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权建设的探索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权建设的探索(包括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及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
2022-12-0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金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史料   的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种圣尊严,不可侵犯……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节选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提取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中国国家治理有哪些史料价值。(请结合题目要求,参照下表中相关示范,在答题纸表格中作答)
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
材料来源
材料一内容“大清皇帝永永尊戴;神圣尊严”、“未奉诏不能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等反映了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可用于研究清未预备立宪,认识清朝积极推进预备立宪的真实面目。
材料二内容
材料三内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相关论述
毛泽东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说到革命的准备,1921年开始的第一阶段,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准备的。……

史艺军宋成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
……1912年至19186年间投资总额达1.4亿多元,比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16年间的投资总和还多3000多万元。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工人阶级壮大的过程。……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中,就说自己青年时代常读《民报》,明确地反对军阀和反对帝国主义。……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最初几批党员中,具有直接或间接参加过辛亥革命运动经历的人数约占三分之一,其中约有10%出身于同盟会会员。
董必武
(注:参加过中国同盟会)
辛亥革命为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胡锦涛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新形势,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汪朝光
《中国近代通史(第6卷)民国的初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19218月,中共组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并因此开创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激荡了无数国人精神与生活的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时代。

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予以论证。(要求:论证观点要符合逻辑,史实清晰。)
2021-01-2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外交发展概况简表

时间发展概况
1949—1959年新中国提出了以“三大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内容的一系列外交理念、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同32个欧亚非国家正式建交,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建交高潮。
1960—1968年外交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发展同周边国家和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以及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60年代迎来了以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第二次建交高潮。
1969—1978年毛泽东提出了联美抗苏“一条线”战略,外交政策出现了大调整和大突破。这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到恢复,中美、中日关系先后实现了正常化。
1979—1989年邓小平将这一时期外交的指导思想归纳为“两个重要的转变”,“一个是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一个是根据这个判断相应地调整对外政策。”中美关系总体平稳,中苏关系正常化,与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建交国总数上升到137个。
1990—2002年坚定不移地“走出去”,继续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与大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支持和援助发展中国家,推进以联合国为重点的国际组织的多边活动,参与创建并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外交进程。新中国建交国发展到160余个。
2003—2012年提出以“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建设和谐世界”为核心的外交理念。与西方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全面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高度重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2013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与时俱进,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格局更加丰富完整。新中国建交国发展到近180个。

——据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波斯的君主阿鲁浑派遣兀鲁台解、阿必失呵、火者三人为专使,带着大批的扈从来到中国,请求忽必烈大汗为他选择一名淑女为配偶,大汗答应了这个请求,选择了一位十七岁的姑娘,叫阔阔真,并派遣已来到帝国多年的马可·波罗一家由海路护送他们而去。

据《永乐大典》记载,(至元二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尚书阿难答、都事别不花等奏:“今年三月奉旨,遣兀鲁台解、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今印度东南岸一带),往阿鲁浑大王位下”。

《马可·波罗游记》的作者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人们一直持怀疑态度。怀疑者认为游记只是据传闻写成,但吴芳思在《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文中提出:“我倾向于他可能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这并不能否认有关中国和远东的资料来源,他把本来会散失的情况记录了下来,这与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相似,希罗多德并没有去过他所记述的所有地方,可他的著作绝不可以轻率地摒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可·波罗游记》的史料价值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19-05-14更新 | 543次组卷 | 1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9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6 . 【加试题】“一战”以来,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越来越多地受到外部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残酷的战争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尚未成熟。但是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内发展问题。……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列宁为“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在理论上进行的重大探索,并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
2019-02-26更新 | 158次组卷 | 9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08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