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确凿的史料证明,中华民族在很久以前就形成了主张创新、与时俱进这一光辉思想。它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兴旺发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时期,还是处于历史低潮、教亡图存的时期,中华民族都能坚持和发扬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传统。这种传统如黄河长江,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成为中国人民的一种生命基因,一种促进我们民族求存求强的内在力量。当然,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也产生和存在过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主张守旧、反对革新的消极思想,诸如宣扬“天不变,道亦不变”,“祖宗之法不可变”,凡事“法先王”、“恪守祖训”,直到当代还有“两个凡是”的主张,等等。这些消极的东西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中华民族的进步,但它们毕竟不是主流,即便得势也只能是一时,并终将被主张创新、与时俱进的洪流所荡涤。

——摘编自张首映(主张创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某一方面的与时俱进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
3 .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指出: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是中国社会的蜕变时期:从中原的中国不断向四周扩展,成为中国本部的中国;完成了“封邦建国”向“天下国家”体制的转变;先秦思想学派,如百川汇海,终于融合为中国文化的思想模式。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阐述中国的蜕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宋史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相对集中的议题和视角。在制度史方面,研究者更多关注的是地方行政制度、基层社会管理.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官员与以士人为主体的民众在地方事务推动中的互动关系。重视对制度运作和政令施行过程的考察。由于两宋面临特殊的(外部)环境,两宋的边防和军事政策受到研究者的持续关注。

——摘编自彭卫《21世纪初的中国古代史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一个或多个历史时期,自拟一个你认为值得研究的政治上题,并运用具体史实子以论证。(要求:论述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0-10-11更新 | 10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示范性高中2021届高三阶段性考试(三)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家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延续至今,不仅是因为儒家文化的信奉者们不断为它添砖加瓦,拾柴加火,同时也是因为它作为民族文化,蕴含了那个历史时期人们所具有也是人们所能够接受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关于人的修身立命之说,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人行,必有我师”,以及有关“仁义礼智信”等说法,都是做人之本,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精神财富。但也必须看到,儒家文化在本质上是维护和强化封建统治的御用文化和官场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儒家文化的保守思想,抑制了中国人民创新思维的本来灵性。

——摘编自卢希悦《文化力量与国运兴衰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前兴后衰的历史之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文化力量与国运兴衰”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旧历史学家已公认秦代是中国专制政体发轫的朝代,而由秦以后,直到现代化开始的清代,其经历了两千余年的长期岁月,除了极少数场合外,中国的政治形态并没有了不起的变更,换则言之,即一直受着专制政体一官僚政治的支配,所谓“二千年之政,秦政也”。在苏联以“中国通”见称的社会经济学史学家Wittfogel,谈到中国中古历史阶段时,特别强调“二千年官吏与农民的国家”这句话时……欧洲在专制官僚政治的历史阶段,曾经发生过两大运动,其一是启蒙运动,又其一是加尔文主义运动,……欧洲专制时代的学术、思想与教育并不与政治结合在一起的,反之,与中国整个长期专制时代不同,中国文化中的每一个因素,好像是专门为专制官僚统治“特制”的一样,在几千年中,仿佛都与专制官僚政治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调和程度。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的诸特殊现象》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0-08-06更新 | 478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2019年高三上期调研考试(I)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透过形色各异的外表,一切宪政无不具有以下四大特性

(1)逻辑起点:人性有恶。正是因为认为人性有恶,西方人在组建政府时通常机关算尽,精心设计各种制度,以遏制人的性膨胀,弥补人的理性不足,宪政自然就成为他们优先选择的一种制度安排

(2)立宪之道:正和博弈。宪政的建立既是斗争的结果,又是妥协与平衡的产物,亦即正和博弈的结晶。

(3)权力结构:分权制衡。道德的、法律的、民主的限权手段之所以效果都不够理想,盖因它们都是外在性的限制,没有触及权力的内部结构。所以“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来约束权力”。

(4)运行模式:强程序性,在宪政制度下,程序既完备又稳定,具有毋庸置疑和不可挑战的权威性和强制力,是规制权力的重要手段,所以,但凡宪政国家无不对程序重视有加

——摘编自程汉大著《西方宪政史论》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历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现在研究史学,有两件事情,最应当注意的。

其一,是要有科学的眼光。便是现存的材料,都要用科学方法去整理。其中最紧要的有两层:一是把不关于历史之学的析出,以待专家们的研究;譬如天文、律、历。二是把所存的材料,用种种科学的眼光去研究,以便说明社会进化的现象。

其二,是要懂得考据之学。研究历史,最紧要的就是“正确的事实”。事实不正确,根据此事实而下的断案,自然是不正确的了。其中最紧要的也有两层:一是要懂得汉学家的考据方法(注:其活学根本方法,在于“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必须懂得这一种方法,一切书才都可以读,一切材料   才都可以使用。二是要参考外国的书;从前中国历史中,关于外国一部分最不正确。譬如朝鲜、安南要算同中国关系最深的,记载这两国的事情,还是误谬百出。今后研究,必须搜罗他们自己的书。就是中国的事情,也有要借外国史参考,方才得明白的;譬如元朝在西域一方面的事实,就须参考西史;清朝未入关以前的事实,中国人完全茫昧,反要参考朝鲜人的著述。

——吕思勉《中国通史)(1920年)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影响世界的100本书(节选)
1钦定罗马私法教科书—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
2批判君权神授,创立国家起源新说—洛克的《政府论》
3三权分立说从此始—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4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5北美殖民地革命的思想武器—潘恩的《常识》
6“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7问鼎海域的指南—马汉的《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
8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代表著作—列宁的《国家与革命》
9【世界一大奇书】—《马可·波罗游记》
10影响西方世界历史进程的不朽名著—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1近代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薄伽丘的《十日谈》
12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1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14人类智慧的杰作—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节选自邓蜀生《影响世界的100本书》(2004年出版)

请从以上书单中选取一本或一类书籍,拟定一个论题,写一个简短的书评。(要求:书评须包括时代背景、基本内容、历史影响;所拟论题不能照抄材料。)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美军都及时援助欧洲民主国家,使得欧洲不至于被独裁专制的一方霸占。这些时候,美国得到的是欧洲各国的衷心拥护。“二战”之后,美国在多处发动战争,又在欧洲长期驻军,虽然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重建了遭战争破坏的经济,但是美国并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处处都有“丑陋的美国人”的评价。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理想的领袖国家,是王道和霸道的融合。王道是以仁政为本,近悦远来,也就是说,愿意不愿意接受这个大国的领导,完全由各国自己决定,大国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能赢得别人的支持——这是王道。行霸道的国家依仗自己的武力获得领导权,不能长久赢得人心。

——摘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据材料信息,围绕“大国崛起”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20-04-15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