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升降比较表

天宝元年(742年)户数

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

下降幅度(%)

占全国户数比例(%)

北方

3736652

866887

76.8

36.52

南方

3117624

1506548

51.68

63.48

总计

6854276

2373435

65.73

100

——据王育民:《论唐代南北户口分布比重的消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足迹

材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在如图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足迹”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1-07-08更新 | 6789次组卷 | 55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图片、地图、表格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

地理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数学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物理机械工程邓玉函、王徵译绘《远西奇器图说》
天文历算汤若望、徐光启等编订《崇祯历书》
水利技术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火炮制造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哲学李之藻、傅泛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
艺术美术西方绘画技法
音乐西洋乐器
建筑教堂、圆明园

(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续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释》
甲午战争后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
马君武翻译《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民国以后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中国明末清初到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两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1-06-05更新 | 64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4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 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 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结合材料和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说明。(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说明必须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方式,各有优越性,也各有缺陷,两者都不可或缺,常常需要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做灵活变化。当一国处于强势时,主要用市场来配置资源,以获得国际比较优势;当一国处于弱势时,主要宜采取计划来配置资源,以形成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不至于在国际竞争中被边缘化。

——刘运新《经济法视野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之再认识》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酝酿之年。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中国已连续编制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计划(规划)。下面是部分五年计划(规划)的主题词摘要:

表2 新中国部分五年计划(规划)主题词

名称时间主题词
一五计划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计划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
五五计划1976-1980新跃进  大转折
六五计划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计划1991-1995邓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十五计划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计划2006-201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十二五计划2011-2015抓机遇、转方式、强支持、惠民生、催改革
十三五计划2016-2020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历次五年计划回顾》等


回顾新中国历次五年计划,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几种社会形态。广义的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这是一种质的变化;狭义的社会转型是指在同一种社会形态下,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发生了较大甚至较为剧烈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涉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只是一种量变。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提炼材料中有关社会转型的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正确且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12-18更新 | 390次组卷 | 19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在中国的现代转型过程中,近代中外经济互动关系起到了特殊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就其开始的时间而言,以运用西式生产技术为表征的洋务运动较以蒸汽机的运用为代表的西方工业革命不能算太远,然而结果则大为失色,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导致洋务运动未能获得应有的成效。由洋务运动起始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刺激而开始,但中国内部因素在中国历史演进中具有主体意义。改善中国的内部体制机能,进而实现对传统的超越和现代化,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现代化可举出许多例证,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摘编自马勇等著《近代中国与世界》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晚清时期中国经济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20-12-0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上有许多类型的事件,将其按照烈度划分,可分为保守和激进类型;将其按照影响划分,又分为进步和落后类型。



请列举历史上两件不同类型的事件,并解释你做出这种划分的依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将政治妥协界定为:“国家、民族、阶级、政党集团之间在利益冲突时,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或默契,互相做出让步,以缓解矛盾的一种行为。”以这一概念为基础,学者龙太江进一步将政治妥协定义为“冲突、竞争的政治行为主体(国家、民族、阶级、政党、政党集团等)之间通过谈判、协商、讨价还价以及基于避免直接对抗造成严重后果的共同认识或默契而相互做出让步以求得争端缓和、平息以至解决的行为、方法与过程。”万斌、罗维认为政治妥协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共同体中,政治利益冲突的双方或各方,以社会共同体为念,以相互宽容为怀,依据共同认可的规则,通过彼此间利益的让渡来解决或暂时解决政治冲突的一种社会调节机制”。

——摘编自张丽娟《政治妥协及其对政治民主化的意义》


根据材料,就政治妥协的定义任选一种观点’,并结合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立和发展的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